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八字带双官(女命带双官)

隐身守侯 2023-08-19 01:57:34 网友上传

《红楼梦》秘密知多少,王熙凤点戏露玄机

宁府为贾敬庆生辰摆宴,吃罢饭凤姐就去探视病倒的秦可卿。再回到天香楼看戏,尤氏让凤姐点戏,凤姐略一推辞,点了两出戏。

凤姐立起身来答应了一声,方接过戏单,从头一看,点了一出《还魂》,一出《弹词》,递过戏单去说:“现在唱的这《双官诰》,唱完了,再唱这两出,也就是时候了。”

曹公有许多“不写之写”,借助“一喉二歌”的手法让读者去领悟。细想贾敬生日上的这三出戏,不得不佩服曹公“伏线千里,草蛇灰线”的笔力。

先看正在上演的《双官诰》,表面上看是大团圆结局,实则既有讽刺意义,又有《红楼梦》故事发展的暗示。

《双官诰》讲的是慈母教子的故事,有两个版本。一个由清代陈二白所著,书生冯瑞避难出逃,不久妻妾都改嫁,婢女冯碧莲独自抚育冯瑞的儿子冯雄长大。后来冯瑞高官还乡,把碧莲扶为正室,儿子冯雄赶考高中,碧莲受封两份诰命,苦尽甘来。

这是一出升官受荫封的吉利戏,在清代的富贵之家都很受欢迎。贾敬的生辰上点这出戏,是非常应景的。

宁国府本来由贾敬袭官,他一味烧丹炼汞,让儿子贾珍袭了爵位,尤氏就是诰命夫人。秦可卿死后,贾珍嫌灵幡经榜上不好看,又让内监戴权为贾蓉买了个五品龙禁尉,秦可卿得了五品恭人的诰命。

至此婆媳二人的“双诰命”名副其实,只可惜两个女人各有各的不幸。尤氏家基薄弱,面对丈夫的背叛,只能打掉牙往肚里咽;秦可卿是根基薄弱的秦家女儿,只好屈从于公公的淫威。

另一个版本出自明末清初李渔的《无声戏》小说,比第一个版本略有出入。明代儒生薛广外出经商,家中留下妻张氏、妾刘氏和王氏,还有刘氏所生儿子倚哥和老仆薛保。薛广托同乡往家中捎金五百两,不料同乡起了贪心,把金子昧下,买了一口棺材放在荒郊,诈称薛广已死。张刘二氏改嫁,王氏春娥含辛茹苦织布,和老仆薛保共同抚育倚哥儿。倚哥在学堂被同窗讥讽为无母之儿,索性不再勤学。三娘用刀割断机布,教育儿子迷途知返,薛保也再三苦劝,母子和好。后来倚哥得中状元,薛广也得高官回家,王春娥得封双官诰。刘张二氏改嫁后,丈夫相继亡故,生活无依无靠,只好去投奔薛府。薛广怒而不见,倚哥可怜她们,命两人留下来为三娘看守牌坊。

唱这出戏时,贾府的男宾都去听打十番的了,席面上只有女眷——刑夫人、王夫人、尤氏和凤姐。不得不说,曹公借戏讽刺了她们对后代的教育。刑、尤二夫人都是后母,对贾琏和贾蓉的教育不便插手;王夫人的宝玉衔玉而生,因为老太太爱如至宝也不便管教;王熙凤无子,也不允许其他妻妾有子,尤二姐最后被打胎生无可恋。正是这样的教育,让贾氏子孙不肖纨绔。

这一出戏看似热闹,其实预示着贾府正一步步走向衰亡。

在王熙凤点的《还魂》中,作者不露声色地把宁府的丑事用戏的形式上演,还预示了元春的悲惨结局。

《还魂》是汤显祖《牡丹亭》的第三十五出,又叫《再生》。女主人公杜丽娘因病离世三年,梅花庵观主受柳梦梅之托,掘墓开棺让丽娘死而复生。

曹公的高妙之处,就在于这出戏前面情节的“不写之写”,有的真相暗含其中。

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之女,才貌可人,从师陈最良读书,她由《诗经.关雎》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昏睡中梦见书生持柳求爱,两人在牡丹亭幽会。这个情节,暗含两层意义。一是男女媾遇,贾珍与秦可卿的不伦;二是用牡丹亭对应天香楼,牡丹国色天香,取“天香”两个字。最有讽刺意味的是,一边天香楼在唱大戏,一边秦可卿在走向死亡。

