八字戴孝如何查(八字怎么看披麻戴孝)
细说古时福建丧葬风俗文化,至今只保留一半
福州作为福建的省会,最早在秦汉时期名为“冶”,而后因为境内一座福山而更名“福州”,从秦朝开始曾长期作为福建的政治中心。福州马尾还是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福州古田、闽东地区还是红军游击的根据地之一。
一、丧葬时间福州丧葬风俗从古至今代代流传,直到近代才开始被逐渐简化。但葬礼的每个程序都可以了解。一般葬礼举行49天,每个7天做一次,因七为奇数代表阴,以 七、九为周期计算,七七四十九日就成了大衍之期。从从头七到七七,代表圆满的意思。意味着葬礼的圆满完成,死亡之人可以从阳间到阴间去投胎,活人已对死人尽职。
人即将死去时,要求全家人都到场,就连远在国外的也必须回来参加葬礼。这是方便将死之人说出自己的遗愿,也为了使其吐出心中的一口气,便于安静而无遗憾的死去,使他的灵魂对俗世无眷念。
二、丧葬流程与具体操作
福建自古以来讲究“寿终正寝”,病危时要把病人从偏房寝室及时地搬铺到正寝(正厅),志称“疾笃迁居正寝”。因为正厅是房子中最神圣的场所,寿终于此是“死得其所”,死后在阴间才可以与祖宗、亲属团聚。人死后要通知亲戚朋友与同村人,家里的女人都要嚎啕大哭,不管是否悲伤也要嚎啕,哭倒是其次。还要在门口挂上白灯笼,家里所有东西都贴上白纸,不能见一点红。因红代表喜庆,白色代表哀悼。
第一天:葬礼由长子主持,死后要把死人房间里的座椅板凳全部搬出,并开窗透气,死者的脸用白纸盖住,身上盖-块红布;在别人的帮助下,在床前放置“灵桌",上面摆上香炉、灯和两个陶盆。
吊唁者轮流瞻仰死者遗容,灯总点着,里面灌满了黑油,称为“阴间灯”。因为人们认为,灯光能照亮死者灵魂,把死者带到阴间。主持丧葬的长子用这个灯点燃供的纸钱,放在陶盆中燃烧。人们认为这时灵魂会继续附在遗体上,而且还会享受供品。
这时要请来和尚。和尚会拿来一棵树,树干倒在地上,树枝伸向四周,上面点着蜡烛。和尚念经时带长子绕树一周,(若死者是妻子)除死者丈夫外,家里的其他人也轮流转一圈,每人绕树时,其他人站在边上哭泣。传说这种仪式和烛光可以帮助灵魂到达阴间,不致迷路。
为了祷告死者灵魂、占卜未来,长子拿-一个称为“灵钱”的铜钱,往“灵桌”上投去。铜钱上系着线绳,投出时要揪着绳子。投第一下是最重要的,如果铜钱朝上,表示是肯定的回答,朝下则相反。第二天,依据死者性别,媳妇(儿子)给死者洗脸、穿衣,准备下葬。衣服的件数必须是奇数,7件上衣、5条裤子,外面一件绣花长袍、一条漂亮的裙子。穿衣时,遗体要搬到后厅去,“灵桌"也搬去。事先准备好的棺材搬到后厅,棺木里面要先贴纸、涂油防潮,垫上褥子,四角放人各种纸钱,称为“棺纸”。收棺的时间由占卜者来定,占卜者靠计算得知吉凶。
第二天:死者尸体入棺前,要由儿子(女儿)举行另一个重要仪式。从门前的河里取来一小瓶水,拿一些纸钱放到水里,用湿纸在尸体上擦3次。尸体入棺时,全家人都要到后厅,亲戚们也都在场,妇女们再次嚎哭。
黄昏时,每人拿几根香,香是特制的,比普通香粗而长。烧香不仅是--种仪式,而且可以消除已在热天中陈放了两日的尸体发出的臭味。后厅里气氛悲沉、烟雾缭绕的,黑暗的环境里笼罩着烟雾,人们相互之间几乎看不清。
在封棺时,长子抱住死者头,媳妇抱住脚,他托住身子,把尸体放人棺内,死者“枕"在一个鸡形枕头上。木匠盖上棺盖,钉上钉子。钉钉时,所有人都跪在地上。和尚一直在场,他把圣水从大厅一直洒到后厅,以驱逐邪气。
第六天:
人死后第6天举行一个仪式,叫做向阴间报告死者情况。人们认为,第6天以后死者就不会再回来了,必须向阴间报知。和尚带着两个助手把大厅装饰成阴间的宫殿,周围贴上神像,宫殿中央放一个纸屋,屋里有一纸制人,代表死者。还有男女佣人,两边放一些奇怪的东西,都是用竹子或纸做的,有一头水牛和一匹马,但均有人的身躯并带翅膀。长子要穿戴麻布衣,打着一个大幡,跟着和尚穿过宫殿。在这过程中,有锣鼓伴奏。
