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生育率吓到世界(中国生育率0.84)

旧人陌兮 2023-05-27 20:30:40 互联网

为什么中国女人不愿意生孩子?

雅兰是一个对爱情有着美好憧憬的女子,在她心里最美好的爱情也不一定是非得两个人结婚生活在一起,对于婚姻里没有爱情也不一定过不下去。

因为她从小在爷爷奶奶他们那代人没有什么爱情的婚姻里长大,她对婚姻里另一半要求很低,只要不和自己的父亲一样暴脾气家暴就可以过日子,因为雅兰不想成为第二个精神病的母亲。

在雅兰心里,婚姻最糟糕的样子就是父亲不断对母亲动粗施暴的样子,母亲不依不饶骂父亲的样子,父母的婚姻简直就是雅兰童年成长中的噩梦和阴影,她从小看到了自己的母亲是如何在婚姻里变成一个疯子的全部遭遇,这对雅兰内心深处的伤害太大了,父母的婚姻在雅兰的童年简直就是一部恐怖暴力片。

所以她从小本能的会和异性保持距离,在她认知里,男人这种生物是个危险品,应该远离才能使自己避免伤害,女孩子对异性的了解其实都是通过自己的父亲来了解的,可惜雅兰和父亲都是对立矛盾,父女之间有种不可调和矛盾和叛逆,雅兰从小认为父亲是导致母亲精神的罪魁祸首,她从小到大对父亲充满着仇恨。

雅兰在相亲结婚之前感情一片空白,用雅兰弟弟的话说,姐都大学读完了,都不懂喜欢一个男人是什么感觉,有时候雅兰看着自己大学室友恋爱,她总是无法理解,男人哪有书吸引人,她的大学时光都和图书馆谈了恋爱了。

雅兰心里所谓的爱情也只是通过小说电影幻想出来的,但是现实里哪有那么完美符合她标准的人,雅兰心里爱情有着影视剧里千百种的浪漫和柔情,但是他从未发现现实里存在让他喜欢的人,换而言之,雅兰的爱情都是自己的幻想。

有一天她读到赫本的传记,赫本是雅兰心里的偶像。如果用一对偶像式的人物来具体话雅兰心里期待的美好情感,那就是奥黛丽赫本和纪梵希的柏拉图之恋,那种我爱你,你随意就好的自由就是雅兰心里最美好的感情状态,也是雅兰的爱情理想。

雅兰常常一个人呆着时会想,在自己和德善没什么爱情的婚姻生活,多少有点美中不足,但是这种平淡而贫困的生活也激发着她成长蜕变不断努力的斗志,对雅兰来说,婚姻仿佛也不一定非得有爱情。

在雅兰心里,爱情是圣洁美好的存在,但是生活的琐碎和柴米油盐多半可以磨平很多情感,这是雅兰结婚六年对婚姻思考,婚姻和好脾气过平淡日子的男人磨合也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安排。

但是在没爱情的婚姻,难免也会有所遗憾,尤其在两个人一起生活中,当你不爱一个人的时候,你对他的包容度和理解是非常有限,有句话说的没错,不爱一个人的时候,仿佛对方呼吸都是错的,但是能够约束自己做到婚姻里有教养,这真是一门值得修行的人生必修课。

雅兰本以为自己结婚了,也就不会对任何人有兴趣,但是在婚姻里经济和精神压力以及夫妻感情的各种矛盾中,身心俱疲的雅兰在婚姻低谷期,遇到对自己欣赏有嘉的甄翔,他也是一位挺有智慧才华的校长,雅兰在和他相处情感互动的四年期间,雅兰发现自己内心深处对校长很深依赖和信任。

雅兰和校长之间这段长达四年的网恋,换而言之,也是雅兰在自己这段婚姻里的精神出轨,在他们彼此相处的四年时间里,这段感情确实从各方面对雅兰的婚姻起到了稳定的作用,带给雅兰很多的成长滋养。

雅兰在德善哪里得不到的心灵认可和呵护确实在一个大雅兰接近二十岁的男人哪里得到了一种内心的补偿,雅兰得到了一种父爱一样厚重的爱。

雅兰有时候觉得这种感情的存在真的颠覆自己以前的认知,因为雅兰心里会爱上的人应该是阳光帅气奶甜爆机的男生,但是莫名的和一个大自己接近二十岁的异性产生一种心灵依恋。

雅兰的丈夫德善也算得上是一位特别帅的男孩子,在当年相亲那时候,雅兰觉得自己遇到的相亲对象起码长相和两个弟弟差不多,雅兰再也不会面对家人说自己丑的没人要这件事而感到深深的自卑了。

雅兰在想,自己这个丑女总算出嫁了,不会在娘家人那里受尽委屈和打击,雅兰的家族里是个重男轻女思想很严重的家庭,她每次被拉着和两个弟弟比较的时候,她内心对长辈的不满嘴上不敢说,但是心里总是会告诉自己,我不差哪怕在家人眼里对女孩都是嫌弃,但是这也激发她奋进。

起码德善从长相来说还是符合自己娘家人和自己的审美,那时候德善出现在雅兰大学毕业,失业引发雅兰内心深处抑郁而陷入人生的最低谷期,德善对雅兰的照顾,两个人在广州相依为命呆着,除了德善,雅兰不会信任任何人。

