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天地八字在线排盘(周易天地八字算命免费批排盘)

旧人陌兮 2023-08-25 16:35:42 用户分享

《周易》64卦的排列顺序有什么内在规律?

对于《周易》64卦排序原理,孔子在《易传》中专门有一篇《序卦传》作专门论述。笔者在研读《周易》的过程中,也发现了64卦的一些排列规律,借这个题目奉献给大家,供大家参考。

一,为什么64卦排序以乾坤两卦为首而以既济、未济两卦为尾?这个课题涉及到交互卦的问题。每个卦都有自己的交互卦,交互卦反映本卦的本质与内涵。每个卦都有交互卦,交互时,舍弃本卦的初爻与上爻,而取其中爻,以其上下互卦组成新卦即为交互卦。《系辞传》云:“《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若夫杂物撰德,辩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交互卦取本卦之中爻,故可辩其是与非,知其存亡吉凶之道,所以交互卦能反映本卦的本质与内涵。

每个卦都有交互卦,交互卦还会有交互卦,但是交互卦的交互卦最终就会归结为4个卦,这4个卦就是《乾》、《坤》、《既济》、《未济》。也就是说《周易》64卦,或其交互卦直接就是这4个卦,或其交互卦的交互卦就是这4个卦(具体交互卦规律见附表),这4个卦就是所有卦的交互卦的最终结果。《乾卦》的交互卦还是《乾坤》、《坤卦》的交互卦还是《坤卦》。《乾》、《坤》两卦的交互卦都是其自身,已经不再发生变化。《既济卦》的交互卦是《未济卦》,《未济卦》的交互卦为《既济卦》,两卦互为交互卦,所以也不再有别的变化。“既济”、“未济”表示事物所处的两种状态,但《既济卦》的交互卦是《未济卦》,《未济卦》的交互卦是《既济卦》,说明这两种状态是相互转换的,也就是说,事物永远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始而有终,终而又始。《周易》64卦推演了天地万物之间的一切道理和规律,而这些道理和规律的内涵和实质归根到底就是一个道理和规律,这就是万物生于天地父母,永远处于始而有终,终则又始的运动变化之中。这是宇宙间最基本的道理和规律。《乾》、《坤》两卦代表天地父母,是万物的本源,故《周易》以《乾》、《坤》两卦为开头;《既济》、《未济》两卦代表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揭示事物不断运动变化的规律,故《周易》以《既济》、《未济》两卦为结束。卦虽结束了,但宇宙间事物的生长、变化却永远不会结束,所谓“生生之谓易”。

宇宙就是时空,而时空是无限的,无限的时空就是太极。天地万物都是太极的产物。《乾》、《坤》虽然是64卦的开头,却不是宇宙的开头;《既济》、《未济》虽然是64卦的结束,却不是宇宙的结束。所以《周易》永远在宇宙的中心,《易经》就是研究宇宙中道的哲学。《周易》64卦都是关于宇宙(包括自然、人类社会)的世界观和方。

二,为什么《周易》上经30卦,而下经34卦?这个课题涉及到综卦的问题,综卦就是本卦卦形旋转180°而形成的新卦。互综的两卦各自所阐述的道理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一分为二的关系,只有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合二为一,才能说明一个完整的道理。所以《周易》就以互综的两卦为一对,以对为单位来排卦。下面是一张64卦的排列表:

64卦以这种格式排列,有以下特点:

(以AB为轴线,凡以轴对称分布的两卦都是互综卦。

(AB轴线上的8个卦,他们的综卦是其自身。

这样,以互综的两卦为一对,共可组成36对,其中有8对为单身。《周易》上经、下经各为18对,只不过上经18对中,有6对是单身;而下经18对中,有2对是单身。这样就形成上经30卦,下经34卦的格局。

如果按绝对数量来看,上经30卦,下经34卦,上经比下经少了四个卦,看起来并不平衡,但若以互综为对,以对来看,则上经18对,下经18对就很平衡。实际上,《周易》是要揭示36个道理,打开宇宙间36个奥秘的。 据说我国古代的“三十六计”就是依据这三十六对卦推演出来的。如三十六计之第三计“借刀杀人”,其《原典》曰“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三十六对就是虚虚实实七十二个,《西游记》中说孙悟空有七十二般变化,盖源于此。因为孙悟空还有分身术,还会变自身或其它两个完全相同的东西,比如真假猪八戒、真假沙和尚等。

