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谱(香谱七十二法图 大全)

横行天下 2023-06-01 04:12:59 网络

“四库全书 最美系列”上新《香谱》

沉水良材食柏珍,博山炉暖玉楼春。怜君亦是无端物,贪作馨香忘却身。——唐·罗隐《香》

从燔禋神明到佩兰服芷,再到香料从西域、南海入华,至宋代,中国香文化已蔚为大观,出现了研究香的系统文献——香谱,现以文津阁本《四库全书》所收之宋代香谱两种汇编成书,全面展现了宋代香文化的发展水平,不论是对香料的产地、源流和功效的考证,还是对制香、用香、咏香的阐释,都体现了宋代的香文化已经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

香谱

(宋)洪刍、陈敬 著

四库全书 最美系列

ISBN:9787100208963

定价:168.00元

商务印书馆 2022年6月

萃众芳之美寻闲思之韵宋人对古代香文化的诠释和传承

01内容简介

《香谱》收录文津阁本《四库全书》中的《香谱》和《陈氏香谱》两种。《香谱》“乃今存世界最早论香之书,凡论香品、香异、香事、香法四类,释名彰义,敷理举统、实例制作,均足以为后世香方、香乘之典范”。《陈氏香谱》为古代香文化重要著作,对宋代前期大量香谱做了收集和整合,将沈立、洪刍以下之十一家所著的《香谱》,汇为一书,荟粹群言,征引繁复。全书四卷,记载了当时香料的出处、历史,介绍了香的功效、用途、窨藏、用具、典故等,核心内容是合香的配方。

02作者简介

《香谱》,左圭《百川学海》题为宋洪刍撰。刍,字驹父,南昌人。绍圣元年进士,靖康中官至谏议大夫,谪沙门岛以卒。《陈氏香谱》,宋陈敬撰。敬字子中,北宋末年西京河南府人。其仕履未详。

03目 录

香谱(二卷) 〇〇一

陈氏香谱(四卷) 〇七九

文人用香是宋代香文化的一大特点,本书延续《茶典》的艺术风格,以反映古代文人用香趣味的书画作品作为插图,如黄庭坚的《制婴香方帖》、马远的《西园雅集》、文徵明的《东园图》以及仇英的《人物故事图》等作品,雅致而古俊,展现了古人饮酒赋诗、焚香点茶的日常生活和相聚雅集,提升了图书的艺术性和收藏价值。

▲黄庭坚《制婴香方帖》▲马远《西园雅集》(局部)▲文徵明 《东园图》(局部)

▲仇英 《人物故事图》右:高山流水;中:贵妃晓妆;左:吹箫引凤▲仇英 《人物故事图》右:松林六逸;中:明妃出塞;左:南华秋水

▲仇英 《人物故事图》右:子路问津;中:竹院品古;左:浔阳琵琶▲佚名 《槐荫消夏图》更有知名学者龚鹏程手书《香谱》前言

……

相关推荐:

1.《茶典》

茶文化百科全书

文津阁本《四库全书》八种经典茶书结集

中国历代名家“茶”主题书画撷珍

只为给爱茶之人奉献一道兼具古书与现代工艺之美的佳品

本书的内容选用钦定《四库全书》茶书八种,采用现代设计语言阐释古老的茶典。体例间隔纸张选用宣纸,很朴素;隔页配图,与内容相匹配;封面材料、色彩选用都很到位。

2.《楚辞》:《楚辞集注》《钦定补绘离骚图》合编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开创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诗篇

后世称此种文体为楚辞体、骚体

2000多年前文学史上瑰丽奇崛的诗篇,900多年前纵逸隽美的画卷,800多年前权威详尽的注释,200多年前乾隆钦定画师手绘插图,囊入1册,诗情、画意、义理皆有之。

3.《花谱:宋人花谱九种》

阅花之逸闻典故

享宋之风雅清韵

花卉是宋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中国古代美学在宋代达到顶峰,其审美趣味从唐朝的华丽繁复转向淡雅悠远,宋代也是中国花卉业的兴盛时期。