德善和雅兰婚姻没有所谓雅兰想象的浪漫,但是在雅兰人生最艰难的时候,始终守护照顾她的人是德善,为了雅兰,放弃自己在广州干了六年的工作。

后面雅兰发现自己在广州抑郁期怀孕,然后两个人从广州回来甘肃也就在老家举办婚礼,虽然没有娘家人参加的婚礼挺伤心,送行的就是两个弟弟,雅兰的母亲一直觉得德善太穷了。

确实雅兰的婚礼也很寒酸,结婚那天婚车是二手雅兰婆婆找来亲戚家的桑塔拉,婚鞋是雅兰街上买的断码九块九一双处理的红色雪地靴,最大码刚好雅兰可以穿。

结婚前一个早上,雅兰家亲戚七大姑八大姨说着婆家的各种不好,雅兰听着一晚上亲戚们抱怨吐槽,仿佛结婚也是人间地狱,雅兰在结婚的一整天,伤心的哭肿的眼睛,别人还以为是雅兰舍不得娘家。

结婚以后的雅兰,在家待产,她面对自己的人生特别迷茫,她不知道自己这样一个大学生嫁到这乡下做起了家庭主妇,未来在哪里。

婚后生活,总是因为钱和德善吵架,雅兰多吃一口德善的泡面,德善都嫌弃吃多了,多买个苹果,冲个话费也是,各种生活中一地鸡毛让雅兰的孕期无比焦虑。

她没工作在家待产,已经足够自己焦虑,德善也是回来老家找不到合适做的工作,一家人生活来源是家里几亩地和公公的退休金勉强度日。

德善婚后颓废玩游戏看电视,雅兰在这个男人身上看不到任何的希望,她们时常因为生活中各种小事频繁吵架,直到雅兰在痛苦到挣扎的生下孩子,她的苦难才刚刚开始。

孩子晚上吃夜奶,雅兰的奶头都是被孩子咬破,那种疼痛只有雅兰才明白,或许就是婚姻里的各种压力,雅兰的内心深处都是伤痕累累。

他再也不觉得一个男人长的好看多重要,反而那种成熟稳重比自己大很多的男人能够给雅兰的内心带来更多的安全感。

校长的出现也刚好在这个时候满足雅兰内心深处最深的渴望,校长和雅兰刚开始的几个月里,校长对雅兰确实百般疼爱,以至于德善都怕自己的老婆被别人拐走而变得对雅兰的态度好了很多。

或许是在雅兰从小成长中,父爱的缺席,雅兰经常家暴的父亲,不管雅兰多么努力,父亲也不会认可雅兰,也不会说句鼓励赞美的话,因为雅兰从没有得到过,而孩子在早年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得到父母的关注和认可。

就是雅兰的成长中,这种未曾得到的内心匮乏感,在他遇到校长的时候,被校长深深的认可和接纳,常年的欣赏和陪伴满足和弥补了雅兰内心深处最深的渴望,雅兰通过和校长这段关系对自己成长中的伤害不断通过校长的这段亲密关系疗愈成长。

其实女人遇到一个真正懂她,愿意陪她的男人总是会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校长的陪伴无疑给雅兰的成长提供了爱的滋养和动力,这几年下来,雅兰确实因为校长比过去的那个自己美好很多,雅兰的内心也变得强大不少,但是随之对校长的依恋随之时间的推移逐渐加深。

校长和雅兰有着属于彼此的群,雅兰给群命名为倾城时光暖一生,校长被雅兰命名为暖,那是雅兰内心深处的温暖,雅兰的手机密码微信密码都是校长的生日,一用都是好几年,两个人仿佛成为各自生命的一部分,起码在雅兰心里,她知道自己很爱校长。

校长和雅兰的关系也真的无比神奇,校长都是站在男人的角度为雅兰的老公说着各种的好话,不过真的有效,雅兰对自己内心依恋的人说的话总是容易听进去不少,雅兰试着改变自己适应和接纳自己的婚姻生活。

雅兰和校长这段关系里,雅兰在每次听到校长陪自己女儿的时候,她内心莫名其妙会有种妒忌,就好像自己的两个女儿在争抢自己母亲那种爱的感觉是一样的。

这种内心深处莫名的感觉有时候让雅兰自己不知所措,但是面对校长的老婆,她仿佛并没有太多来自女人之间的妒忌,反而每次雅兰和校长聊天,校长说自己老婆在不方便的时候,雅兰心里并不会生气,反而觉得这男人对老婆好,人品靠谱。

有时候,雅兰和德善在婚姻里吵架心情不好难过找校长陪她的时候,校长往往都是替德善出头,包括夫妻生活这些事都会觉得是雅兰没从男人的角度考虑。

雅兰在和德善的婚姻里,对夫妻生活有种恐惧和排斥,或许不爱一个人的时候,身体都是排斥对方靠近,夫妻生活都好像例行公事,但是仿佛不得不被动接受,这让雅兰内心觉得很委屈很压抑,并且更怕自己意外有孩子。

雅兰每次觉得难过委屈找校长倾诉这种婚姻里的委屈时,校长总是告诉她,如果你觉得婚姻很难熬,你就把婚姻里的德善当校长来对待,这样就不会太反感夫妻生活。

但是两个人毕竟是两个人,雅兰在生育的时候受到心理创伤,她对性的需求基本为零,并且特别反感异性靠近,校长告诉雅兰,性和吃饭睡觉一样,是生活的自然而然的一件事,要平常心对待接纳。

