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界点(临界点效应)

作茧自缚 2023-07-09 11:59:52 网络

什么叫“度”?变与不变的节点,或叫临界点就是“度”

  文/郑文光

  什么叫“度”?变与不变的节点,或叫临界点就是“度”……

  具体讲:理科之度,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比如说冰点、沸点、熔点。文科之度,指事物所达到的境界,比如说高度、风度、气度。在人生哲学上的度,指做人处世中拿捏的分寸,掌握的火候,遵循的法则。这种度,不是衡定出来的,而是用心掂量出来的。总而言之,从“道”的角度讲,大道至简,道法自然,归根结底只两个字“适度”。凡事有度,适可而止,过犹不及,物及必反。即便是优点,过了头也会坏事;即便是美德,过了头也会显得不美;只有恰到好处,才会趋于完美。

  “适度”之美,如: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用两个排句描述东邻女孩之美貌……

  “增之一分太长,减之一分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其实就是在说,这个女孩长得修短合度,恰如其分,刚刚好。

  邵康节诗,“美酒饮致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这般意思难名状,只恐人间都未知。”似用禅意在说,得趣辄止,见好就收,是人生之最佳境界。

  在现实生活中,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出力不讨好的失度,等于惯纵了他人,为难了自己。故优点和美德做过头了,自讨没趣的例子很多。出于“真话不全说”的态度,这里举历史事件为例……

  唐代名臣娄师德,对外放做官的弟弟说:我位及宰相,你又是州牧,荣宠过盛,恐遭人妒忌,怎么才能自保呢?弟弟回答:就算有人把唾沫吐到我脸上,自己擦掉也就罢了。娄师德却叮嘱,这样还不行,你擦了人家会更来气,你只有笑着接受,让唾沫自己干掉。这即是成语“唾面自干”的出处……娄师德对宽容的诠释,实在过分虚伪,无异于自甘受辱。为寻求自保,不惜牺牲尊严,将做官置于做人之上,这样的失度,能算作美德吗?

  实则,对明哲保身者而言,“安全”也需要“尺度”的把握。如果只考虑规避危险,无限地往相反方向退让,往往会陷入更大的危险。正当防卫提倡:“法不向不法让步,正义不向邪恶低头”,这就是“法度”……

庄子:认识到自己的“临界点”,才是人生的境界

庄子:认识到自己的“临界点”,才是人生的境界。

对于一个人来说,看清自己非常重要,看清自己的愚昧,看清自己的能力,看清自己在这个世界之中的角色和定位。

一个人只有看清自己,他才会知道现在应该做什么样的事情,应该用什么样的状态去活着,在他看清自己的同时,避开的就是自己主观意识的妄念妄为。

《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一个能够清楚的了解自己的人,才算是真正的智者,按照自己的状态合理的生活,包括自己的进取之心,也能在顺应当下规律上逐渐延伸,这才是智慧。

有一个年轻人很喜欢表演,他特别想找机会登上银幕,成为万人瞩目的明星,但是他却从来没有想过去找进入影视界的机会。

有人就问他:“你为什么不去试试,你可以先到一些影视学院去学习,从最小的地方开始做起。”

这个年轻人就说:“我不愿意和那些初出茅庐的小孩们在一起,我已经20多岁了,我即便从影视学院毕业,也只不过做一个小的配角,有什么意思,我要积累人脉,直接做影片的主角,那样才可以一鸣惊人。”

但是遗憾的是,这个年轻人并不幸运,他在自己的幻想之中沉沦,任凭青春在岁月之中蹉跎,当年华老去时,他也不愿意从头开始做起。

一个人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不知道自己应该去怎么做,而只是按照自己所设想的生活,这样的结局也只会越来越糟。

庄子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行者,行其所不能行也;辩者,辩其所不能辩也。知止乎其所不能知,至矣;若有不即是者,天钧败之。

学习者,想学那个不能学到的东西;做事者,想做那个不能做的事情;谈论者,想谈论那个不能谈论的问题。认识停留在那个不能认识的上面就停止,就算到了最高境界,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自然规律就会惩罚他。

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事,很多人所设想的,其实是自己根本无法完成的,或者和自己层次完全不相符的东西。

就如“欲望”,正是因为我们无法获得某一种层次和物质,所以才产生了妄念。但是背离现实的欲望,只会让生活更糟。

所以,一个人的智慧就是能够让自己的认知,停留在不能认知的事情上面,意识到自己的界限是什么,在界限点停止,这才算到了最高的境界。

有这样一句话,叫做:德不配位,必有祸殃。

当自己的层次没有到达自己所设想的层面时,即便达到了也是一种灾难,与其如此,不如让自己停留在未曾达到的阶段,学会修养自身。

所有你想要的,都会在你积累德行的同时慢慢的出现,而不是依靠自己的好高骛远来追求。

《菜根谭》之中说:

花居盆内、终乏生机、鸟入笼中、便减天趣。 不若山间花鸟、错雑成文、翺翔自若、自是悠然会心。

花木移栽于盆中,终归失去蓬勃生机,飞鸟关入笼中便减少盎然生趣。倒不如山间花鸟点染成美丽景致,自由飞翔,这样才能使人悠然领会自然的妙趣。

花木飞鸟本是自然之物,将它放于山水之间便能生趣盎然,但是强行将它们移在盘中笼中,那么便失去了天然机趣,也减少了本该有的美好。

当一个人不能正确的认知自己,无法放在一个正确的位置时,自己的潜能就无法发挥出来,成功的路上也将布满挫折与荆棘。

文|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每日一词“verge”

verge

英 [vɜːdʒ]

美 [vɜːrdʒ]

n.