以文津阁本《四库全书》为底本,收录九种花卉谱录:《洛阳牡丹记》《扬州芍药谱》《刘氏菊谱》《史氏菊谱》《范村梅谱》《范村菊谱》《百菊集谱》《金漳兰谱》《海棠谱》。

花谱,即研究花卉的系统文献,文津阁本《四库全书》共收录花谱十种,其中宋人九种,今据文津阁本汇编九种成一册,精心设计,再现宋人“天人合一”的精神特质和浪漫情怀。

书以文津阁本《四库全书》为底本,以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为开篇,收录了《扬州芍药谱》《刘氏菊谱》《史氏菊谱》《范村梅谱》《范村菊谱》《百菊集谱》《金漳兰谱》《海棠谱》等九种花卉谱录,介绍了六种花卉,再配以二十余幅宋人花鸟绘画,体现了宋人特有的文化气息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4.《说砚》:《四库全书》砚书七种

说千年砚史

摹传世名砚

辑《四库全书》砚谱七种:《砚史》《歙州砚谱》《歙砚说》《辨歙硯說》《端溪砚谱》《砚谱》《砚笺》;

精选228幅手绘插图,精选历代中国书法珍品:王羲之《快雪时晴帖》、颜真卿《祭侄文稿》、怀素《自叙帖》、杜牧《张好好诗帖》、米芾《吴江舟中诗卷》、赵佶《瘦金书千字文》、苏轼《黄州寒食诗卷》、赵孟頫《赤壁赋》等。

内文双色印刷,切口三面喷黑,空脊锁线,可完全摊平阅读,兼具古籍与现代工艺之美。

知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龚鹏程先生手书前言,一部以《西清砚谱》描摹历代砚史的图文典籍。

5.《颂寿:寿亲养老新书》

一部集食治与养生于一的不可多得的参考之书

中国已步入老年化社会,保健养生已成为人们追求健康、追求高质量生活的一种共同选择,本书为历代的养生学家所重视,是一部集食治与养生于一的不可多得的参考之书。

以文津阁本《四库全书》所收为底本,影印出版,保留了手书钞本的原貌。

精选任伯年在构思、构图方面高水平的代表作《群仙祝寿图》为插图,印工精美,极具收藏鉴赏价值。

以老年养生为专题,详述修身养性、药物与食治调理、按摩腧穴等保健内容,并附各类方剂120余种。

并论述了老年日常起居、闲情逸致、将息养性以及古今善行、行孝劝善等等内容。

6.《竹谱》

画竹者之津梁

首开有谱有画之先河

雅士素爱竹,更不乏赏竹痴竹、写竹画竹者。然古言竹者或有谱无画,或有画无谱。

李衎《竹谱》开有谱有画之先河,且论述极详,是古代竹谱中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全书分画竹、墨竹、竹态、竹品四谱,尤详于竹品谱。记述我国三百余种竹类,对于其形态、品性、画法均有详论。

作者征引繁富,书中所录很多古籍现已亡佚,因此对于古典文献的研究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共十卷,以文津阁本《四库全书》艺术类书画之属所收《竹谱》为主,为作者对画竹笔法的论述,共分四门,曰“画竹谱”“墨竹谱”“竹态谱”“竹品谱”,又分全德品、异形品、异色品、神异品、似是而非竹品、有名而非竹品六子目。

卷各有图,于竹之形状辨析精到。《四库全书》另有谱录类草木禽鱼之属所收《竹谱》一卷,旧本题晋戴凯之撰,主要讲述竹子的植物属性和生长特征,今一并收录,以便于研习书画者了解绘画对象的自然属性。

书中加入历代竹类主题的名画,包括傅抱石的《竹林七贤图》、赵佶的《竹禽图》、李衎的《独干梢云》、赵孟頫的《竹石幽兰图》、倪瓒的《竹枝图》、宋克的《万竹图》、徐渭的《墨花九段图》、于非闇的《红叶》等八幅经典绘画作品,更加提升了图书的艺术性和收藏价值。

