蒴(蒴果)

趾高气扬 2023-07-14 18:28:33 用户分享

中国百家姓40个生僻字 一般人读不出10个

在我国百家姓中,有很多冷僻姓氏,有些姓氏的字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读音。在生活中也很少出现在我们周围。所以有些姓氏大家都不知道。比如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这40个姓氏冷僻字,你能准确念出几个?

翾,翯,沵,粲,㑇,

頔,畋,暐,瓛,洨,

蒴,焮,蘋,鋆,燊,

㬊,㱔,璩,邝,雒,

峇,龑,肜,濬,彧,

臺,庹,奭,笪,亓,

殳,夔,逄,蒯,禤,

郇,隗,賁,麴,厍。

上面这40个姓氏你读准了几个呢?有没有读出10个字?先别看下面注音。

1(xuan一声)(he四声) (mi 三声 )(can四声)( zhou四声)

2(di二声)(tian二声)(wei三声)(huai二声)(xiao二声)

3(shuo四声)(xin四声)(pin二声)(yun二声)(shen一声)

4(huan三声)(suo三声)(qu二声)(kuang四声)(luo四声)

5(ba一声)(yan三声)(rong二声)(jun四声)(yu四声)

6(tai二声)(tuo三声)(shi四声)(da二声)(qi二声)

7(shu一声)(kui二声)(pang二声)(kuai三声)(xuan一声)

8(huan二声)(kui二声)(ben一声)(qu一声)(she四声)

能认出一半以上的,我估计没几个。中国文字深似海呀!博大精深来形容有一点不过。

你知道吗我们看到的棉花其实并不是棉花的花,而是棉花的蒴果

今年的3月,最受我们关注的植物,莫过于棉花了。 棉花最早起源于印度,据记载棉花是在宋朝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到了明代,我国的棉花种植和棉布的纺织就已经很普遍了。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所记载了“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可知当时植棉和棉纺织已遍布全国。

我们看到的棉花其实不是并不是棉花的花,而是棉花的蒴果,称为棉铃,棉铃内有棉籽,棉铃成熟时裂开露出柔软的纤维。就是我们看到的棉花了。 棉花为何如此重要?因为棉花是现代所有的工业门类里不可或缺的原材料之一。更是民生社稷的重要物资。 棉花的主要下游产业是纺织业。回首历史,我们已经知道,纺织业,是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关键基础所在。而纺织业的基础,便是棉花。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棉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17世纪,大英帝国因为棉花而崛起,印度因为棉花而成为强国附庸,美国因为棉花走上了现代强国之路。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棉花生产的第一大国,而新疆的棉花产量占我国棉花总量的80%。棉花生长需要很长的日照时间和充足的水源,因为棉花的结果期如果出现长时间的阴天就会造成烂果。 新疆干旱少雨,没有长时间的阴雨天。自然条件非常适合棉花的生长。之所以拥有这么高的产量,除了气候、地理条件,还有高度的机械化农业设备。 反观棉花在欧美国家的发展,才是一部血与泪的历史。尤其在19世纪的美国,轧棉机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棉花产业的发展,每一根棉纺线,都能拧出黑人奴隶的鲜血。棉花产业的发展为美国的崛起奠定了经济基础。在当时的美国有一种说法是:奴隶制是轧棉机的燃料。

今天,人类社会的工业化进程已经走过了两百多年。强迫劳动这样的词汇,是既无知又无力的见解。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

农村的一种“大臭草”,又名接骨草,药如其名,治疗跌打损伤一绝

接骨草

农村的一种“大臭草”,又名接骨草,药如其名,治疗跌打损伤一绝

大臭草

禾本科臭草属下的一个种,生于海拔700-2200米的山地林缘、针叶林和白桦林内、灌丛草甸及阴坡草丛中。

形态特征

大臭草多年生。须根细弱。秆丛生,直立,高40-130厘米,具5-7节,光滑或在花序以下粗糙。叶鞘闭合几达鞘口,无毛,常向上粗糙,下部者长于而上部者短于节间;叶舌透明膜质,长2-4毫米;叶片扁平,长8-18厘米,宽3-6毫米,上面被柔毛,下面粗糙。

接骨草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700-2200米的山地林缘、针叶林和白桦林内、灌丛草甸及阴坡草丛中。

分布范围

产于东北、华北诸省。分布于蒙古、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

接骨草

大臭草又叫接骨草 别名为陆英,蒴藋,排风藤,八棱麻,秧心草、小接骨丹等等。医药别名:白龙骨、冷坑兰、冷坑青、猢狲接竹、痱痒草、血和山、乌骨麻、赤车使者等。其花称为陆英,果实称蒴藋赤子,全草入药其效用有接骨疗伤,活血化瘀的功效。

接骨草为药用植物,可治跌打损伤,有去风湿、通经活血、解毒消炎之功效。全草入药、根能祛风消肿,舒筋活络,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茎叶有发汗,利尿,通经活血;治肾炎水肿。全草煎水洗治风疹瘙痒。全草含黄酮类、酚性成分、 鞣质、糖素:种子含氰甙类。