此后杜丽娘日渐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求母亲把她葬在梅树下,让丫环梅香把她的自画像放到太湖石底下,期待往生。这个情节暗示了的事情一旦败露,秦可卿必死,宁府必然用她的死做遮羞布。

《还魂》这出戏,明朝有很多人看了会自杀。那时的封建礼教忒严,感情压抑的人容易入戏出不来,相信死后可以追到爱情,真情所至是可以还魂的。

冷子兴演说贾府时,评价为“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说明贾府渐渐入不敷出走向衰微,第十六回贾政生辰元妃被封为贤德妃,可谓是贾府政治格局上的“还魂”,也就是回光返照。果不其然,元春不久死于宫廷内斗,这场繁华戛然而止。

秦可卿也期待“还魂”,病重时贾母赏了两块山药枣泥糕,她说“象克化得动似的”,然而丑事败露,终究逃不脱死期。她托梦给凤姐,告诉她“盛筵必散”,还告诉她不日有喜事——后来的元妃省亲。然而,这一切表面上的繁华,被她临别时的两句话点破了。

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还魂》看似大团圆结局,其实盛筵必散,秦可卿免不了一死,贾府也免不了风流云散。

最后一出戏是《弹词》,看起来是李龟年弹唱唐玄宗和杨玉环的荣枯事迹,真正的深意在于揭露贾府子孙无度,最终必然是树倒猢狲散的结局。

《弹词》是洪昇所作《长生殿》的第三十八出,安史之乱后,老乐师李龟年流落江南,靠弹琵琶唱曲艰难度日。

《弹词》表达的是帝妃爱情已成往事,老乐师颠沛流离的主题。这种兴亡感叹散发着凄凉,不符合生日欢宴的基调。

凤姐应尤氏之邀去宁府闲逛,顺便带着宝玉拜会了秦可卿和秦钟。两人要回荣府时,老仆焦大叫骂贾蓉和贾珍,原文有这么几句:

焦大益发连贾珍都说出来,乱嚷乱叫说:“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牲来!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麽不知道?咱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

秦可卿和公公的不伦之恋,在贾府上层人物间可能已经心知肚明。焦大代表着下层仆役,这个秘密一旦在这个阶层传播开,秦可卿绝对没有可解之法,又加上弟弟秦钟在学堂里大闹同性恋,简单是雪上加霜。婆婆尤氏在凤姐面前这样说她:

婶子你是知道的:那媳妇虽则见了人有说有笑的,他可心细,不拘听见什么话儿都要忖量个三日五夜才算。这病就是打着‘用心太过’上得的。

在当时的男权社会,一旦触碰礼法,弱女子根本无法保全自己。唐玄宗贵为帝王,在马嵬坡兵变时只好让贵妃上吊,保全了自己。可见帝妃之间不是真正的爱情,而是风情,必须屈从于政治利益。贾珍也是如此,于是秦可卿也成为牺牲品。

《弹词》在文中的讽刺意味很重,用玄宗和贵妃的公媳之恋影射贾珍和秦可卿的“爬灰”,两者结局也相似,最终是牺牲女人,维护统治阶级的秩序。

《弹词》中有一曲《六转》,是杨妃也是秦可卿的凄惨结局。

不仅如此,这出戏还展示了贾府的大结局,就是甄士隐所注解的《好了歌》所说: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贾宝玉必然有一段不堪的乞讨岁月,众人也必然饱受世态炎凉。

《弹词》中的《一枝花》写尽了贾府的悲凉,曹公借此告诉人们,贾府的故事也该落幕了。凤姐点戏时说了:唱完了,再唱这两出,也就是时候了。

【一枝花】不提防余年值乱离,逼拶得歧路遭穷败。受奔波风尘颜面黑,叹衰残霜雪鬓须白。今日个流落天涯,只留得琵琶在。揣羞脸,上长街,又过短街。那里是高渐离击筑悲歌,倒做了伍子胥吹箫也那乞丐。

纵观三出戏,大幕拉开时风光无限,大幕落下后穷途末路。

《红楼梦》有一支曲子是《好事终》:画梁春尽落风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败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这一曲,道破三出戏的天机。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