第七天:
这一天开始拯救灵魂的仪式。每隔7天举行一次,直至第49天。和尚要念经做法事,每一天都有悼念的人来参加。死者家会印出一纸讣告发给亲属、朋友、邻居和熟人,通知举行公开吊唁的日期。接到讣告的人可以如期来向死者家庭表示哀悼。举行吊唁的这一天在死者家有一个大的聚会。这种公开吊唁活动多数人都愿意参加。吊唁时不嚎啕或哭泣。这种聚会可以加强人们之间的社会纽带。举行这种仪式完成了活人对死人、以及所有人对死者家属的责任。这样传统一代代传下去,才不断更新着社会成员间的组合。
第42天:在第6个7天也就是死者死后第42天,举行一个“供第6个7期米”的仪式,供品有装米的木盘、一壶酒和一碗羊肉,并陪伴着烧纸钱的焰火。大家迷信地认为,直到这一天摆米供,死者才会知道自己的死。
当天晚上,和尚会主持进行一种称为“鸭过河”的仪式,用竹子和纸做的一只鸭子放到盘子的水中,鸭子旁放一个蛋壳灯。蛋壳中灌上灯油,灯的四周是竹叶。和尚在锣鼓声中慢慢地把鸭子推过水面。这种仪式是根据古老的传说,认为死者过河时,她的灵魂是在鸭子的帮助下才得到拯救的。
第49天:这是葬礼的最后一天,要举行三个仪式。第一个仪式叫“冲出地狱"。人们搭起一个“阴间宫殿”,从大厅一直延伸到前院。和尚在大厅中间竖起一个用各种绣花绸布灯、烛台、木制及金属制偶像装饰成的祭坛。和尚穿着礼服,戴上莲花球形的帽子。他坐在祭坛的正前方,右手拿一个铃,左手拿一只号角,左右两边各站一个拿着乐器的助手,一个拿木鱼,一个拿铜铃,不停地敲击,意味着具有特殊的威力把灵魂从地狱中拯救出来,送进天堂。他们每过一段时间,连续诵经,以乐器伴奏。祭坛前还摆着几张桌子,上面摆着各种精美食物作为供品。长子穿着孝服不断地添香,哭泣着叩头,请求死者灵魂吃喝。最后和尚站起来,拿一把刀打破地上一个瓷碗,碗内盖着一个纸做的人形。这动作意味着地狱的墙壁被推倒,灵魂被拯救出来。
第二个仪式是在午夜间举行的过桥仪式。大门里面的院子里放一座木桥,桥有10英尺长、3英尺半宽、3英尺半高,桥面和两边用白布盖住。桥上搭一个白布天棚。和尚举着白布幡,带着长子,一步一步伴着音乐过桥,手里捧眷死者的纸像。妻子、媳妇和孙子带着死者的男女佣人、马、牛的纸像,跟在后面过桥。在这过程中,音乐奏得越响越好,以便于帮助灵魂过桥,抵达另一个世界。粉碎邪恶的妖怪试图把灵魂推人水中的企图。
第三个仪式是供给灵魂钱和物。纸做的房子、谷仓、佣人、动物、工具、金钱、元宝及其它值钱的东西被烧掉,作为送给死者的礼物,这个仪式在大门口外进行。
这些活动结束后,死者家庭即逐渐回到日常生活状态中。一系列费时悼念的仪式以递减的速度继续着,使活着的人能渡过这一阶段,开始适应新的生活。死者的遗体仍放在后厅的棺材里准备埋葬,但是家里人逐渐忽视了它的存在,继续开始新的生活。
三、死者亲人穿戴要求
死者的亲属都穿上丧袍,戴孝根据与死者的关系分5个等级,以戴孝的时间长短不同加以区别。儿子作为哀悼的主持人,要戴孝3年,孝服不得缝边。戴一顶帽子,上面有3条麻编的辫子,穿一件长袍,外罩一件不能卷边的麻布袍、一条裤子、一双白鞋上缝一块麻布,都是用白布做的。腰里系一条麻绳,手持-根哭丧棍。如果死者是父亲,就持一根竹棍,死者是母亲,就用普通木棍,涂上红、白色,一头拴上3层白纸做的幡。
孙子是第二层关系,只戴一年孝,穿第一等的孝服。儿媳也穿一等孝服:麻衣、麻裙,但不持哭丧棍。旁系的男女亲属和其他家族的亲戚穿其他3个等级的孝服,也穿白布衣,但只穿9个月5个月或3个月。妻子死时丈夫不戴孝,反正妻子要为丈夫戴孝。作为古老传统,是说明世代关系,证明父亲和儿子、丈夫和妻子及其他亲属在吊孝中的职责。戴孝只是年轻人对年老人、小辈对长辈,即儿子对父母、妻子对丈夫所尽的责任。