接骨草根性味甘、平。具有祛风,利湿,活血,散瘀,止血的功效。主治风湿疼痛,头风,腰腿痛,水肿,跌打损伤,骨折,症积;咯血;吐血;风疹瘙痒;疮肿。接骨草根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克,鲜品,30~60克。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科普时报」平民芝麻

□ 梁永刚

芝麻的别称除了胡麻之外,还有胡麻仁、脂麻、油麻、香油麻、油麻仁、油麻子、黑油麻、乌麻、乌麻子、乌芝麻、黑芝麻,黑脂麻、巨胜、巨胜子、黑巨胜、狗虱、交麻、方茎、鸿藏、青囊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这样解释芝麻别称的:“方茎以茎名,狗虱以形名,油麻、脂麻谓其多脂油也。”《神农本草经》称芝麻为“胡麻”,其功效有:“主伤中虚羸,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脑髓。久服,轻身、不老。”《本草经集注》这样说芝麻:“服食家当九蒸、九曝、熬、捣,饵之断谷,长生、充肌。”唐孟诜《食疗本草》说芝麻有“润五脏,主火灼,填骨髓,补虚气”等功用。

芝麻的颜色有杂、白、黑之分,以黑白居多,取油以白芝麻为胜,服食以黑芝麻为胜。在农人的眼里,芝麻的身份是金贵的,浑身上下都是宝:花可酿蜜,与油菜、荞麦并列为我国三大蜜源植物;籽粒可榨油,称为麻油、胡麻油、香油,且含油量高,油质好,味醇香,生用热用皆可;除了榨油,芝麻籽粒还可制成芝麻粉、芝麻酱、芝麻糊、芝麻糖等食物;秆可烧火,是过去乡间每逢年关时才舍得烧锅的优质燃料;叶可当菜,是有名的黑色食品,在乡间颇受人们喜爱。

芝麻历史悠久、分布广泛,除了我国种植芝麻之外,亚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均有种植。在我国,关于芝麻是原产非洲的舶来品还是本地物种,一直是众说纷纭。我国最早记载种植芝麻的是《氾胜全书》,书中将芝麻称之为胡麻,史书记载芝麻在汉代传入中国。刘熙在《释名》中说:“胡饼之作大漫冱也,亦言以胡麻著上也。”刘熙是东汉人,他的这段话意思是说,人们烤制胡饼,必须要撒上一层胡麻,使胡饼更为芳香可口。《后汉书》有载:“灵帝,好胡饼,京师皆食胡饼。”胡饼做得这么香酥可口,不仅汉灵帝喜欢,老百姓也都争相品味,可见汉朝已经大量种植芝麻了。

此外,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说:“张骞外国得胡麻。”而宋朝沈括的《梦溪笔谈》是这样记载的:“张骞自大宛得油麻之种,齐谓之麻,故以胡麻别之。”《词源》记载关于芝麻的来历也是“相传汉张骞得其种于西域,故名”。根据丝绸之路的记载考证,我国的芝麻最初可能是从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地传入,之后便广泛栽培,栽培历史到现在已经有2000多年。但也有人猜测,我国芝麻自古就已经出现,在我国南方湖州市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和杭州水田史前遗址曾发现过古代芝麻种子,因此,有人推测我国芝麻起源于云贵高原。

昔日乡间,芝麻是家家户户必种的秋季作物,一头连着柴米油盐的人间烟火,一头连着浓郁醇香的珍馐美味。芝麻产量低,通常都是小片种,且多种在地头或者开垦的小片荒地之中。由于芝麻茎秆直立,遮阴面积少,芝麻常用来与矮秆作物混作,譬如,与红薯、花生、大豆等作物混作或间作。收割芝麻俗称“杀芝麻”,听起来动作粗暴寒气逼人,其实也就是用锋利的镰刀将芝麻从根部放倒,捆成捆,装上架子车拉回家。和其他农作物粗放的收获方式不同,农人对待芝麻格外呵护,可谓是享受到了特殊待遇。有平房的庄户人家,拉回家的芝麻被一捆捆抱到房顶,三捆斜放围成一个锥形,便于通风晾晒;没有平房的,在院中选一片平整的空地,铺上草席或者塑料布,也是三捆斜放围成一个锥形。

等芝麻捆在阳光下晒干晒透了,农人们便开始打芝麻了。盛放芝麻的器具多是磨盘大小的簸箩,掂起一个芝麻捆,拿至簸箩上方,双手翻转一下,使其根部朝上,腾出一只手轻轻拍打数下,上下再抖擞几下,便有无数芝麻粒雨点般落在簸箩内,如此简单娴熟的动作一遍遍重复,直到一颗颗饱满温润的芝麻粒从干瘪的芝麻蒴中飞奔而出。

芝麻颗粒归仓,芝麻秆也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不过,芝麻秆也不是无用之物,乃是农家上等的燃料,烧鏊子烙馍最好不过。墙角处,大门外,一捆捆晒干的芝麻秆被农人们码放成柴火垛,待到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时节,被一一送入灶膛,化为一缕烟火,温暖着一家老小的胃和农家日子。

(作者系科普专栏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