边;边缘;边沿;权杖;临界点;极限;植草路肩;山墙突瓦

v.

接近;濒临;与…接近;趋向;倾向

复数: verges

第三人称单数: verges

现在分词: verging

过去式: verged

过去分词: verged

英文释义:

(British English) a piece of grass at the edge of a path, road

(英国英语)小路、道路边缘的一块草地

举个例子[微笑]:

1.The nuns walked in meditation, their habits dragging on the grassy verge.

修女们边走边沉思着,修道服在长满草的路边上拖着。

2.Her energy was on the verge of giving out.

她的精力都快耗尽了。

3.To tell you the truth, our company is on the verge of bankruptcy.

给你说亮底话吧,咱们公司快倒闭了。

4.She was on the verge of laughing at his words.

听了他的话,她差不点儿笑出声来。

常用短语:

1.on the verge of

接近某种程度

2.verge on

接近于...;近乎...;濒临.

3.a grass verge

草地边缘

#每日一词# #快乐LearnEnglish#

气候说|突破危险的界限——“临界点”究竟是什么?

气候临界点是气候变化研究的热门领域,也是全球面临的最大气候风险。

关于气候临界点,201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威廉·诺德豪斯曾有这样的一个比喻:一叶在水面上漂浮的独木舟开始倾斜进水的时候,尚能保持平衡;但当倾斜角达到一定程度时,独木舟就会倾覆——造成这个不可逆后果的倾斜角就是临界点。同理,气候临界点就是气候变化中的突变点,一旦跨过这个突变点,就会导致不可收拾的后果。

当地时间2022年7月19日,丹麦格陵兰岛,美国宇航局湾流V型飞机在与得克萨斯大学科学家一起执行测量北极海冰融化的空中任务时,拍摄到的薄饼状冰块和融化情况。

气候临界点的特征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将气候临界点定义为:“全球或区域气候从一种稳定状态到另外一种稳定状态的关键门槛。”

气候临界点一般有3个特点:

首先,临界点事件一般是不可逆的,一旦突破临界点(即被激活),系统将无法回至原来的稳定状态。这就像往山顶推石头,越过山顶,石头就会急速坠落,挡都挡不住。

其次,临界点事件难以预测,尽管人们知道有临界点,但却无从得知触发的具体点。就像“泰坦尼克”号黑夜里在浮冰区航行一样,知道有浮冰,但无法精确预测其位置,等看见浮冰的时候已经刹不住车,也拐不了弯。

最后,气候临界点事件一般都规模庞大,具有全球性和区域性影响,一旦触发就会带来毁灭性气候影响。

由此不难看出,突破临界点需要外部环境的驱使,比如现在人类活动引起全球变暖,是人类碳排放量不断增加驱动的。一旦突破临界点,仅仅凭借系统内部过程本身,就能快速产生剧烈的变化。

以高纬度永久冻土层的消融为例,俄罗斯、加拿大、北欧等地区永久冻土层内封存了大量甲烷和二氧化碳,甲烷所产生的温室效应能力大约是二氧化碳的25倍,一旦地球温度升高,导致寒冷地区的冻土融化,就会导致这些甲烷被释放进入大气,引起更强的温室效应。

当地时间2020年8月16日,巴西北部帕拉州,被养牛户烧毁和砍伐森林的土地。2022年12月2日发布的一份新报告称,在近40年的时间里,亚马逊地区失去了10%的原生植被,其中大部分是热带雨林,面积大致相当于美国得克萨斯州。

再以亚马孙雨林为例,大规模热带雨林的存在,本身就能够调整湿度和降水分布,即使短暂脱离平衡,也可以通过自身的调整恢复过来,使得自身的生态系统保持平衡。然而,如果全球持续升温,这种自我调节机制就会变弱,全球升温一旦超过3℃,就可能使40%的亚马孙雨林“顶梢枯死”,且这一过程一旦开始,就无法恢复,热带雨林会逐渐退化成稀树草原。

毁林使得大气低层暖干气流上升,抑制了大气层中水汽的向下混合,干旱加剧,使得水循环过程发生不可逆的转变,进一步加速植被的森林退化。而在这一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碳,又进一步加剧了温室效应。