四、亲戚朋友的吊唁
每天早晨和下午在“灵桌”前拜两次,一次是日出时的晨祭,另一次是傍晚的拜祭。棺材放在后厅的两条长凳上,“灵桌”后面放一个“灵龛”,灵龛是一个竹框糊.用纸做成的,死者的照片贴在龛中央纸上。灵龛下放一个小竹凳,凳上放一双鞋和一个竹枝,枝上绿叶伸向灵龛内,竹枝尖端拴上一条白布带,中间打结,下垂分为两股。这条带子是灵魂的标志,是特殊的圣物。灵龛前的灵桌上摆着更多的东西:一只碗、一筷子、一面小镜子、一把梳子,以及原有的“阴间灯”和“灵钱”。丧葬主持人在灵龛前扔“灵钱”,询问灵魂有什么要求,儿媳和孙子跪在后面,手里拿着香。这种仪式要持续100天,在此期间,长子和孙子都不能理发。
在棺材后面的墙上要挂上一个大白帘子,称为孝帘,上面有朋友和亲戚送的各种挽联和对联,较重要的亲戚的东西贴在中央,次要的贴在两边。
在院子里放张桌子,负责收礼、发布通告。为来参加吊唁的人登记送礼清单,以便以后回礼。吊唁时来参加的亲友跪的垫子分三行,第一行为白垫第二行蓝蛰第三行红垫,表示三种关系。亲家与家人跪在白垫上,较远些的亲戚和朋友跪在蓝垫和红垫上。
五、当今的葬礼
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使葬礼的举行大大缩短了时间。一般只举行三天,在一些客家农村会请先生依据死者的生辰八字与死亡日期来推算举行葬礼的天数。但这只是少数,现代葬礼简单快捷,在殡仪馆举行葬礼后进行火化埋掉就行。在每逢七的日子会适当的纪念一下死者,对古时的仪式也不再遵守。
高秀敏:和有妇之夫何庆魁在一起14年,为何得到何庆魁妻子原谅
文 | 影中纪实
编辑 | 影中纪实
【前言】
高秀敏可谓是我国声名累累、家喻户晓的喜剧演员。
她曾9次登上春晚的舞台,与赵本山、范伟成为响当当的“东北铁三角”组合,受到万千观众的追捧与喜爱。
舞台上的她是光鲜亮丽的大明星,私下的感情生活却一直为人诟病。
高秀敏曾与有妇之夫何庆魁同居14年,与他在各大场合出双入对、恩爱非常。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高秀敏最后却得到了何庆魁妻子的原谅,这究竟是为何?
高秀敏何庆魁
知己相惜1974年,15岁的高秀敏初中毕业,为了生计加入了老家的二人转演出团队。
她人长得漂亮,唱起来嗓子也亮,很快就在家乡吉林省松原市唱出了名堂。
彼时的何庆魁只是松花江上的一个渔民,整个人身形瘦弱,干农活儿使不上劲儿。
何庆魁的父亲本就是“老来得子”,对儿子宠溺惯了,便央求村里剧团团长让何庆魁去剧团演出,谁料何庆魁在剧团里,却歪打正着地发现了自己的创作才华。
在各个剧团四处表演期间,高秀敏和何庆魁得以相识,但是当时并不相熟。
一个演员,一个编剧,二人之间并没有什么过多的交际。
年轻时期的高秀敏
几年之后,在市炼油厂宣传队任职的高秀敏,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她却决意退出宣传队,要报考当地正规的文艺团体,将事业进行更好地发展。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高秀敏在当时居然因为太瘦落选。
不知道是否是因祸得福,县文化馆的一名帅职工李云启喜欢上了她,并对她展开了热烈的追求。
二人的恋情发展得十分顺利,很快步入了婚姻的殿堂,随后他们的女儿李萱也诞生于世,高秀敏将心思暂时都放在了家庭上。
这边身处剧团搞创作的何庆魁倒是双喜临门,先是创作的作品《两个书记员》登报获奖,随后又和下乡知青张艳茹结婚成家。
高秀敏和何庆魁的人生本就是两条单行道,看起来永远不会有交集。
然而,命运却总是喜欢安排狗血剧情。
高秀敏结婚照
1982年,高秀敏凭借一首《秀金匾》得以考进扶余市民间艺术团。
