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经济排名2021最新排名(最新各省经济总量排名)

稳走感情路 2023-06-19 03:44:05 用户分享

2022年31省份GDP十强出炉:广东居首,安徽超上海实现逆袭福建、江西增速并列第一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王红茹) 随着1月21日河南发布2022年经济运行情况,31省份2022年经济版图浮出水面。总量方面,排名前十位的省份分别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湖北、福建、湖南、安徽,粤苏鲁继续稳坐“前三把交椅”。在十强省份中,广东、江苏GDP超12万亿元,成为全国仅有的两个GDP超过12万亿元的“巨无霸”省份。值得一提的是,相比2021年,安徽GDP总量超越上海,跻身前十,实现逆袭。在GDP增速方面,福建、江西以4.7%的增速并列第一。

紧随其后的是江苏,2022年GDP达到122875.6亿元,比上年增长2.8%。江苏也是继2020年、2021年先后迈上10万亿元、11万亿元台阶之后,2022年GDP迈上12万亿的新台阶。《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梳理发现,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疫情冲击,2022年共有8个省份GDP(国内生产总值)总量超过5万亿元大关。其中,广东GDP为129118.58亿元,同比增长1.9%,距离13万亿大关仅有一步之遥。这也是广东省GDP总量连续34年位居全国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江苏作为全国第二经济大省的江苏,近几年GDP紧追广东,两者的差距不断缩小。2020年江苏GDP跟广东的差距为8000亿左右,2021年差距缩小为7700亿左右,2022年差距则缩小为6243亿左右。

山东省2022年GDP排名第三位。数据显示,2022年山东GDP总量为87435亿元,比上年增长3.9%。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梳理发现,在排名前十的省份中,相比2021年,安徽GDP超越上海,跻身前十强行列。在1月19日安徽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省统计局通报2022年全省经济运行情况显示,去年,安徽省经济顶住了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主要指标增长快于全国、长三角靠前。

通报显示,去年以来,安徽省实施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行动计划,取得显著成效。农业、工业稳定增长,服务业保持恢复,体现了稳中有进的特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513.7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18588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22943.3亿元,增长2.2%。

在GDP增速方面,福建、江西以4.7%的增速并列第一。

先来看福建。在1月29日召开的福建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福建省统计局通报的2022年福建经济运行情况显示,2022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53109.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7%。这是福建省GDP首度突破5万亿元关口。

福建省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洪春分析认为,这份成绩来之不易,这样的经济体量,意味着将为福建产业结构调整、保障和改善民生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意味着福建经济站在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意味着“十四五”时期福建经济的发展基础将更加牢固、发展支撑将更加有力、发展韧性将更加强劲。

2022年福建经济实现突破,主要原因之一是工业成为拉动福建经济增长的主力军。2022年,福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7%,超六成行业实现增长。38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5个行业2022年增加值实现增长,行业增长面为65.8%。其中,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长较快,分别为17.1%、13.7%。

再来看江西。1月28日,江西省统计局发布2022年全省GDP数据显示,2022年全省GDP32074.7亿元,同比增长4.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在全国前列,全省经济呈现持续恢复、稳中有进的态势。

江西GDP增速第一、经济稳中有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第一产业增长平稳。全年实现增加值2451.5亿元,同比增长3.9%,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9%,较上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0.3个百分点。

二是第二产业贡献突出。全年实现增加值14359.6亿元,同比增长5.4%,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9.9%,较上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2.4个百分点。

三是第三产业韧性增强。全年实现增加值15263.7亿元,同比增长4.2%,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3.2%,拉动GDP增长2.0个百分点。

四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7.8:44.4:47.8调整为7.6:44.8:47.6,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与上年同期相比,第二产业占比上升0.4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比均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占比继续提升,占GDP比重为34.0%,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

一审:郑扬波 二审:王新景 三审:周琦

#广东2022年GDP超12.9万亿元#

31省份2022年GDP出炉:16地跑赢全国 ,福建江西增速最快

来源: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1月21日电 (万可义)随着河南于1月21日发布2022年经济运行情况,31省份2022年全年GDP数据已全部出炉。总量方面,粤苏鲁继续稳坐“前三把交椅”;增速方面,16省份跑赢“全国线”,福建、江西增速并列第一,均为4.7%。