一个内心深处都是伤的女孩子,她在爱情里的渴望基本都是心灵深处渴望陪伴和爱,但是对性的渴望基本不存在,但是雅兰自己不否认,她看着校长照片的时候,她也会有种想亲吻和拥抱所爱之人本能冲动存在的。

但是当校长聊到性话题,雅兰总是抵触和抗拒,只是顾及两个人的感情,嘴上不说而已,经常有男性发给雅兰,每次雅兰看到这些,内心深处的反感和抵触是很大的,不是把对方举报就是臭骂一顿拉黑。

但校长对雅兰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很大,校长每次看雅兰发其他读者对话截图的时候,校长莫名有种醋意,校长和雅兰说,以后遇到这种男性,不要删除对方也不用理,视频转过来给他看就可以了。

在雅兰以前的性教育和认知里,性总是伴随着羞耻感的,这种就是不好的,任何一个和他说起性话题的男人,雅兰骨子里都觉得这种异性都是人渣。

但是久而久之因为校长的影响,雅兰发现能够接纳校长和他这个话题的时候,两个人的感情会速度升温变得亲密。

雅兰从抵触,变得为了维持这段感情,她慢慢也从新认知性在男性哪里具体多重要,而不是在自己以前对性的认知层面下结论,她也看了很多性学专业领域的研究报告相关的文章。

她确实发现,性是男女之间一种很好的沟通渠道,在婚姻里,夫妻生活和谐的婚姻往往会比较幸福,难怪古人常说,夫妻床头吵架床尾和,这话也不无道理。

随时两个人四年的关系中,雅兰经常给校长讲述着自己生活中日常里喜怒哀乐,校长的反馈给雅兰一个新的视角让雅兰换一种心境去面对自己的生活,校长总是用欣赏和眼光能够看到雅兰生活中的美好。

雅兰把自己认为生活的委屈讲给校长听,校长对雅兰讲述的反馈成为雅兰修正自己的一种参考,这确实让雅兰换了一种思维,也就是换一种心态欣赏自己的生活,雅兰也会觉得自己一地鸡毛的现实生活因为校长的欣赏而变成美好不少,她通过校长的视角看到自己现实生活中的诗意和朴素平淡的美好。

雅兰自己觉得自己相比过去的那个自己确实好了很多,不仅仅变得漂亮了很多,各方面提升的也很快,不得不说,当一个女人爱上一个人时候,真的会在对方目光的欣赏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雅兰有次读书读到柏拉图讲过的一个寓言,说很早的时候,人都是双性人,身体像一个圆球,一半是男,一半是女,后来被从中间劈开了,所以每个人都在竭力要找回自己的另一半。

于是,就有一种说法非常流行,那就是:在找到另一半之前,我们都是不完整的,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严丝合缝的另一半的概率,即使不是零,也高不到哪里去。

这种对“浪漫爱情”的幻想反而造成了与现实巨大的落差,与此相比,雅兰更相信,每个人都应该是自由而完整的,他们之所以愿意走到一起,是因为彼此懂得和欣赏。

一段美好的情感是让关系中的两个人,都更有机会成就更好的自己。

在今年三胎开放以来,雅兰的二女儿也接近两岁,周围劝雅兰再生的人很多,公婆他们也期待雅兰再生个三胎,说不定是男孩就更好了。

在雅兰所处现实生活中,如果生两个女儿的家庭,基本都是会生三胎,如果生出来一个男孩更是皆大欢喜的。

但是雅兰在婚后六年生孩子带娃过程中,内心在经历难产,流产,剖腹产以及产后抑郁各种身心折磨以后,经历体型从一百九十斤到现在的正常体型,以及兼顾挣钱养孩子的雅兰,只有她独自一人消化这些情绪和承受着压力。她所有这些痛苦折磨在别人和家人眼里只是一个女人正常经历,说多了也只是矫情。

但这一切在雅兰的内心深度对生育充满了恐惧和逃避,只要别人提到这个话题,她内心深处有着很深的刺痛感和莫名的压力和负担,仿佛未痊愈的伤疤和隐痛再次被拨开撒盐一样,生育是她内心奔着很紧的一条弦,稍微用力就会有挂了的可能。

雅兰这些年在婚内和公婆的感情很好,在不知道的人哪里,这个儿媳妇和亲女儿没区别,婆婆经常和雅兰说,自己最喜欢孙子,如果雅兰再生一个,婆婆就什么地不种了,就专心带孩子。

在老二出生到两岁的这两年时间里,雅兰关于要不要再生这事,内心有几股力量不停斗争,一种是雅兰听从内心深处的声音坚决不生,尊重自己的感受,一种来自外界环境和亲人的压力。

还有第三种力量就是雅兰也存在的犹豫要不要无痛分娩生个,虽然带娃很累,但是她也时常被自己可爱的女儿治愈,雅兰心里对这件事总是很纠结。

雅兰姊妹三个,两个弟弟,雅兰妈妈重男轻女思想很严重,这在雅兰认知里,男孩子总是更能得到大家喜欢和认可,有时候就是这种信念影响,仿佛有时候她自己觉得自己是不是应该再生一个。