彼时的她在扶余市已然获得了大批观众的热爱与支持,有“小郭兰英”之称,没过几年的时间,她便当上了扶余市民间艺术团的副团长。
就在她的事业蒸蒸日上时,一次偶然的外出,让她再度遇上了何庆魁。
当时正值冬天,何庆魁穿着一身破棉袄守在菜摊边上卖菜,手冻得通红,俨然没了当年在剧团搞创作的意气风发。
原来结婚后的何庆魁缺乏伯乐赏识,写剧本没写出名堂,便只得跟着妻子回老家卖菜。
高秀敏是知道何庆魁的创作才华的,她不忍看到老朋友这般落魄便说道:
“何大哥,你这么有才,给我们剧团写本子呗,本子接收了能有200块钱报酬呢。”
起初何庆魁对于高秀敏说的话并没放在心上,觉得自己年过不惑、半生穷困潦倒,定然不是个能成事的料子。
但是高秀敏来买菜的时候说得多了,他便再度激发起了创作的信心。
1989年,何庆魁将自己写的拉场戏《谁娶谁》剧本拿到了扶余市民间艺术团。
结果艺术团给出的意见却仍是退稿,这让本就只是抱着一线希望的何庆魁,再度陷入了彻底的绝望当中。
谁知就在这个时候,高秀敏拿到了《谁娶谁》的剧本,当着艺术团的全体领导说:
“这个本子很好,演出之后绝对能红。”
这时艺术团的一位同仁说道:“又不是什么有名编剧,能成什么事?”
谁料高秀敏斩钉截铁地说道:“我亲自来演这个本子。”
在高秀敏的力排众议下,《谁娶谁》这个本子最终被采纳留用。
正如高秀敏预测的那样,这个本子在演出后果然备受欢迎,一举获得当年全省文艺汇演一等奖。
何庆魁也因此受到邻近的东辽县文化局的聘请,到戏剧创编室担任编剧,同时拥有了稳定的收入。
彼时的何庆魁因为剧本一事对高秀敏充满了感激,之后二人也经常在一起创作、排练,合作的次数也在增加。
随着时间的流逝,二人之间的感情逐渐产生了变化。
虽然何庆魁比高秀敏大了足足12岁,但是高秀敏却看重他的才华,对他付出了一片痴心,二人从单纯的知己相惜变为了暧昧的恋情。
然而他们已经各自结了婚,这段令人不齿的感情又该何去何从?
离散的婚姻高秀敏和何庆魁暗生情愫的事虽然不曾说破,但是已经有流言蜚语传了出来。
彼时的高秀敏既要拍戏也要唱戏,长期和丈夫处于聚少离多的状态,夫妻二人总是吵架,而这些流言也成为了压垮这桩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
1991年,高秀敏与丈夫离婚,选择带着女儿独自生活。
一年之后,高秀敏以何庆魁创作的小品《包袱》参加了深圳的小品大赛,一举夺得金奖,并因此拿到了春晚的入场券。
在这之后,压抑不住内心爱意的何庆魁选择向高秀敏表白,两个人名不正言不顺地谈起了恋爱。
为了避免流言四起,高秀敏果断辞职成为了个体演员,何庆魁也选择追随高秀敏。
更重要的是,何庆魁想要和张艳茹离婚。
何庆魁
当何庆魁坦白爱上高秀敏,想要和自己离婚时,张艳茹瞬间就流下了眼泪。
想当年自己选择和何庆魁结婚,不图名不图利,就是想要有一个安稳的家庭,所以哪怕是陪着丈夫租房卖菜,她也无怨无悔。
过往这么多年来,她一直支持着何庆魁的创作梦想,以一己之力照顾着整个家庭,将两个儿子和女儿养大,事到如今却换来了丈夫的无情抛弃。
张艳茹记得新婚时,何庆魁和自己说:“以后我成事了,一定带你过好日子。”
可她没有想到的是,如今小有成绩的丈夫,却想要和另外一个女人结婚成家。
她无法接受与丈夫离婚,只是摸了一把眼泪故作强硬地说道:
“随便你在外面怎么样,我不会跟你离婚。”
面对妻子的强硬态度,自知理亏的何庆魁选择离开了家,搬到高秀敏那里与她开始同居。
高秀敏对此也没有发表意见,就这样和一个有妇之夫过成了一家。
有了何庆魁这个编剧鬼才的助力,高秀敏的事业发展可谓是一帆风顺。
她于1994年登上了春晚的舞台,随后又通过何庆魁的牵线,得以和赵本山、范伟组成小品搭档,自此开启了事业的黄金时期。
