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看金在中婚姻(八字中金是什么意思)

落荒而逃 2024-01-04 03:53:28 网友上传

八字基础之论金

金曰“从革”,凡是具有清洁、肃降、冷凝、革新、坚固等性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金。五行金所对应的季节是“秋季”,我们观察大自然的现象,进入秋季,炎暑逐渐消散,天气转凉,秋风送爽,花儿枯萎凋谢;果树上结满了果实,庄稼成熟,人们摘果实、收割庄稼,是丰收的季节。树叶泛黄,随风飘落,不经意的一个清晨,我们来到外面,凉意袭来,外面的景物上布着一层白白的秋霜。秋季“金”的特性非常显著,凉爽、枯萎、果实、成熟、收割、丰收、秋霜、白色这些都归属于“金”五行

金五行是五行之一,代表着清洁、肃降、冷凝、革新、坚固等性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五行理论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五行金所对应的季节是秋季,这也是金五行的主宰期。进入秋季,炎暑渐消,天气转凉,风吹枯叶落下,果实成熟,人们收割丰收的季节。正如《周易》所说“天地定位,阴阳交错,四时行焉,而万物生焉”。这说明自然界的变化随四季更替,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此之中,五行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农事生产、医学养生等领域。

金五行代表的属性之一是“清洁”,金五行的清洁之道蕴含着众多的文化内涵,比如井田制度,将土地分为九个田块,每年轮耕不同的田块,留一块休闲,使得土地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和恢复,从而达到高产的目的。再比如修建廊桥,使得污水和杂物不能直接流入河里,而是通过桥下的洞口排除,起到了保护水源和卫生的作用。这些都是金五行的“清洁”理念在现实中的具体体现。

此外,金五行还有“肃降”之功效,即通过减少废物、防止水土流失等方式,达到净化环境,降低污染的目的。例如,在农业生产中,人们会采用深耕、轮作、施肥等措施,从而达到提高土地质量、增加土壤含水量的目的。

另外,金五行的“革新”、 “坚固”属性也为人们带来了诸多启示。在人们的个人生活中,不断学习、适应新事物,并且坚定自己内心的信念,才能不断进步、迈向更高的人生境界。而在企业经营中,领导者也需要不断变革,推陈出新,才能与时俱进,保持竞争力。

总之,五行金的特性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在农业生产、医学养生、个人成长等方面均有广泛应用。认识并运用五行金,并将其理念融入到我们的生产、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革命夫妇的钻石婚:一不留神,已牵手66年,八字秘诀值得收藏

「结婚照,拍摄于1953年。」

白驹过隙,已经携手走过了66载春秋,风雨同舟,相濡以沫,同行走过银婚、金婚、到钻石婚。

66年弹指一挥间,我们在历史的洪流中结伴同行。

一起经受着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经历时代变迁、艰苦环境的重重考验,尝过酸甜苦辣历经悲欢离合。

择一人而终老,我们始终同行。

「我俩同是上海知青,同是华东随军服务团战友。」

1949年5月上海的解放,1949年6月15日南下服务团正式成立。

我与他同为了追求真理与进步,主动申请参加南下服务团,到福建去,解放福建、建设福建。

虽同时南下,距离还是阻碍着我们,相隔30公里,互不相识。

但冥冥之中是注定的,总会让我们相遇。

记得那是1950年上半年的一天下午,我赴周宁防治鼠疫,暂住在穆阳公所临时安排的住房,就在这天,我遇见了他。

记得那天他身穿「华东随军服务团」军装,战友见战友,很自然地我们萌发战友情,热情相当。

现在回想,与他的相遇,他的真诚、开朗、直爽就印烙在我的心。

我们重要的转折点是在「1951年的5月26日晚,那晚坏事变好事。」

他因消化不良,腹泻,当晚到卫生院检查,刚好我值班,是我帮他量体温,搭脉,喂他吃药,悉心照顾他。

因此接触,使我俩对彼此的情感有了一定的加深。县里开会的时间长,让我们见面的机会也变得频繁。

两人正值青春年华,情投意合,正式确定了伴侣关系。

1952年,他被调往福安地委组织部工作,我就在福安,这下我们见面、联络更近、更方便了。

这使刚成为伴侣不久的我们兴奋不已。

很快,1953年4月4日,我们下了个重要的决定:「我们结婚了」。

一生的归宿,从此系定。

我们的新房就在地委机关的一间楼房内,室内一张床、一张桌、一张椅是新房最好的装饰。

房外有树木,野花点缀,晚上还能听到青蛙的鸣叫声,幸福也不过如此了。

最美芳华里,我们的爱是相互支持、不离不弃。

时光荏苒,我们分别以1985和1993年底离休。

福建这片热土见证了我们的长久感情和人生的风风雨雨。

离休后,我报名参加了省老年大学摄影组学习摄影知识和技巧,学习太极拳、太极剑,一起加入了老年活动中心合唱团和表演等。

我们坚持自学,注意锻炼身体,经常参加单位组织的精彩文娱活动,

为了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夙愿。

我们同样怀揣着一颗浪漫之心,相伴去全国各地旅游,上川江、下江南,一路相携相扶,在优美风景中驻足流连。

但是,不得不服老。

慢慢地进入老年,我们身体状态也随之下滑,许多老年病都接踵而来。

老年病的侵蚀,我们每半年都要入住老年医院检查治疗、调理,在医务人员的关注、精心照顾下,身体都有所改善。

但无论是怎样大小疾病的侵袭,我们依旧那般的「相互扶持,相互鼓励。」

与他一起66年人生征途,无怨无悔;

与他一起66年相依为命,携手同行;