既然是要打开宇宙间36个奥秘,揭示36个道理,那么,卦就应该以互综的两卦结成对,以对为单位,这样《周易》上经有18对(其中6对的综卦与本卦相同),下经有18对(其中2对的综卦与本卦相同),上经、下经均为18对卦,所以上、下经中卦的对数是平衡的。上经18对卦为36个卦,除去6个相同卦,故上经共有30卦;下经18对卦为36个卦,除去2个相同卦,故下经共有34卦。所谓三十六计七十二变化,其中有8种变化是变成了自身,虽变而其形不变。

64卦的排序,其中一定还有很多规律等待我们去揭示,这也正是《周易》最吸引我们的地方。笔者所揭示的这两个规律中也一定还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欢迎有志于钻研《周易》的有识之士共同探讨。

(文章为子夏故坛原创)

教你快速八字排盘(年柱,月柱,日柱,时柱)的秘诀

排年柱

排四柱是推命的第一步, 即由命主出生之年月日时排出其四柱. 由于四柱是由八个干支组成, 因此也叫排八字. 下面分别说明年月日时其四柱排法.

年柱, 即人出生的年份用农历的干支表示. 注意上一年和下一年的分界线是以立春这一天的交节时刻划分的, 而不是以正月初一划分. 如某人1998年正月初三生, 由于98年交立春是正月初八8时53分, 因此此人的年柱为97年之丁丑,而非98年之戊寅.

排月柱

月柱, 即用农历的干支表示人出生之年月所处的节令. 注意月干支不是以农历每月初一为分界线, 而是以节令为准, 交节前为上个月的节令, 交节后为下个月的节令.

我们现在用的农历也叫夏历, 是建寅月的, 即每年正月为寅月, 二月为卯月,直到十二月为丑月.月柱中的地支每年固定不变, 从寅月开始, 到丑月结束.

一月 寅月 二月 卯月 三月 辰月 四月 巳月

从立春到惊蛰 从惊蛰到清明 从清明到立夏 从立夏到芒种

五月 午月 六月 未月 七月 申月 八月 酉月

从芒种到小暑 从小暑到立秋 从立秋到白露 从白露到寒露

九月 戌月 十月 亥月 十一月 子月 十二月 丑月

从寒露到立冬 从立冬到大雪 从大雪到小寒 从小寒到立春

节令的含义:

正月立春: \"立\"是开始的意思, 表示万物复苏的春天又开始了, 天气将回暖, 万物将更新, 是农事活动开始的标志. 立春是公历的2月4日或5日.

二月惊蛰: 春雷开始轰鸣, 惊醒了蛰伏在泥土里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 过冬的虫卵快要孵化了, 这个节气表示春意渐浓, 气温升高. 惊蛰是公历的3月6日或7日.

三月清明: 这个节气表示气温已变暖, 草木萌动, 自然界出现一片清秀明朗的景象. 清明是公历的4月5日或6日.

四月立夏: 这个节气表示夏季开始, 炎热的天气将要来临, 农事活动已进入夏季繁忙季节了. 立夏是公历的5月6日或7日.

五月芒种: \"芒\"是指壳实尖端的细毛, 在北方是割麦种稻的时候, 也是耕种最忙的时节, 芒种是公历的6月6日或7日.

六月小暑: 这个节气表示已进入暑天, 炎热逼人, 小暑是公历的7月7日或8日.

七月立秋: 这个节气表示炎热的夏季将过, 天高气爽的秋天开始. 立秋是公历的8月8日或9日.

八月白露: 这个节气表示天气更凉, 空气中的水气夜晚常在草木等物体上凝结成白色的露珠, 白露是公历的9月8日或9日.

九月寒露: 这个节气表示冬季的开始, 预示气候的寒凉程度将逐渐加剧, 寒露是公历的10月8日或9日.

十月立冬: 这个节气表示清爽的秋天将过, 寒冷的冬天开始, 立冬是公历的11月7日或8日.

十一月大雪: 这个节气表示降雪来得较大, 大雪是公历的12月7日或8日.

十二月小寒: 这个节气表示开始进入冬季最寒冷的季节, 会有霜冻, 小寒是公历的1月5日或6日.