从1997年到2004年,由何庆魁创作出的《拜年》《卖拐》《卖车》等剧本,经由赵本山、范伟以及高秀敏的演绎,成为了春晚经典的小品作品,得到全国人民喜爱。
当时他们三人被大众称为“东北铁三角”,在全国红得一塌糊涂。
彼时的二人每天忙得一塌糊涂,何庆魁根本不曾关心过家里的状况。
有一次,高秀敏跟随何庆魁回家取东西,就这么堂而皇之地与张艳茹见面,丝毫没有任何心虚的意味。
面对高秀敏的到来,张艳茹和孩子们都表现出了明显的敌对。
然而何庆魁家里的穷困也着实让高秀敏感到心酸,随后她给张艳茹留下了不少钱,还买了不少家里用得着的必需品,没有多说什么便走了。
之后在每次演出拿到报酬后,高秀敏就叮嘱何庆魁不要忘了给张艳茹和孩子寄钱。
也许是感到二人的婚姻着实走到了尽头,此后的张艳茹给何庆魁打了个电话,通知他回来办理离婚手续。
谁知,此时的何庆魁却不愿意,他哭着抱着张艳茹的大腿说道:
“你跟着我受了那么多苦,我一直没能给你什么,不能连婚姻也夺走哇!我永远不和你离婚。”
对于何庆魁而言,高秀敏是他的伯乐,是带着他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女人。
他们俩一个写一个演,看起来是无比般配。
然而张艳茹是他的原配妻子,现如今他成名在望,转头就抛弃糟糠之妻,他不愿意担上这样的骂名。
何庆魁这么一句冠冕堂皇的理由,直骗得高秀敏和张艳茹心软,谁也说不出来什么。
再到后来,这三个人就好似默认了彼此之间这样的混乱关系。
高秀敏和何庆魁以伴侣的身份正式出现在人前,在介绍彼此的时候,也会亲切地称“这是我的爱人”。
至于张艳茹也没有和何庆魁离婚,每个月都接受何庆魁打来的生活费,随后为了清净,还带着儿女搬到了广州。
高秀敏时不时也会关心张艳茹以及何庆魁孩子的情况,能帮的地方就会尽力帮一把。
张艳茹和何庆魁的两个儿子,之所以能够成为演员都离不开高秀敏的帮扶。
他们本以为往后的人生都会这样度过,谁也没有想着再去计较些什么。
但是命运的齿轮很快就开始疯狂地转动,平静的生活再度起了波澜。
天人永隔2004年,高秀敏和赵本山因为利益问题彻底闹掰,东北铁三角组合随即分崩离析。
何庆魁本是与赵本山合作多年的搭档,但是为了高秀敏,也离开了赵本山集团。
此后二人用积蓄自行开始投资拍剧,何庆魁照旧做之前的编剧工作,而高秀敏则担任剧中的女主角,两人携手打造的《圣水湖畔》农村轻喜剧大获成功。
然而就在二人开始筹备《圣水湖畔》第二部的拍摄工作时,一个突然的噩耗传来,打乱了他们的计划。
张艳茹给何庆魁打电话哭着说道,大儿子何树春突发车祸不幸去世。
彼时的何庆魁已然将近60岁,如何能承受得住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打击,一夜之间,整个人苍老许多。
高秀敏得知这件事后连忙放下手头的所有工作,让何庆魁尽快赶到广州。
其实高秀敏本身患有疾病,为了演艺事业维持的肥胖形象也常常使她呼吸不畅。
在前往广州之前,何庆魁特意交代高秀敏不要忘记吃药,高秀敏只说让他宽心,处理儿子的后事要紧,随即送他出门。
何庆魁怎么也不会想到,那次就是他与高秀敏的最后一次相见。
就在何树春去世十天之后,高秀敏在8月18日晚间突发心肌梗塞。
当时房间里只有高秀敏自己一人,没能及时求救,最终她被发现的时候已经窒息而亡。
彼时尚在广州的何庆魁在得知这个消息后,整个人身形一颤,大脑一片空白,只觉得一阵接着又一阵的眩晕。
短短十天时间失去两名至亲,这对谁而言都是难以承受的打击。
处理完儿子后事的何庆魁又要赶回去安排高秀敏的后事,葬礼上的他显得愈发憔悴,高秀敏的女儿李萱也在葬礼上万分伤心。
高秀敏突然离世的噩耗,惊动了当时整个喜剧演员圈。
不少演员和朋友赶到葬礼上吊唁,就连与高秀敏断绝联系、彻底闹掰的赵本山,最终也连夜赶到葬礼现场,还没进门就哀痛地哭喊道:“妹啊,哥来晚了啊!”