但是雅兰每次这么一想的时候,她每晚都会被自己以前生育的痛苦阴影折磨到起来,自己做噩梦被吓醒一个人哭,情绪失控雅兰有时候恨透了催她生娃的人。

但是在雅兰所处的现实环境里,他这个生两个女儿的人不生仿佛特别说不过去,这地方的女人很多人为了生男孩,四五个女儿很多,生出来七仙女的夫妻也不少。

雅兰在医院问过一个生第五胎还是女儿的妈妈,雅兰问到,生孩子对你来说难道不痛了,可以生这么多,那些女人通常都说,必须要男孩,不然我们女人没办法传宗接代在家就更没话语权和地位,雅兰听完什么话不说的离开了。

雅兰这时候在想,女人的子宫竟然很多时候就是被这种传统思想绑架,女人不生孩子干嘛,这是底层很多女性的思维,很多女人你去问,她们都觉得,自己嫁为,生个男娃那是完成女人的责任。

但是在雅兰的读者圈子里,那些中上阶层的人,他们不会这么想,他们有的家庭一个女儿的非常多,但是雅兰不得不承认,这样优秀的读者里,他们一个孩子,但是教育的非常优秀。

但是在底层社会里,雅兰父辈姊妹都是七八个孩子的很多,但是不得不说,生多了教育跟不上,乡村的光棍倒是不少,这不是给养儿防老打脸不是。

雅兰生活的农村底层老百姓,很多老人七八个孩子,有的家庭光棍两三个,都是需要国家低保养着。

大部分这样的家庭,儿子对父母不孝顺,他们把自己户口和父母分开,就可以吃国家低保,这种人吃着低保每天沉迷喝酒,这就是底层老百姓的可恨之处,但是事实就是国家还养活这些人。

这些光棍喝多打架斗殴,时常给村干部添麻烦,这些人没一个孝顺自己父母的,雅兰看到生活中这种现实,总是特别无奈,按照老人说法,生这么多,老了总有个靠得住,结果是没一个靠得住,并且老人的存在,只是这些光棍申请国家低保的客观条件,听起来是不是现实无比讽刺不是吗?

有时候雅兰在想这些人,对家庭而言,这样的父母生的儿子很多,以至于没能力教育好他们,父母自己都活的太辛苦,怎么可能教育出有出息的孩子,一个活不好自己父母是养不出来优秀感恩的孩子。

重男轻女养儿防老这种在乡村底层老百姓的认知里是根深蒂固的,哪怕很多人生出来的儿子都是啃老,但是父母就是喜欢生男孩,你能怎么样,这种固化思维真的非常可怕。

如果生孩子都是养儿防老,那就不用谈什么父爱母爱多么伟大,如果就想婆婆哄孙子,我现在这么疼你,你什么时候长大对奶奶好,最可怕就是这种交换心理。

如果从这种思维考虑,就是把养儿防老当成投资放贷,当然女儿长大嫁了,往往觉得女儿是别人家的人,儿子是自家的。

婆婆总是期待希望雅兰再三胎生男孩,两个女儿嫁出去的彩礼足够给后面三胎的儿子讨个媳妇,是不是听起来老人的思维很搞笑,但是这辈人都这样的思维。

在雅兰个人看来,孝顺那是自然而然的本分而已,即使是自己公婆还是村子其他的孤寡老人,雅兰对谁都很好,这是雅兰内心觉得自己应该做的,和男女无关。

雅兰的公婆也就两个孩子,一男一女,其实雅兰的小姑子很孝顺也很自立自强,雅兰经常和婆婆说,她很喜欢小姑子,对别人都是付出而不是索取。

导致德善这种美其名曰陪伴父母的人,无非也是啃老式的存在,结婚六年里,什么都依靠自己父母。

雅兰在婚姻里经济独立,她可以给家人花钱,她从不会要家里一分钱,这是她做事原则,但是德善刚好相反,有时候雅兰气疯了就会骂,公婆六十多的人,大热天干着小伙子干的活,不就是公婆生了你这么有出息的儿子吗?

如果多生几个女儿都和小姑子一样,反过来公婆享福了,雅兰生气的时候会说,我那需要生儿子,我找的老公不是老公,就不懂挣钱养家是一个男人起码的责任,只会啃父母啃老婆,只是个要钱的儿子不是吗?我生个儿子跟你一样岂不吓死自己。

情绪失控的雅兰说话总是不那么好听,雅兰平时情绪稳定的时候,和公婆家人关系和谐的时候,有时候觉得自己不生,是不是这家里真没后代,有时候内心有种亏欠。

但是当公婆不断催生,说国家开放三胎补贴生娃的时候,怎么不生了,以前是计划生育不让生,大家偷着生,现在国家放开三胎政策,反而没人生,雅兰气疯了会说,那就让政策的执行力度紧迫到和新冠疫苗接种一样需要挨家挨户催着的时候再考虑,疫苗接种还有不能打的极个别存在不是吗?凭什么非得要我再生。

人在被逼急的时候,总是处在高压锅的模式,真是什么伤人的话说的出来,对雅兰来说,别看她平时好说话,什么都顺着大家,都可以看到大家付出。

但是生娃这事,就是她内心不可触碰的隐痛和底线,谁触碰这个底线,雅兰总是从不给对方好脸,仿佛在那一刻,那个提到让她生娃的人瞬间成也雅兰敌人,能够激发出雅兰内心深处全部的委屈和愤恨。

往往公婆老公在雅兰情绪过激的反抗下会消停一段时间,但是只要雅兰情绪好了,他们也总是会再次提起,只是很多时候雅兰当没听到不理会。

北野武曾说:“人这种东西啊,不管外边修饰得多么光鲜亮丽,剥掉一层皮后只剩下一堆欲望。”