月柱中每月的天干有所不同, 虽不像地支那样固定, 但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参看以下年上起月表.

年上起月表

月/年 甲己 乙庚 丙辛 丁壬 戊癸

正月 丙寅 戊寅 庚寅 壬寅 甲寅

二月 丁卯 己卯 辛卯 癸卯 乙卯

三月 戊辰 庚辰 壬辰 甲辰 丙辰

四月 己巳 辛巳 癸巳 乙巳 丁巳

五月 庚午 壬午 甲午 丙午 戊午

六月 辛未 癸未 乙未 丁未 己未

七月 壬申 甲申 丙申 戊申 庚申

八月 癸酉 乙酉 丁酉 己酉 辛酉

九月 甲戌 丙戌 戊戌 庚戌 壬戌

十月 乙亥 丁亥 己亥 辛亥 癸亥

冬月 丙子 戊子 庚子 壬子 甲子

腊月 丁丑 己丑 辛丑 癸丑 乙丑

此表查法是, 凡甲年己年(年柱天干为甲或己), 正月为丙寅, 二月为丁卯,余类推.如1998年为戊寅年, 三月是丙辰月. 2000年为庚辰年, 八月为丁酉月.

另有以下口诀可帮助记忆, 也称为\"五虎遁\":

甲己之年丙作首, 乙庚之年戊为头.

丙辛之岁寻庚土, 丁壬壬寅顺水流.

若问戊癸何处起, 甲寅之上好追求.

口诀用法: 凡甲年己年, 一月天干为丙, 二月天干为丁, 压余类推. 

排日柱

从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2年)二月己巳日至今, 我国干支记日从未间断. 这是人类社会迄今所知的唯一最长的记日法.

  日柱, 即用农历的干支代表人出生的那一天. 干支记日每六十天一循环,由于大小月及平闰年不同的缘故, 日干支需查找万年历.

日柱, 在命学上是以晚上子时开始顺时针到亥时, 十二个时辰为一天, 每一个时辰占两个钟点. 日与日的分界线是以子时来划分的, 即晚上的十一点.十一点前是上一日的亥时, 过了十一点就是次日的子时. 这一点请特别留意,而不要认为午夜十二点是一天的分界点.

排时柱

时柱, 用农历干支表示人出生的时辰. 一个时辰在农历记时中跨两个小时,故一天共十二个时辰.

子时: 23点 --凌晨1 点前 丑时: 1 点 --凌晨3 点前

寅时: 3 点 --凌晨5 点前 卯时: 5 点 --凌晨7 点前

辰时: 7 点 --上午9 点前 巳时: 9 点 --上午11点前

午时: 11点 --上午13点前 未时: 13点 --上午15点前

申时: 15点 --上午17点前 酉时: 17点 --上午19点前

戌时: 19点 --晚上21点前 亥时: 21点 --晚上23点前

古人将一日等分为十二时辰, 即:

夜半者子也, 鸡鸣者丑也, 平旦者寅也, 日出者卯也,

食时者辰也, 隅中者巳也, 日中者午也, 日佚者未也,

哺时者申也, 日入者酉也, 黄昏者戌也, 人定者亥也.

时柱的地支是固定不变的, 而天干却不同, 可查下面日上起时表:

日上起时表

时/日 甲己 乙庚 丙辛 丁壬 戊癸

子 甲子 丙子 戊子 庚子 壬子

丑 乙丑 丁丑 己丑 辛丑 癸丑

寅 丙寅 戊寅 庚寅 壬寅 甲寅

卯 丁卯 己卯 辛卯 癸卯 乙卯

辰 戊辰 庚辰 壬辰 甲辰 丙辰

巳 己巳 辛巳 癸巳 乙巳 丁巳

午 庚午 壬午 甲午 丙午 戊午

未 辛未 癸未 乙未 丁未 己未

申 壬申 甲申 丙申 戊申 庚申

酉 癸酉 乙酉 丁酉 己酉 辛酉

戌 甲戌 丙戌 戊戌 庚戌 壬戌

亥 乙亥 丁亥 己亥 辛亥 癸亥

另有以下口诀可帮助记忆, 也称\"五鼠遁\":

甲己还加甲, 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 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 壬子是真途.

上表和口诀的用法与年上起月法类似. 如丙申日卯时的天干是辛, 即辛卯时.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