这场葬礼最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张艳茹携带着孩子们来到了高秀敏的葬礼现场。
除此之外,她还大度地安排二儿子为高秀敏披麻戴孝,将高秀敏的葬礼妥帖地办完了。
虽然张艳茹和高秀敏此生都是情敌关系,但是张艳茹知道高秀敏这个人本性不坏。
念着这些好,张艳茹到最后也愿意原谅她,并给她最后的体面。
高秀敏逝世后,赵本山主动缓解之前的恩怨,邀请何庆魁重回自己的集团进行工作。
说是工作,其实也是想为何庆魁解决生计问题,帮着他养老。
于是,何庆魁也放下了之前高秀敏与赵本山产生的恩怨,选择重新与赵本山合作。
同时已经年迈的何庆魁再度回到了妻子张艳茹的身边,过上了安逸的养老生活。
这几人之间所有的恩怨是非,似乎都随着高秀敏的逝世烟消云散。
太阳照常升起,日子也要继续,只是谁都会在回忆往事时,不由得产生一声叹息。
回顾高秀敏、何庆魁以及张艳茹三人之间的感情,谁又能算得上是真正的赢家呢?似乎谁都没输,但着实是谁都没赢。
张艳茹忍受生活的贫困与何庆魁不离不弃,最终却被弃如敝履。
高秀敏甘当伯乐、一手捧红何庆魁,却到死也没有名分。
何庆魁看似是享尽了两个女人带给他的名利与爱意,但是他何尝不受尽内心的道德鞭笞,又如何敢说自己是一个对感情负责的正直男人?
如今的他时不时还会像二十多岁时那样,到查干湖捕鱼,捕鱼时候总会有大量的空闲时光任他漂游江上、回顾往事。
真不知他在看着江面上的夕阳时,心中是否对过往的感情有一丝愧念?
赵本山曾在小品中有着这样一句经典台词:
“人好比盆中鲜花,生活就是一团乱麻。房子修的再好那是个临时住所,小盒才是你永久的家。”
这句话看似不过一番笑语,放在文中几个人身上又再合适不过。
生活的恩怨浮沉、纠缠是非总会因为生命的终结落幕。
人世间多少闹哄哄,不过是黄粱一梦、转瞬皆空。
所有人终将学会一个叫做“放下”的词语。
但真正的放下永远来自于本心的纯净安定,对于过往人生的真诚坦荡。
无论什么时候,还是要保守做人做事的道德底线,切勿最后活在无边悔恨之中。
细说古时福建丧葬风俗文化,至今只保留一半
福州作为福建的省会,最早在秦汉时期名为“冶”,而后因为境内一座福山而更名“福州”,从秦朝开始曾长期作为福建的政治中心。福州马尾还是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福州古田、闽东地区还是红军游击的根据地之一。
一、丧葬时间福州丧葬风俗从古至今代代流传,直到近代才开始被逐渐简化。但葬礼的每个程序都可以了解。一般葬礼举行49天,每个7天做一次,因七为奇数代表阴,以 七、九为周期计算,七七四十九日就成了大衍之期。从从头七到七七,代表圆满的意思。意味着葬礼的圆满完成,死亡之人可以从阳间到阴间去投胎,活人已对死人尽职。
人即将死去时,要求全家人都到场,就连远在国外的也必须回来参加葬礼。这是方便将死之人说出自己的遗愿,也为了使其吐出心中的一口气,便于安静而无遗憾的死去,使他的灵魂对俗世无眷念。
二、丧葬流程与具体操作
福建自古以来讲究“寿终正寝”,病危时要把病人从偏房寝室及时地搬铺到正寝(正厅),志称“疾笃迁居正寝”。因为正厅是房子中最神圣的场所,寿终于此是“死得其所”,死后在阴间才可以与祖宗、亲属团聚。人死后要通知亲戚朋友与同村人,家里的女人都要嚎啕大哭,不管是否悲伤也要嚎啕,哭倒是其次。还要在门口挂上白灯笼,家里所有东西都贴上白纸,不能见一点红。因红代表喜庆,白色代表哀悼。
第一天:葬礼由长子主持,死后要把死人房间里的座椅板凳全部搬出,并开窗透气,死者的脸用白纸盖住,身上盖-块红布;在别人的帮助下,在床前放置“灵桌",上面摆上香炉、灯和两个陶盆。