商务印书馆“最美的书”书系

茶典:《四库全书》茶书八种

楚辞:《楚辞集注》《钦定补绘离骚图》合编

花谱:宋人花谱九种

说砚:《四库全书》砚书七种

颂寿:寿亲养老新书

竹谱

香谱

大量年轻人涌入寺庙:烧香拜佛成新型解压大法,一串手链卖890元

不知从何时起,寺庙被年轻人挤爆了,他们成了给寺庙上香的主力。

北京雍和宫限流了,杭州灵隐寺的十八籽手串限购了,西安广仁寺门口排起了一公里长的队伍......

据携程数据显示,自今年以来,寺庙相关景区的售票增长了310%,2月以来预定门票的人群中,90后、00后占据了50%。

工作、学习、各种琐事使人疲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来一场“佛系”出游。

“攒功德”再也不止于电子木鱼和电子佛珠了。

如果抛开宗教和信仰的话题,那么这些年轻人去寺庙的行为,又反映了一个怎样的现实性问题呢?

烧香拜佛成了年轻人的解压大法

今年,刮起了一阵“寺庙游”的大风,年轻人从去游乐园变成了去“XX寺”。

据数据统计,2019年“寺庙”一词在社交平台上还处于泛泛之谈,4年过后,搜索量竟增加了368倍。

今年从1月1日至3月16日,“寺庙”的搜索指数又同比增长了586.81%。

大家好像都找到了在世俗红尘和禅意之间的平衡点——入寺拜佛。

以前去寺庙烧香的大多数都是中老年人,不知从何时起,寺庙成了网红打卡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其中,在三次元里对寺庙疯狂心动。

正如网红界存在的流量壁垒,寺庙道观也在遵循“人间热度”的法则。

尤其到了考研季、保研季、考公季,寺庙里的人更是数不胜数。

关于拜佛,有个特别有意思的说法,说是把香举过头顶、弯腰90度,报给佛祖姓名和身份证号,它就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你。

网络上有一份“寺庙热度榜单”,可以看到灵隐寺、鸡鸣寺、雍和宫稳坐前三。

有前线香客说,早上五六点钟就有人在寺庙门前排队了,“寺庙游”的大火,人多到菩萨们24小时全天无休。

哪怕严格保持996的工作制度,恐怕也很难处理完漫天的祈福心愿。

曾经人人不屑的烧香拜佛,如今来了个大反转,成了年轻人最流行的解压大法。

除了北京的雍和宫之外,原本香火稀少的卧佛寺也因为其名称与“offer(录取通知)”谐音而瞬间爆火,成为了一心想要“上岸”的年轻人争相拜访的打卡胜地。

从去年开始,考研人数直线上升,单是报名人数就达到了457万,比2021年增长了80万。

为了脱离“加班制”,考研成了实打实的“铁饭碗”。

计算机专业的李新宇,就是在向成功保研的学姐讨教经验时得知这座寺庙的:“卧佛寺很灵的,可以去试试”。

于是他带着3个室友起了个大早,来了场说走就走的寺庙游。

在去之前他还在网上查了拜佛攻略,又向父母请教了一番。“我妈说遇佛就要拜,别瞧不起谁,不能只朝一个佛祖磕头上香”。

于是他按照学来的规矩,虔诚的从寺庙的左侧小门进入,就连侧面的尊者像都没有落下。

保研成功后,他又回去拜了拜,说是为了还愿,还给佛像上了一盏粉红色的莲花灯。

和李新宇一样,那些前来卧佛寺祈福的人也都怀揣着对学业或事业的期望,有些人甚至在祈福条上满满地写下了“offer”一词,并将祈福条挂在了架子上等待祈愿实现。

当然,除了学业和事业外,大家还“别有所求”,但至于求的是什么,从雍和宫的手串里便能一窥究竟。

财神爷前跪满了人,姻缘庙前无人问津。

张萌萌自幼接触佛教,每周去寺庙烧香祈福成了她的“家常便饭”,自大学起她就开始替人在各种名寺古刹代请“法物”。

一些高颜值手链常常买断货,有时去好几次都不一定能买到,美貌、稀缺、再加上美好的寓意,俘获了大多数年轻人的心。

2018年之前,张萌萌的客户基本都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近几年28-35岁的客户开始增多,几乎都是为了事业而找她帮忙的。

