驷是什么意思(驷马难追的驷是什么意思)

心若向阳 2023-08-17 06:36:55 网络

俚语谚语中的君子观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说是此语讲的是越王勾践报吴王夫差的灭国之仇,与范雎报须贾与魏齐诬陷之仇的故事,还有人引用“赵氏孤儿大报仇”的故事来印证。看来君子报仇是古色古香、源远流长、疏而不失之事。“报仇”一词仍涉嫌狭隘低端,非是君子谈吐,更近市井负气使性的小人。君子应该讲究礼义正道,辨析何为私仇私怨,何为国家民族阶级的大是大非义战。一开口,就是君子报仇,实不如说君子“不计私仇,义在是非公论”更好。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语出《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一句话说出去,四匹马也追不上你舌头发出言语的速度与影响。这个话反过来说有说话算话、说话兑现、古人叫作重然诺的含义,应许了、答应了的事情,都要全力办好,也是言必信、行必果的意思,虽然在其他场合,孔子、孟子都说过仅仅言信行果,硁硁然仍然是忙忙碌碌的小人。不论圣人与亚圣说了什么,后人仍然多方肯定心信必果的诚信,这是接收信息的人们同时在改变与消化信息的证明。“君子一言,驷马难追”,通俗生动,已经被历史与众人所接受,还延伸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言既出,如白染皂”之类的说法。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据说原文后一句应是“无度不丈夫”,没有度量,不会权衡掂量的莽撞野蛮者当然根本不是什么大丈夫,读成毒,干脆写作毒,又舒服又刺激又提神又严峻,歪打正着,透露了某个角度的隐秘,就是《论语·宪问》中所说的“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君子不可能对事事人人都仁爱无边,君子有例行公事的时候,有惩戒罪犯的时候,有不惧牺牲与敌人苦斗或完成极艰巨重大任务的时候,有顾不上仁爱温柔的时候。老子讲得更冷峻,“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有“大德曰生”,也有万物的衰落寂灭的如刍狗的规律法则;有和风细雨、春花秋月、丰收吉祥,也有狂风暴雨、春瘟秋疫、水火无情、旱涝灾祸。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视之有度,用之有节”。出自明代的通俗教育读物《增广贤文》。承认爱财,这是从俗从众,但强调的是得财要合法合理、不可坏法乱纪,自取惩戒。对待钱财的态度要有原则,有界限,有分寸,有控制。有了合法收入的钱财,也不可奢侈浪费、炫富造孽。

“君子动口,小人动手”,阿Q在打不过王胡的时候说过类似的话,倒也给读者以示弱的自嘲与无奈感、讽刺感。反之,动辄动手,靠拳头逞威风,则是野蛮粗暴不得人心。

老百姓中还有“先小人,后君子”的说法,其实是先订合同,明确利益分配与责任承担的分定,再讲合作与团队精神,这对于市场经济来说,是正常的。经济生活有经济生活的法则,这与道德要求互不取代,互不相悖。

此外,社会上还有真君子、伪君子、真小人、伪小人之比较辨析,也还有趣。相对来说,真与伪的差别大于重于君子与小人的差别,是君子当然很好,您暂时不能摆脱小人成色也罢,最好不要以伪君子的面貌出现在人前人后,出现在社会群体中。大家努力靠拢与分析货真价实的君子之道,君子之风,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善哉!

我们常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驷马是什么东西?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是平时用得很多的一个成语。虽然这个成语长达八个字,但我记得我上小学时候这个成语就很流行了,尤其是在小学生之间。小时候男女生经常喜欢做些约定和承诺,比如一个男生跟女生说,下午放学了我教你打乒乓球。女生说,说话要算数,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这个成语我很小就知道,但我一直以为是“一言既出,四马难追”,就是一句话说出来了,四匹马也难追回来。后来我才知道,正确的字是“驷马”。然后我又开始想“驷马”是个什么东西?我听说过宝马,骏马,烈马,驷马是个什么马?我最早以为,驷马是一种马的名字,这种马应该跑得很快,所以才用它来衬托出一句承诺的宝贵。

黄庭坚有篇名作《薄薄酒》,说人生应该过得闲适自在,“薄酒可与忘忧,丑妇可与白头,徐行不必驷马,称身不必狐裘。”这句“徐行不必驷马”让我更加相信驷马就是一种跑得很快的马的名字。

章诒和先生所写黄庭坚《薄薄酒》

直到后来查了资料,才知道驷马到底是什么意思。可能有不少朋友和我一样,每天都在说着这句成语,但驷马是什么意思还真不知道。

驷马不是某种马的名字,驷马指的是驾同一辆车的四匹马。在古代,只有身份高贵的人出门才能乘坐四匹马拉的高架马车,是地位的象征,后来人们把这种四匹马拉的马车也称为驷马。

驷马

也就是说,驷马既是拉高贵马车的四匹马,同时也是四匹马拉的高贵马车。驷马既是马,也是车。

这个成语的出处是《论语》,故事很简单,说卫国有一个很大的官员有一次对子贡说:你家老师的要求也太苛刻了,君子只要有内在美德就行了,还要那些外在的表现干嘛?

子贡一听马上就反驳说:你这话说得也太没水平了,君子是要表里如一的,内就是外,外就是内。如果虎豹去掉毛发只留下皮,那和狗羊去掉毛剩下的皮有什么不一样?

子贡认为这位卫国大夫的话很没水平,说了一句话: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意思就是,你竟然这么说君子,哎,太遗憾了。以后希望你别这么说了,一句话说出口,驷马也追不上你的舌头。

《论语》里的这个故事就是“驷马难追”的出处,子贡是最早的一个用驷马来比喻追不上说话的人。但这个时候只有雏形,还没有完全形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句子。

后面一个进行改造工作的人是邓析。邓析也是春秋时期百家之一,只不过他是名家的,名气不大。他的著作《邓析子》里有一句话说:“一言而非,驷马不能追;一言而急,驷马不能及。”这句话就是告诫人们讲话前要仔细思考,一旦讲出,难以收回。

《邓析子》

这句话是大白话,不用解释了。可以说,邓析把这句成语改造完成了百分之九十,已经和现在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非常接近了。这就是这句成语的出处,它是两位先秦大V的共同创造的。

目前能找到的最早的一句和“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模一样的句子,是元朝人李寿卿《伍员吹箫》创作的一部戏剧,写的是伍子胥为父报仇的故事。这里面出现了一句“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已经和今天的完全一样了。

所以说,驷马是什么,驷马可以理解为拉同一辆马车的四匹马,也可以理解为四匹马拉的那辆马车。在先秦时代,没有汽车没有摩托,驷马可能是当时跑得最快的一个东西,所以子贡才会拿它来比喻一句话说出口的宝贵。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