粤苏鲁稳坐“前三把交椅”

从GDP总量上看,广东、江苏、山东经济前三强排名仍屹然不动,2022年GDP依次为129118.58亿元、122875.6亿元和87435亿元。广东和江苏也成为唯二跻身“10万亿俱乐部”的成员。浙江、河南、四川、湖北、福建、湖南紧随其后,排名与2021年同期相比也未发生变化。

2022年,“苏大强”江苏与“粤老大”广东的差距进一步缩小,由2021年同期的8005亿元缩窄为6243亿元。数据显示,广东2022年GDP同比增长1.9%,比江苏2.8%的增速低了0.9个百分点。

广东省统计局表示,2022年,广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有效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经济运行韧性彰显,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成效,民生保障持续加强,经济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江苏省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指出,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多重超预期的困难挑战,全省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切实担起“勇挑大梁”的重大责任,全省经济运行呈现持续恢复、回稳向好态势,尤其是下半年以来多项经济指标增速明显回升。全年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物价水平温和上涨,居民生活持续改善,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值得关注的是排名第十的安徽,在GDP总量常年落后于上海的情况下,2022年终于以392亿元的微弱优势完成逆袭。中新经纬注意到,从2022年一季度开始,安徽GDP首次超越上海,前三季度对其领先优势一度扩大至2746亿元。

据悉,2022年全年安徽GDP达到4504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513.7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18588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22943.3亿元,增长2.2%。

谈及安徽经济运行情况,安徽省统计局党组成员、总统计师过劲松表示,在一揽子稳经济政策措施作用下,安徽2022年经济顶住了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主要指标增长快于全国、长三角靠前,成绩来之不易。

16省份增速跑赢“全国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初步核算,2022全年我国GDP为121020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0%。对比该数据,16个省份GDP增速跑赢“全国线”。

这16个省份分别是福建、江西、湖南、甘肃、山西、湖北、陕西、云南、内蒙古、宁夏、山东、河北、安徽、新疆、浙江、河南。

其中,福建、江西以4.7%的增速并列第一。

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福建全面顶格落实国家稳经济政策,出台实施48条一揽子政策和21条接续政策,2022年全年退减降缓税费1146亿元;新增400亿元纾困专项贷款,设立各50亿元额度的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纺织鞋服产业纾困融资支持专项,惠及企业1.83万家。此外,全面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全面增强消费基础作用。实现了一季度开门红、二季度结果好、三季度态势稳、四季度冲劲足,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江西省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曾永生近日在答记者问时介绍,2022年,江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高于全国3.5个百分点。锂电、光伏、新能源整车制造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增长104.3%,拉动规上工业增长4.4个百分点。全省初步形成宜春、新余、赣州3个锂电产业集群,以及上饶光伏产业集群。服务业运行稳健。2022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2%,高于全国1.9个百分点。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865.6亿元,增长11.7%。其中,非公经济表现活跃,非公有制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2.5%,拉动规上服务业增长8.6个百分点。

中新经纬注意到,2022年,吉林、上海两地GDP未能实现正增长,分别下降1.9%和0.2%。

对此,吉林省统计局表示,2022年,面对新冠疫情跌宕起伏和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等多重压力挑战,吉林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确定“止跌、回升、增长”目标,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以发展的确定性对冲疫情的不确定性,全省经济运行在4月份探底后迅速回升反弹,上半年提前实现“止跌、回升”,三季度实现快速增长。

上海市统计局指出,2022年上海经济运行呈现V型反转态势。从走势看,全市GDP一季度同比增长3.1%,受二季度疫情严重影响,上半年GDP同比下降5.7%;但随着复工复产加快推进,前三季度GDP同比降幅收窄至1.4%,全年降幅进一步收窄至0.2%。

如何评价2022年中国国民经济情况?国家统计局表示,2022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应对内外部挑战,国民经济顶住压力持续发展,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人民生活持续改善,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经济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国家统计局还指出,国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经济恢复基础仍不牢固。下阶段,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展望2023年,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2023年中国经济实际增长动能将是“前低后高”。伴随疫情影响全面退去,居民消费将会出现较大幅度反弹,并成为引领经济回升的主导力量。此外,2023年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政策面还会保持一定稳增长力度,投资增速有望保持基本稳定。(中新经纬APP)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