吊唁者轮流瞻仰死者遗容,灯总点着,里面灌满了黑油,称为“阴间灯”。因为人们认为,灯光能照亮死者灵魂,把死者带到阴间。主持丧葬的长子用这个灯点燃供的纸钱,放在陶盆中燃烧。人们认为这时灵魂会继续附在遗体上,而且还会享受供品。
这时要请来和尚。和尚会拿来一棵树,树干倒在地上,树枝伸向四周,上面点着蜡烛。和尚念经时带长子绕树一周,(若死者是妻子)除死者丈夫外,家里的其他人也轮流转一圈,每人绕树时,其他人站在边上哭泣。传说这种仪式和烛光可以帮助灵魂到达阴间,不致迷路。
为了祷告死者灵魂、占卜未来,长子拿-一个称为“灵钱”的铜钱,往“灵桌”上投去。铜钱上系着线绳,投出时要揪着绳子。投第一下是最重要的,如果铜钱朝上,表示是肯定的回答,朝下则相反。第二天,依据死者性别,媳妇(儿子)给死者洗脸、穿衣,准备下葬。衣服的件数必须是奇数,7件上衣、5条裤子,外面一件绣花长袍、一条漂亮的裙子。穿衣时,遗体要搬到后厅去,“灵桌"也搬去。事先准备好的棺材搬到后厅,棺木里面要先贴纸、涂油防潮,垫上褥子,四角放人各种纸钱,称为“棺纸”。收棺的时间由占卜者来定,占卜者靠计算得知吉凶。
第二天:死者尸体入棺前,要由儿子(女儿)举行另一个重要仪式。从门前的河里取来一小瓶水,拿一些纸钱放到水里,用湿纸在尸体上擦3次。尸体入棺时,全家人都要到后厅,亲戚们也都在场,妇女们再次嚎哭。
黄昏时,每人拿几根香,香是特制的,比普通香粗而长。烧香不仅是--种仪式,而且可以消除已在热天中陈放了两日的尸体发出的臭味。后厅里气氛悲沉、烟雾缭绕的,黑暗的环境里笼罩着烟雾,人们相互之间几乎看不清。
在封棺时,长子抱住死者头,媳妇抱住脚,他托住身子,把尸体放人棺内,死者“枕"在一个鸡形枕头上。木匠盖上棺盖,钉上钉子。钉钉时,所有人都跪在地上。和尚一直在场,他把圣水从大厅一直洒到后厅,以驱逐邪气。
第六天:
人死后第6天举行一个仪式,叫做向阴间报告死者情况。人们认为,第6天以后死者就不会再回来了,必须向阴间报知。和尚带着两个助手把大厅装饰成阴间的宫殿,周围贴上神像,宫殿中央放一个纸屋,屋里有一纸制人,代表死者。还有男女佣人,两边放一些奇怪的东西,都是用竹子或纸做的,有一头水牛和一匹马,但均有人的身躯并带翅膀。长子要穿戴麻布衣,打着一个大幡,跟着和尚穿过宫殿。在这过程中,有锣鼓伴奏。
第七天:
这一天开始拯救灵魂的仪式。每隔7天举行一次,直至第49天。和尚要念经做法事,每一天都有悼念的人来参加。死者家会印出一纸讣告发给亲属、朋友、邻居和熟人,通知举行公开吊唁的日期。接到讣告的人可以如期来向死者家庭表示哀悼。举行吊唁的这一天在死者家有一个大的聚会。这种公开吊唁活动多数人都愿意参加。吊唁时不嚎啕或哭泣。这种聚会可以加强人们之间的社会纽带。举行这种仪式完成了活人对死人、以及所有人对死者家属的责任。这样传统一代代传下去,才不断更新着社会成员间的组合。
第42天:在第6个7天也就是死者死后第42天,举行一个“供第6个7期米”的仪式,供品有装米的木盘、一壶酒和一碗羊肉,并陪伴着烧纸钱的焰火。大家迷信地认为,直到这一天摆米供,死者才会知道自己的死。
当天晚上,和尚会主持进行一种称为“鸭过河”的仪式,用竹子和纸做的一只鸭子放到盘子的水中,鸭子旁放一个蛋壳灯。蛋壳中灌上灯油,灯的四周是竹叶。和尚在锣鼓声中慢慢地把鸭子推过水面。这种仪式是根据古老的传说,认为死者过河时,她的灵魂是在鸭子的帮助下才得到拯救的。
第49天:这是葬礼的最后一天,要举行三个仪式。第一个仪式叫“冲出地狱"。人们搭起一个“阴间宫殿”,从大厅一直延伸到前院。和尚在大厅中间竖起一个用各种绣花绸布灯、烛台、木制及金属制偶像装饰成的祭坛。和尚穿着礼服,戴上莲花球形的帽子。他坐在祭坛的正前方,右手拿一个铃,左手拿一只号角,左右两边各站一个拿着乐器的助手,一个拿木鱼,一个拿铜铃,不停地敲击,意味着具有特殊的威力把灵魂从地狱中拯救出来,送进天堂。他们每过一段时间,连续诵经,以乐器伴奏。祭坛前还摆着几张桌子,上面摆着各种精美食物作为供品。长子穿着孝服不断地添香,哭泣着叩头,请求死者灵魂吃喝。最后和尚站起来,拿一把刀打破地上一个瓷碗,碗内盖着一个纸做的人形。这动作意味着地狱的墙壁被推倒,灵魂被拯救出来。
