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腊八就是年的童谣(过了腊八就是年的儿歌叫什么名字)
儿歌过了腊八就是年的歌词是什么啊?
《过了腊八就是年》儿歌视频、MP3免费下载!(附歌词)
《过了腊八就是年》儿歌歌词: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餐,
唏哩哗啦二十三。
二十三,祭灶爷,
灶爷高兴好话说上天!
小孩小孩你别馋,
爸妈忙把年货办。
又买糖,又买糕,
年糕发糕萝卜糕。
做香肠、腌腊肉,
凤鸡板鸭看了口水流!
小孩小孩你别馋,
三十就吃年夜饭。
切腊肉、烧黄鱼,
年年有鱼年年余。
包饺子、做火锅,
合家团圆欢乐笑呵呵!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煮煮肉,
二十七杀年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玩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这是什么歌
这是一首北京的歌谣叫《过了腊八就是年》
歌谣内容: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拓展资料
关于腊八节
1、腊八节,俗称“腊八” ,即是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2、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
3、节日谚语
过了腊八就是年
喝了腊八粥,就把“年”来办
腊八冰,吃不坏人
谁家弯枝誉灶囱先冒烟,谁家高粱先红尖
腊八腊八,冻掉下巴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
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腊八.腊八,有的,腊八,没有的,哈撒
腊八,祭灶,新年快到,闺女要花,小子要炮,老妈子吃着桂花糕,老头子戴着新毡帽
吃过腊八饭就把年来办!
4、历史简介
自上古时代起,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吉祥。据《礼记·郊特牲》记载,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后来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遂附会传统文化把腊八节定为佛成道日。后随佛教盛行,佛祖成道日与腊日融合,在佛教领域被称为“法宝节”。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说文》载:“冬至后三戌日腊祭百神。”可见,冬至后第三个戌日曾是腊日。后由于佛教介入,腊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5、腊八粥
腊八粥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埋段。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搭稿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不同地区腊八粥的用料虽有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谷类,黄豆、红豆、绿豆、芸豆、豇豆等豆类,红枣、花生、莲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圆、葡萄干、白果等干果。腊八粥不仅是时令美食,更是养生佳品,尤其适合在寒冷的天气里保养脾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腊八节)
过了腊八就是年的童谣是什么?
如下: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糖瓜祭灶,新年来到。
姑娘要花,小子要炮。
老头儿要顶新毡帽。
老太太要件新棉袄。
二十三,祭罢灶,小孩拍手哈哈笑。
再过五,六天,大年就来到。
辟邪盒,耍核桃,滴滴点点两声炮。
五子登科乒乓响,起火升得比天高。
(山西)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煮煮肉,
二十七杀年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玩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童谣的内容选择有三个基准点:
1、童谣的内容取材贴近生活和自然、内容浅显、思想单纯。童谣是在乳儿的摇篮旁伴着母亲的吟唱而进入儿童生活中的。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由感知到模仿,最终学会诵唱童谣,并从中获得审美享受。童谣的内容往往十分显浅,易为幼儿所理解,或单纯集中地描摹、叙述事件,或于简洁有趣的韵语中表明普通的事理。
例如,圣野的童谣《布娃娃》:“布娃娃,不听话,喂她吃东西,不肯张嘴巴。”于天真稚气中表达了幼儿对周围生活的模仿和思考。同时,孩子们在诵唱这首童谣时马上就会联想到自己吃饭的情景,懂得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童谣的内容想象丰富,富有情趣;整首篇幅简短,结构划一。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还比较单纯,又限于口耳相传,因此,童谣的篇幅应当短小精巧,结构应当单纯而不复杂。常见童谣,一般只有短短的四句、六句、八句,当然也有较长的。
就每句所组成的字数看,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杂言。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是基本句式。短小、单纯,自然就易学易唱。如全舒的《小青蛙》:“小青蛙,叫呱呱,捉害虫,保庄稼,我们大家都爱它!”只19个字,既描绘出青蛙鸣叫的田野图画,又告诉儿童一个常识,简短、单纯,易诵易记。
3、童谣语言活泼,富于音韵,琅琅上口。童谣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游戏方式来实现的,所以要求其作品适宜诵唱,并能与游戏过程相配合,必须呈现出鲜明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幼儿好动,又处于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阶段,富有音乐感、节奏明朗、生动活泼的童谣语言可以引起幼儿的美感、愉悦感,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因此,无论是传统童谣还是创作童谣,也无论是世界上哪一个民族的童谣,都具备合辙押韵、节奏明快易唱、语言活泼的特点。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