疫情过后的这两年,年轻的客户反而占据了大多数,几乎都是二十岁出头,有些才十几岁,以女生为主。

年纪比较大的阿姨,或许都在祈祷家人平安健康,年纪小的女孩就不同了,“她们祈福是为了感情,每天都在纠结哪个男人爱不爱她”。

但这两年,情况完全翻了过来,70%的年轻人都在为事业祈福:“大家都在想着怎么挣钱,这个现象尤为明显”。

其中468条购买消息中,有47%都选择了“多金如意”款手链,相比起被真命天子、梦中少女看到,他们更希望和“财神爷”捆绑在一起。

还有30.3%的人选择了十全十美款的五行多宝和金刚杵手串,钱也要、姻缘也要、健康也不能少。

只有2.1%的人选择了来一场浪漫的邂逅。

这说明比起另一半,人们更在乎人生的后一半,比起有个伴,大家更希望有所成就。

所有寺庙中,卖的最火爆的当属北京雍和宫里的“香灰瓷和香灰琉璃手串”,据说它是本寺香炉里的香灰制成的。

单是这一点,就足够吸睛了。

一位去雍和宫拜佛的人分享了买手串的艰难历程:

“人多的根本挤不到玻璃柜台前,跟店员交流全靠吼,想买哪一款先,拿着票付完钱后取手链,等拿到手链挤出来后都快窒息了”。

每当雍和宫法物流通处推出新品,无论是香灰瓷、香灰琉璃的基础款式,还是马卡龙系列、半塘琉璃系列,都能引发一股购买热潮。

对他们来说,排个长队去拜佛,在从法物流通处买个“宝贝”,等大师开个光,一整套许愿流程才算完美落幕。

有人说其实在买的过程中,心里也是矛盾的,明明知道它只是一件物品,被赋予了一定的“迷信”色彩,但依然愿意为它花钱、愿意排队为它开光。

去不了雍和宫的人也不用丧气,在“寺庙游”大风掀起后,全国各大寺庙的法物好像都“内卷”了起来。

虽然那一个个手链、手串、小指捻都很精致,代表了人们的美好愿望,但在张萌萌看来,每个订单的背后都藏着一份难以言说的“焦虑感”。

这些即将踏入社会的年轻人迫切的需要一个心理支柱,需要一份被保佑着的安全感。

有些人从寺庙回来就分手了,可一点失落的感觉都没有,还觉得是佛祖帮了他,或许是“遇人不淑”呢?