第二个仪式是在午夜间举行的过桥仪式。大门里面的院子里放一座木桥,桥有10英尺长、3英尺半宽、3英尺半高,桥面和两边用白布盖住。桥上搭一个白布天棚。和尚举着白布幡,带着长子,一步一步伴着音乐过桥,手里捧眷死者的纸像。妻子、媳妇和孙子带着死者的男女佣人、马、牛的纸像,跟在后面过桥。在这过程中,音乐奏得越响越好,以便于帮助灵魂过桥,抵达另一个世界。粉碎邪恶的妖怪试图把灵魂推人水中的企图。
第三个仪式是供给灵魂钱和物。纸做的房子、谷仓、佣人、动物、工具、金钱、元宝及其它值钱的东西被烧掉,作为送给死者的礼物,这个仪式在大门口外进行。
这些活动结束后,死者家庭即逐渐回到日常生活状态中。一系列费时悼念的仪式以递减的速度继续着,使活着的人能渡过这一阶段,开始适应新的生活。死者的遗体仍放在后厅的棺材里准备埋葬,但是家里人逐渐忽视了它的存在,继续开始新的生活。
三、死者亲人穿戴要求
死者的亲属都穿上丧袍,戴孝根据与死者的关系分5个等级,以戴孝的时间长短不同加以区别。儿子作为哀悼的主持人,要戴孝3年,孝服不得缝边。戴一顶帽子,上面有3条麻编的辫子,穿一件长袍,外罩一件不能卷边的麻布袍、一条裤子、一双白鞋上缝一块麻布,都是用白布做的。腰里系一条麻绳,手持-根哭丧棍。如果死者是父亲,就持一根竹棍,死者是母亲,就用普通木棍,涂上红、白色,一头拴上3层白纸做的幡。
孙子是第二层关系,只戴一年孝,穿第一等的孝服。儿媳也穿一等孝服:麻衣、麻裙,但不持哭丧棍。旁系的男女亲属和其他家族的亲戚穿其他3个等级的孝服,也穿白布衣,但只穿9个月5个月或3个月。妻子死时丈夫不戴孝,反正妻子要为丈夫戴孝。作为古老传统,是说明世代关系,证明父亲和儿子、丈夫和妻子及其他亲属在吊孝中的职责。戴孝只是年轻人对年老人、小辈对长辈,即儿子对父母、妻子对丈夫所尽的责任。
四、亲戚朋友的吊唁
每天早晨和下午在“灵桌”前拜两次,一次是日出时的晨祭,另一次是傍晚的拜祭。棺材放在后厅的两条长凳上,“灵桌”后面放一个“灵龛”,灵龛是一个竹框糊.用纸做成的,死者的照片贴在龛中央纸上。灵龛下放一个小竹凳,凳上放一双鞋和一个竹枝,枝上绿叶伸向灵龛内,竹枝尖端拴上一条白布带,中间打结,下垂分为两股。这条带子是灵魂的标志,是特殊的圣物。灵龛前的灵桌上摆着更多的东西:一只碗、一筷子、一面小镜子、一把梳子,以及原有的“阴间灯”和“灵钱”。丧葬主持人在灵龛前扔“灵钱”,询问灵魂有什么要求,儿媳和孙子跪在后面,手里拿着香。这种仪式要持续100天,在此期间,长子和孙子都不能理发。
在棺材后面的墙上要挂上一个大白帘子,称为孝帘,上面有朋友和亲戚送的各种挽联和对联,较重要的亲戚的东西贴在中央,次要的贴在两边。
在院子里放张桌子,负责收礼、发布通告。为来参加吊唁的人登记送礼清单,以便以后回礼。吊唁时来参加的亲友跪的垫子分三行,第一行为白垫第二行蓝蛰第三行红垫,表示三种关系。亲家与家人跪在白垫上,较远些的亲戚和朋友跪在蓝垫和红垫上。
五、当今的葬礼
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使葬礼的举行大大缩短了时间。一般只举行三天,在一些客家农村会请先生依据死者的生辰八字与死亡日期来推算举行葬礼的天数。但这只是少数,现代葬礼简单快捷,在殡仪馆举行葬礼后进行火化埋掉就行。在每逢七的日子会适当的纪念一下死者,对古时的仪式也不再遵守。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