人心的两端是善恶,中间都是数不清的欲望。如何平衡好欲望,最终决定我们是向善还是向恶。

无论是对亲人、朋友、爱人、还是自己,在欲望面前,愿我们能保持善良,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少一些算计和恶意。

善良是一种选择,更是一个人内心的安定,愿你此生拥有善良,也被更多的善意环绕。

雅兰平时专注自己热爱的事,很少因为生活里的鸡毛蒜皮生气,但是生孩子这事对雅兰是大事,也是她心里最深而不可触碰的痛苦,虽然雅兰也是喜欢孩子,但是生孩子养孩子的痛苦和压力远远大于养孩子的快乐无数倍。

所有孩子的开销都需要雅兰负责,照顾孩子和挣钱养家如何兼顾平衡,生完孩子的身体恢复以及各方面对女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和考验,别人看起来的容易,只有雅兰自己心理清楚自己的不容易。

那个为了养孩子,拼命写稿子,手指头腱鞘炎的自己,颈椎眼睛有时候受不了,但是面对婚姻家庭里责任,孩子花销不是干巴巴等着天上掉馅饼,雅兰不想抱怨自己的老公没出息,也不会伸手要公婆的钱,她唯一能够依靠的只有不断提升价值的自己。

雅兰看着自己忙的顾不上孩子,孩子脏兮兮的样子,以及被冻伤的脸蛋,她内心对孩子有种亏欠,她总觉得自己这个母亲太对不起孩子,给不起孩子最好的生活,却在意外怀孕里有了孩子自己做了母亲。

她工作忙着写稿子的时候,还在抱着孩子喂奶,谁能体会她半夜三更一边工作一边哭的无助的那个自己,德善还觉得孩子哭了吵他不能休息,每次生孩子意外流产,那一次不都是让雅兰再死一次。

说到生孩子怀孕,老大是在雅兰抑郁期有的,怀孕期间,雅兰看到邻居孩子没耳朵,雅兰焦虑一个孕期,生的那一天,雅兰体重190斤,血压170,痛的两眼失明,浑身冷汗,撕心裂肺痛的爬不起来的时候,雅兰跪着求大夫做手术,还被医生羞辱一个大学生医院大哭大闹太没素质。

好不容易求到可以剖腹产,胎盘早剥,胎儿危险,痛的呼吸都困难,那一刻的雅兰只想死了一了百了,人生毫无意义,麻醉师找德善手术签字那一刻,德善不愿意,麻醉师跑进来和其他医生说,女人这辈子真受罪,自己老婆快疼死,自己男人在外面打游戏叫不动,还对他有敌视眼神。

麻醉师这话被躺着手术台的雅兰听到那一刻,内心深处太绝望了,医生在打麻药那一刻说,你不要乱动,你重的和猪一样,我们几个人才抬到手术台上,乱动麻药打残废了,你自己负责。

雅兰在被注入麻药下半身全麻以后,满心的愤怒和情绪崩塌以至于雅兰在手术台上和医生吵架,她觉得自己生娃的那一刻毫无尊严,生出来是女孩,德善跑过来和雅兰说,孩子六个指头,本来抑郁期怀孕看邻居孩子没耳朵已经够担心,德善这话让雅兰那一刻绝望了。

做完手术痛的要死的雅兰,让把孩子抱过来,她认真数了孩子手指头好多次才睡过去,谁能体会雅兰那一刻内心的无助和情绪崩塌。

后面的二胎也是意外怀孕,先兆流产大出血的雅兰活活在家疼死,雅兰这一生也忘不了自己流产的那一天从早到晚,床单被罩浑身都是鲜血淋漓,直到孩子流出来,婆婆说,真太可惜,流产的竟然是男孩。

后面的三胎是女儿,月子里雅兰还自己做做家务,由于生孩子坐月子刚好赶上农忙期,雅兰月子里也只是吃点鸡蛋面条,生孩子顺产的侧切也让她痛到极点。

生孩子这事对雅兰来说等同于下地狱,那个人劝雅兰再生,也等于逼着雅兰去死,让一个内心有着深度创伤的人再生,这是多么残忍的事,雅兰有时候在想,你们被骂那都是小事,搞不好自己情绪失控杀了你们的可能性都有。

生娃这事能够激发出雅兰心里所有的恶的和绝望,雅兰从自己身上发现,人性其实很复杂,生孩子这对她意味着深深的伤害,恐惧,压力和无尽的痛苦和折磨,每次被提起,等于这种未痊愈的伤口上撒盐一样的痛,但是总有不知边界的亲人各种理由打着为雅兰好的名义劝雅兰再生。

不管任何人说什么,雅兰只在乎自己的感受,这种痛苦也只有生孩子的女人才能够明白,但是更可怕的事,不是所有经历过这种痛苦的女人会对他人痛苦保有尊重和理解,尤其是劝别人再生孩子的人,真的是自己人生都活不好,还喜欢多管闲事。

雅兰每次痛苦的时候和校长倾诉的时候,校长在前两年雅兰刚生完孩子的时候,让雅兰不想生就不生,不用管其他人怎么想,这样的校长无疑让雅兰觉得很安心。起码他在意的男人会顾及自己感受。