与他一起66年相爱相知,共创未来。

「现在的四代同堂,只有幸福。」

未知的多少年,我们会继续携手向前。

只愿一切静好,现世安稳,初心不改,只此一生。

金婚如何纪念?退休教师夫妇签署遗体捐献志愿书

来源:钱江晚报

相伴五十年,得了胰腺癌的妻子催促丈夫,了了这桩心事

杭师大一对老师的金婚约定:捐献遗体

沈慧麟(左)签好《浙江省遗体(组织)捐献志愿书》

昨天,在杭州师范大学西斗门校区的一楼教室里,78岁的沈慧麟在一张《浙江省遗体(组织)捐献志愿书》上签下名字。

沈慧麟和爱人王德琳都是杭师大的退休老教师,今年是他俩结婚50周年,在金婚之年,这对老教师做了一个早在10多年前就商量好的事情:将遗体、眼组织以及其他可用组织,全部捐献。“去年,我爱人查出了胰腺癌,身体不太好,她最近总是催我赶紧办好这件事。了却了这一桩心事,也是我们夫妻俩最后的约定。”

厚养不葬

品德传承更有意义

签字当天,由于身体原因,王德琳没来,沈慧麟一人到场。沈老个子不高,一只黑色皮包斜挎着,一身灰色衣裤干净整洁,大步走进教室。

老人的逻辑非常清晰,声音也是中气十足,“最初的触动,来自于我母亲。她死后就是没留骨灰、没弄坟。早在上世纪60年代,母亲就和我们讲,死后从简。”沈慧麟的母亲是一位退休工人,文化程度不高,但她善良、俭朴。

母亲是在92岁那一年走的,骨灰被洒在了钱塘江里。当时,沈慧麟夫妻就讨论过这个话题,觉得自己应该比母亲更进一步,离开人世的那天,遗体无偿捐献出去。于是“厚养不葬”这个理念就一直被这家人所接受并提倡。

捐献遗体这个想法,早几年前,沈慧麟、王德琳就和女儿、女婿、外孙女说了,小辈们也表示支持和尊重。沈慧麟说:“我们觉得不要给小辈添麻烦,不用举行追悼会,不用修坟造墓,每年也无需上坟,把好的品德、习惯、做派这些精神上的东西传承和延续下去,不是更有纪念意义?”

沈慧麟和王德琳很爱旅游。

相伴50年

携手游过五大洲

都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对于沈慧麟和王德琳来说,他俩真的很有缘。婚前,两人已经是亲戚,沈慧麟笑着说:“我哥哥娶了我爱人的姐姐,我们就这么认识了。”

泛黄的结婚证,一直被老人珍藏着,本子上没有一个破角。证书被正面写着“计划生育、勤俭节约”八字标语。证书里面,当年27岁的沈慧麟和25岁的王德琳于1969年9月15日自愿结婚领证。“今年是我们结婚50周年,也就是金婚。很早之前,我们就决定,到金婚的时候,来做这一件事情,感觉更好。”这一辈子,除了最早工作那些年,他俩从来没分开过。

1978年,杭师大当时还是杭师院,正在招人,南开大学化学系毕业的杭州人王德琳想回家乡,就报名入职。那时候,沈慧麟还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工作。分隔两地,到底去杭州还是去上海,谁也说服不了谁。最终还是沈慧麟下了决心,1982年,祖籍江苏无锡的他,从上海来到杭州,也一并入职杭师院。

自此,两人一同上班一同回家,再没分开过。杭师大离退休工作处处长吴烨告诉记者:“两位老师是我们学校出了名的恩爱夫妻,形影不离,几十年携手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退休后,一起上老年大学,一起旅行。”

杭师大老年大学面向社会招生,沈慧麟和王德琳所在的旅游文化班现有学员约80个,而沈慧麟当了快十年的班长。吴烨说:“他们在班级很有威望。”在沈慧麟的组织下,全班同学2005年开始境内游,2009年开始境外游,这个班已经出游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

“60岁退休后的这十几年,外孙女大了,是我们俩最开心、最自在的日子。”采访中,沈慧麟重复了好几遍,“基本上足迹遍及了五大洲。”

夫妻俩的结婚证

噩运突降

满足妻子的愿望

但有时,命运就像个调皮的孩子,总在不经意的时候,把美好摔碎一地。

“听说您老伴身体不太好?”面对这个问题,侃侃而谈的沈慧麟突然不说话了,眼眶泛红。

2018年4月30日,他们结束了日本奈良、大阪的旅程,参加了体检,随后,王德琳被告知查出了胰腺癌。5月24日做手术,胰腺被切除了一半,脾脏被全部切除。然后,化疗、放疗、靶向治疗,该用的药都要用。“我们现在就想着,过好每一天。”

现在,每天早上6点,沈慧麟会准时起床,第一件事是为爱人泡营养粉,第二件事是为爱人煎中药,“听说自己煎效果更好,我已经煎了一年多。然后我出门买早餐、买菜,每天很充实。”

沈慧麟说:“但最近,王老师身体越来越差,她总是催我,想早点把捐献遗体协议签了。”

医者父母心,师者何尝不是,枯叶化泥更护花。沈慧麟说:“我和王老师都是学理科的,我教物理,她教化学,除了要教理论课,还要指导实验课,做实验是需要一定的实验条件的,包括实践设备和器材等。杭师大医学院学生做实验,自然也要有相应的条件和设备,人体是必须的。等我们死了以后,能够将遗体捐献给学校,用于医学教学、研究工作,也算是为杭师大做了点小事,我们觉得很有意义,也很高兴。”

陈素萍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