在上班和上进之间,年轻人选择了上香;在求人和求己之间,年轻人选择了求佛。

更奇特的现象是:财神爷前跪满了人,姻缘庙前无人问津。

对于一心求职或者求一张“offer”的人来说,爱情却成了“别来沾边”式的存在。

所以想知道当下年轻人最需要的是什么,看一看他们买手串的款式、转一转寺庙便一眼得知。

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就在网上查了查一些“法物”的价格,着实把我吓了一跳。

“法物”的价格

从美观又实用的手链、事事如意小柿子吊坠,到带着美好寓意的香囊、护身符,价格在五六百元不等。

便宜点的十几块钱就能买到,鸡鸣寺的手写祝福只需0.1元,但满200元才能包邮。

去年8月,天气非常燥热,早上6点多灵隐寺门前就站满了人,只为求购一串“十八籽”。

“十八籽”是将18颗不同的菩提子串成佛珠,曾经因为热度过高,导致灵隐寺不再出售。

它并没有固定的搭配方式,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随意组合。

十八代表着永驻世间护持正法的十八罗汉,但由于很难买到,所以原价50元左右的手串被代购炒到了200-300元不等。

据说它要小心翼翼的戴在左手,三天不能沾水。

在北京,雍和宫的手串已经和全聚德、稻香村并称为“北京三大特产”,雍和宫的线上商城出售的商品大概在200-500元不等。

鸡鸣寺的手串卖的最火爆的就是白玉菩提·莲花款,88块钱一串,但是已经卖没了,想请也请不到了。

有人花25元买了门票,最后买了一串890元的绿幽灵手链,便结束了这场“佛系”出游。

他们不会仔细的研究每一个景点,也不在乎周围的自然风景,但是在买手串上,却没少下功夫。

从颜色、材质,到花纹、形状,都有着不同的讲究,看来这的确是门“大学问”。

比如说,黑色代表财神爷的“化身”,象征着财源滚滚,粉色代表着平安,蓝色代表着健康,红色代表着姻缘等等。

如果都想要,可以选购马卡龙色,什么颜色都有,什么愿望都能“满足”。

就连手串上的珠子,在“信男信女”的眼中都有讲究。

比如一颗珠子代表“一帆风顺,一生好运”,3颗珠子代表“佛、法、僧三宝”,108颗珠子代表“消除108种烦恼”......

有些人对“法物”爱的死去活来,却被工作困扰着没法去买的,还会找人帮忙“代请”。

之前我们说的香灰琉璃珠原价在200—300元,但代购价最高的已经达到了1080元。

看来相比起“寺庙”,人们更爱的是“好运”。

有位网友说:“2000元的项链我想都不敢想,2000元佛珠串我想都不用想,直接拿下”。

其实大家也知道,无论烧香拜佛也好、还是买佛珠也罢,都是些迷信的作为。

但在这“卷”到不行的社会里,人们太需要一针安慰剂了。

香炉里的香灰隐藏了太多年轻人的焦虑,一颗颗开了光的佛珠里包含了太多的心酸往事,这些承载着希望的实体,不过是他们的精神寄托而已。

对于年轻人来说,寺庙就像是“乌托邦”般的存在。

坐落于山上的寺庙清幽宁静,坐落于闹市中的寺庙又有一种大隐于市的感觉。

庙里的僧人步伐轻盈、作息规律,踏进庙宇的那一刻,仿佛闯入了一个结界之中。

结界外是KPI和加班,结界内是安宁和慈悲。

寺庙给人的感觉的确是轻松的,小乐为了找寻内心的净土,带着一头刚漂完的蓝色头发去了里面做义工。

谁知还没两天就受不了了,山上的蚊子实在太多了,母亲偷偷给她送了风油精和蚊帐才勉强撑过了一个暑假。

作为一名义工,她的日常工作就是负责打扫观音殿的卫生。每天早上8点,她会准时开门,先扫地、再拖地,然后等待信众前来上供。

瓜果、饼干还在她的认知范围内,有次来了对老夫妻,拎了满满的一袋鸡鸭鱼肉,虽然淳朴,但又缺乏一些佛教常识。

真是可敬又可悲。

待了一段时间后,那些让小乐悲伤的事情也没能化解,不过寺庙里的夏天很凉快,她没事就去看看水缸里养的荷花、拍拍天上的浮云,的确发现自己有了些变化。

“那是种以前从未有过的感觉,轻松又舒适,心仿佛沉下来了,也渐渐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了”。

最终拯救她的,还是她自己。

前几年,有个词特别火,叫做“佛媛”,说的就是那些长相漂亮的“爱佛”姑娘。

她们往往穿着汉服、带着佛珠,看起来像是跟佛有缘的人,其实对真正的佛教一概不知,只是为了拍照打卡。

而在小乐的眼中,寺庙是用来“修心”的,抛去那些迷信的说辞不讲,这个地方承载着太多人的希望,即便不信也没关系,至少要学会尊重。

身处清幽的寺庙里,心里想着的无非还是红尘俗世,寺庙这种地方听起来无欲无求,但实际上它承载着外界最多的欲望......

(人物昵称均为代名,图片仅为参考图片)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