但是两年后,国家开放三胎,就连校长一反常态劝雅兰再生一个,雅兰有一次和校长说,她的孩子都是意外有的,从来都不是爱情的结晶。

校长也真的非常有想法,他让雅兰生个没事,在德善不察觉的时候,可以和他一起再生个孩子,反证现在社会三四个孩子的家庭很正常,多子多福,何况雅兰家里那么多人喜欢孩子,生了有人帮忙带也是挺好的事。

雅兰被校长的想法吓到了,国家开放三胎,校长的压力,婚姻里的传宗接代,雅兰有时候自己觉得是不是应该有个,或许可以有无痛分娩,她也会在生不生的念头里犹豫不决。

当雅兰迫于各方面雅兰从医院让德善拿了叶酸片吃了备孕,雅兰内心深处全部的焦虑被启动,雅兰的情绪在乎在反复无常中爆发,不断的和校长德善吵架,但是事后还是会主动道歉。

她特别无助的时候,特别希望有个人陪他,但是校长会说,你听我话去做,我就陪你,这话简直就是利用爱情的绑架。

雅兰清楚的看到校长这一切的想法也和自己身边周围那些底层的老男人没一点区别的时候,以前他心里的那些智慧有爱对她很好的男人,真实的一面也足够吓跑自己,以前觉得校长说话少,雅兰总是想更多了解校长的想法。

然而真相是,她看到校长真实的想法以后,她再也不会对这个男人有所期待,再也不会接受关于校长提出来的任何要求。

雅兰理解所谓爱情的本质,无非是两个生命的相互依赖,但是当雅兰看到校长发信息和他说,如果你听他话,他就会陪着雅兰,如果不愿意,那就不会,雅兰觉得自己总算看清一个人,她四年多对校长的心理依赖,最后成为校长情感操控她的筹码的那一刻,她情绪瞬间跌入谷底。

那种绝望比其他任何人催生更让她感到寒心,校长美其名曰让雅兰在婚姻里把德善当他一样,发生性关系生出来的孩子是爱情的结晶,这样看到自己心爱之人的孩子在身边,一定是美好的事,校长劝雅兰再生孩子的话术很好听也很神奇不是吗?

但是被校长这么这么一说,等于雅兰不仅是在婚内精神出轨,以后还会延续到婚姻里的身体出轨和有私生子,雅兰一想,自己被校长的想法吓出来一身冷汗,校长太想和雅兰要孩子这事也等于给这段四年的网恋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雅兰在那一刻,她发现她爱的人也不是校长,只是她自己对自己内心爱情美好的幻想投射给校长,因为自己四年对校长信任和心灵依赖养成了习惯,当她看到他所爱之人用爱情来控制她的那一刻,从雅兰心底生发出来的那种本能抗拒再也无法忍受校长这样伤害自己。

仿佛在生孩子这事,也让雅兰彻底的从这段四年的网恋里解脱出来,她在各种交织在一起痛苦中发现,任何使自己感觉分离,恐惧焦虑痛苦的选择以及关系都是需要放弃的,灵魂才能够得到自由和安宁,让自己回归自己生命的本然状态。

爱情虽然很美好,如果需要取悦,雅兰觉得更多时候应该取悦的那个人是自己,并非为了留住那个男人违心的为对方生孩子。

一个嘴里说着我爱你,却做着不尊重女性的男人,那有什么资格谈爱情,这种感情及时止损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雅兰希望自己照自己的意思去理解自己,不要小看自己,被别人的意见引入歧途。

雅兰这么说到,即使自己的婚姻没什么爱情,但是也不至于给德善戴绿帽子,让自己的良心不安。

好德如好色,这话在此刻对雅兰来说,就是他拒绝校长对他提出任何有关性和生育的不合理要求的理论依据,以前雅兰在婚姻里的匮乏和原生家庭各方面的原因,以至于她这四年里对校长是依赖的,但是她在这段感情里对自己也有着道德谴责。

雅兰在这段感情里,她成长的越来越独立,这才是她的底气,她觉得女人应该让自己活成幸福本身,那些让自己痛苦难过的人和事都应该断舍离,才会有美好的人生。

这种精神的出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给雅兰带来很多痛苦和成长,但是也带给她很多成长和陪伴,校长也为雅兰付出了很多,她确实从校长哪里得到过一些心灵的满足和成长中的养分。

雅兰时常会觉得自己不了解校长,经常都是她主动说话最多,校长都是很忙说的少,她有时候特别想了解那个真实校长,但是她没发现,有的爱情因为不了解,自己都是沉浸在自己的爱情幻想里,但是真的了解以后,分开放手会变成一种必然。

或许正应了网络那句很流行的话,有的人因为不了解而相爱,因为了解而分手,这话适合雅兰和校长,但是放下这段关系对雅兰和校长无疑也是好事。

如果雅兰答应校长,听话照做,那么就是毁了两个家庭,好的感情应该是彼此成全,而非彼此放纵自身情欲给彼此的生命添堵,好的爱情也是彼此滋养,而非用爱的名义利用对方的依赖去绑架对方做让对方痛苦的事。

换位思考,他理解校长一切逻辑,但是这不是雅兰希望的感情,也不是雅兰想要的人生,雅兰再也不想在这样的感情里消耗自己,她在那一刻内心放下这段感情,她仿佛觉得自己再次获得新生。