临界点的触发

临界点的概念已提出有20年时间,20年前,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认为临界点可能会在全球升温达到5℃时才会出现。然而,IPCC在2018年发布的《全球升温1.5度特别报告》以及2019年发布的《海洋与冰冻圈特别报告》指出,一些临界点可能在1℃到2℃升温之间就会出现。

气候系统是包含多个潜在临界点元素的复杂系统,对全球具体有多少个临界点元素的科学认知近年来不断发展。在2008年前后,那时候学界认为可能有14个潜在成为临界点的元素,到2018年前后认为有15个,到了2021年之后又认为有16个。今年1月,国际期刊《自然·气候变化》(NCC)发表了北京师范大学研究人员与合作者的研究论文,指出青藏高原的冰雪可能也是一个新的临界元素,自2008年以来,这一地区冰雪覆盖稳定性减弱,临界点可能已经处于激活状态。

随着全球温度持续升高,气候系统越来越逼近临界点。2018年与2019年,澳大利亚威尔·斯特芬(Will Steffe)教授和英国蒂姆·兰顿教授(Timothy M. Lenton)等人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和《自然》等期刊的文章里,梳理了地球气候系统中的15个已知的气候临界点,指出其中9个关键系统已经处于或者即将处于临界点状态。

气候系统的临界点有高有低,按照触发的难易程度,可以分为三个档次:

1) 1℃~3℃,在全球增温的这个范围内,容易引起夏季北极海冰消融、格陵兰岛冰盖消融、阿尔卑斯山冰川消亡、南极洲西部冰盖消融和珊瑚礁的白化。

2) 3℃~5℃,当增温达到这个强度时,可能会导致亚马孙雨林向草原退化、北半球中高纬针叶林退化、季风区变化、全球海洋温盐环流变化。

3) >5℃,当增温超过5℃,极可能引起北极冬季冰雪量减少、高纬度永冻土消融释放温室气体、南极洲东部冰盖消融等。

当地时间2022年9月13日,瑞士Les Diablerets,Tsanfleuron山口覆盖了至少2000年的冰融化。在经历了一个干燥的冬天之后,袭击欧洲的夏季热浪对阿尔卑斯山的冰川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这些冰川正在加速融化。

2022年,蒂姆·兰顿教授在《科学》期刊(Science)上刊文指出,如今全球升温1.1℃至1.2℃,气候临界点的风险已经逐渐凸现,全球5个临界点处于危险区(格陵兰冰盖、西南极冰盖、低纬珊瑚礁、北半球冻土、巴伦支海海冰)。如果全球升温达到1.5℃,可能会触发4个临界点,并使得另外5个临界点进入危险区;若全球升温达到2℃以上,将触发更多临界点。

临界点间的多米诺效应

当一个临界点被触发之后,可能会像推倒多米诺骨牌一样,推动地球气候系统倒向另外一个临界点,放大气候变化的影响。由于这些可成为临界点的系统自身规模宏大,要阻止整排多米诺骨牌的倒下异常困难,从而较易引起气候、人类和生物系统发生大规模灾难甚至是毁灭级的气候破坏。

这种“多米诺”骨牌式的正反馈过程,会使得地球气候系统突破一个个临界点,彻底脱离过去百万年以来的冰期-间冰期的循环,导致失控增温(runaway warming),最终导致“热室地球”(Hothouse Earth)时代的到来。

当地时间2022年11月28日,摩洛哥扎格拉,在恩科布镇内,航拍死亡的棕榈树。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摩洛哥标志的绿洲正受到气候变化的威胁,这给该国的农业带来了紧急情况。

在“热室地球”状况下,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革命前高4℃至5℃,这将超过数百万年间冰期的最高温,甚至比中新世时期温度还高,届时,地球上许多地方的宜居性将大打折扣。洪涝地区的暴风雨强度和频次将大大增强,全球范围内的干旱和酷暑也会愈加剧烈。格陵兰和南极洲的冰盖融化,大量淡水注入海洋,海平面将会比今天高60米以上。这种结果是毁灭性的,因为全球三分之二的特大城市均处于海拔低于10米的区域,约24亿人生活在距离海岸线不及100千米的沿海地区。

值得警惕的是,有些区域性气候可能已经越过了自身的临界点,例如北美西部过去20年的高温和干旱几乎是过去1200年里最为严重的时期,这导致区域山火频发,大片森林消失。这些森林是在过去数百年里全球温度比现在更低的环境里生长出来的,在现在变暖的世界里,不见得能恢复原来的物种和生态。

另外,在亚洲中部的蒙古国,持续性温度升高和干旱,再加之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已经使当地出现了大规模不可逆转的生态变化,被不少研究人员认为已经越过了临界点。

在希腊神话中,西西弗斯(Sisyphus)触犯了众神遭受惩罚,被迫推着一块巨石上山,每次未到山顶就又滚下山坡,即使到了山顶,巨石也无法稳定存在,又滚回山脚下面。气候临界点就像山顶,一旦越过了这个点,全球气候就会像滚落的巨石一样,不可逆转,不受控制,且加速进行,这才是全球变暖中我们得高度警惕的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