她换掉了自己用校长生日设置的手机密码,把校长从自己的群里移出来,仿佛一段关系的结束也是天意,第二天,当年雅兰为校长建立的名为倾城时光暖一生的群被微信禁言一样,群里没任何动态,就好像给这段关系做了一个终结吧。

雅兰把自己和校长的聊天记录截图给德善看,德善在那一刻她也是心疼雅兰,雅兰在激烈情绪里说着自己在婚姻里承受委屈,至于生孩子养孩子这事,就是雅兰婚姻里的血泪史,谁不尊重这点,等于宣告婚姻的结束。

德善在这事无疑对雅兰是宽容的,德善没责怪雅兰一句,德善一直清楚雅兰和校长的这种关系,或许换很多男人,也无法忍受自己老婆对着自己说她爱别人,但是德善在这事上宽容和体谅让雅兰觉得德善在这事上特别有男人开阔的胸怀。

结束这段精神出轨的感情,雅兰和德善的婚姻恢复了平静,德善也不在想雅兰再生这事,德善觉得和雅兰好好过日子起码是他想要的生活,如果他在奢求太多,有可能雅兰真的会离婚,权衡利弊,生孩子这事也算告一段落。

雅兰经历着种种的伤害以后,她自己在想,不管任何风雨一定会过去,但是唯一不变的就是一个女人任何时候不放弃自己的勇气,不违背自己内心的那股底气和自信,才是她最大的安全感,而非从那个男人身上获得所谓的安全感。

记得爱因斯坦说过这样一句话:“想让自行车平衡,只管往前骑就是了。”

我想,自行车两个轮子在一条线上,它的自然状态是不平衡的,而我们通过对它的作用力,让它在动态中获得了平衡。

其实,所谓生活中的多元角色的平衡是同样的道理,不平衡本就是生活中的常态,平衡是我们去适应、去调整的动态过程。

雅兰的婚姻失衡,婚内遇到校长,虽然对婚姻有短时间的调整,使其稳定,但是当一个女人在关系里成长以后,她明白,不管任何关系,都是以尊重为前提,女人的安全感是自己给的,而不是从婚内或者婚外那个男人哪里获得。

正如波伏瓦说过:

“如果有一天,女人可以用自己的‘强’去爱,而不是用自己的‘弱’去爱,不是逃避自我,而是找到自我,不是自我舍弃,而是自我肯定的时候,爱情将对她和他一样,变成生活的源泉,而不是致命的危险。”

但是目前这个时代在不断的前进,但生活里,那些所谓的传统择偶标准还有巨大惯性在推动着我们做出选择。

男性对未来妻子的标准是容貌美丽、体贴贤惠、任劳任怨,最好对丈夫的欺骗行为可以做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踏实过日子。

而越来越独立的女性,不少人还在以个子、房子、票子比自己更优越作为择偶条件的时候。

这说白了,我们女性也没有自己所标榜的那么独立,这无疑让那些多金的男性在婚恋市场上炙手可热,而所谓那些中低收入的男性机会渺茫。

爱情已经不易,至于说到婚姻,情形就会变得更为复杂很多了,不过,婚姻仍然是我们中国文化中关于承诺的最高表达方式之一。

能够拥有一段长久稳定、相互尊重呵护的情感生活,家庭幸福,婚姻美满依然是人生幸福感的最可靠来源,也是子女健康成长最好的保障。

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吐槽抱怨婚姻制度的种种局限,但是我们还是会对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充满幻想和期待。

虽然我们时常把爱情里的偶然性理解为“一见钟情”,但所谓的亲密关系绝非是听天由命的。

我们为了这项生命中最大的馈赠与财富,我们值得试一试,选择去相信爱情和婚姻,并与相爱的人一起成长创造美好和幸福的家庭氛围。

在雅兰看来,婚姻不易,但好的婚姻,依然会让人成长,另外,她相信女人能够平衡好家庭与事业,很多时候,迎着困难,继续走下去,人生就会有希望。

但是对于生育这事,雅兰在经历很多身心折磨和各种压力以后,她通过这件事对自己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中国女人们为什么不想生孩子?”有个读者问到雅兰这个问题。

中国近些年的出生率逐年下滑,已经引发了越来越多的担忧。

2015年全面开放二胎政策,2016年出生人口从1655万上升到1786万;可是到了2018年,数字又回落到1523万;2019年1465万,人口出生率为10.48‰。

按照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的标准,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人口达到10%,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7%,就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而截至2019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8.1%,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2.6%,可谓正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出生率下降导致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加重了中国的养老负担,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看,2015-2019年基金收入平均增速是14.5%,而支出平均增速17.2%,2019年已经有16个省养老金入不敷出!

中国这些年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确实也让很多的女性推迟了结婚年龄,现在的女性变得更加的独立了。

女性的初婚年龄从1990年的21.4岁上升到26.8岁,并有持续走高的趋势。初育年龄也从23.4岁上升到26.8岁。还有就是女性的结婚意愿也有所降低。

一方面,女性收入的增加,不需要为了“搭伙过日子”而选择和那个男人结婚,另一方面,中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在世界上处于领先位置,甚至高于欧洲一些国家的男性。

还有一个原因是,中国男性和女性依然受到传统观点的影响,男性希望寻找美丽、温柔、贤惠的女子为妻,而女性呢,不愿意配偶的教育水平、经济收入低于自己,这就进一步加剧了婚姻市场的匹配难度。

起码在雅兰的读者里,存在很大一部分拥有高学历高收入的独立女性,她们没有结婚的打算,她们觉得女人的价值不一定非得通过结婚生子来完成所谓那个父母心上所谓的终生大事,如何活出更好的自己是当下很多女性更多思考的问题。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近2000名“80后”“90后”做过一项调查显示:48%的受访者计划要二孩,34.2%明确不要。照顾孩子没人手,经济压力大是他们最大的顾虑。

除了生娃、养娃的费用高之外,职场与家庭更难平衡也是现实中很多女性头疼焦虑不安的问题所在。

比如,还存在一些男性认为做家务就是女人的事,男人做家务是很没面子的事。女性肯定会想:我挣钱不比男人少,又要生孩子,又要伺候男人,还要做家务,做女人也太受罪了吧。

所以,结婚意愿低还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性别分工有关。

我们新时代的女人不再只是传宗接代的生育工具,生不生孩子是她们的自由选择。

“不生娃就不完整了”就像“不结婚就成了剩女”一样是过时的观念了。雅兰一次刷到大家对舞蹈家杨丽萍的评论,让雅兰内心有了一种想要反驳怼回去的冲动。

在雅兰心里,杨丽萍这种女人,也是雅兰心里的偶像,她看到别人这么评论自己的偶像,“一个女人最大的失败就是没有儿女”,将舞蹈家杨丽萍卷入争议中,甚至有某位大学教授也说“女人不生孩子是不负责任”甚至是“的”!

雅兰想了想,女性选择不结婚或不生育,这并不妨碍她们活出精彩的人生,和为社会做出贡献,如果自己选择在活一次,她也不打算结婚,谁说女人的价值非得要通过结婚生孩子来定义。

但是反过来,如果一个男人不结婚,很多时候大家有可能被说成是这个男人是“钻石王老五”,如果一个男人决定不要孩子,大家会羡慕这个男人身心自由。

但这个时代的女人这么做的时候就似乎显得特别有毛病了,似乎有一种压力必须让女性需要做出某种解释,归根到底,男人或女人都有权利决定自己是否选择婚姻,是否选择成为父母。

当社会生育率下降的时候,我们应该更多的思考并设计一系列的社会政策,以降低生育成本,形成更友善的、更具支持性的社会环境来减少女性的压力。

国家应该在医院产检,教育成本,学区房各方面做出调整,网络有句话话说的很到位,穷是最好的避孕药,这话无疑也是有道理,大部分人自己养活不了自己,很多家庭都是老人带娃,社会压力很大,生孩子养孩子是成本很高的事,不是说生就生的问题。

这年代生娃不是多加一双筷子的事那么简单,然而,面对这一切问题,人们首先会问的却是:现在的女人们怎么了,为什么不愿意生孩子。

但是有没有想过,丧偶式的育儿很多时候能够活活把一个女人逼疯不是吗?难道一个女人真的要活成所谓的千军万马不成吗,这个时代对女人的要求太高太过苛刻了,既要貌美如花,又要挣钱养家,还有兼顾家庭和事业,孝顺公婆,教育子女,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试问男人这么要求女人的时候,你们能够做到那些呢?

对于女性我更想说的是,亲爱的女性同胞们,你怎么能把别人的错怪到自己头上?我们要自我成长,要成为更好的自己,但并不是为了配得上什么人,而是因为你自己会更快乐!

即使一个女人承包了这个家全部的家务,你那个重男轻女的妈还是会偏爱弟弟;即使你温柔似水,你那个老公该出轨的还是会出轨;即使你已经出类拔萃,你老板也还是相信男人比女人更有领导力。

所以啊,女人更多时候不要欺骗自己!我们无法对环境中的偏见乃至恶意视而不见。

我们能做的,就是拒绝让自己生活在恐惧和焦虑痛苦中,我们不需要以完美的标准苛责自己,更不必强求所有人都喜欢自己,因为我们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那就是做我们自己。

我们中国的父母从小教育女孩如何保护自己,但却很少有意识地教育男孩应该如何学会去尊重女性。

以至于男孩长大后,面对女孩的不安全感,往往缺乏理解和包容,常常以一句“何必那么敏感呢?”来安慰。

我想说的是“亲爱的女孩,请停止道歉!”知名博主瑞秋·霍利斯如是说。

“你必须放弃处处取悦别人的想法……你可以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是世界上最自由、最强大的感受,你的梦想是属于你的,你不需要找任何理由来获得别人的许可。”

女人必须让自己学会与所谓的不安全感和平相处。学会大胆说出自己的需要和想法,学会原谅自己。学会接受自己也会犯错。接纳总有人不喜欢我们这个事实,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学会拒绝,当别人求我们帮忙的时候,而我们一时还有更重要更紧迫的工作要干,如实告诉对方,这并没错,不要觉得拒绝别人就不好意思了,因为很多人在找你帮忙的时候已经做好了被拒绝的心理准备了,不要因为怕拒绝得罪别人而委屈自己。

学会对那个口口声声说爱你,但总是贬低打击你,说你不配得到爱,甚至对你羞辱、施暴的男人说再见,逃出关系里的这种PUA非常的重要。

女人选择和一个人共度余生,他对你应该有起码的尊重。

未来总是充满着很多不确定性,也充满着很多的可能性。如果你不去定义自己,很快你的人生就会有别人来定义你,那么,为什么我们自己不去试一试呢?万一有一天成功了呢怎么办?

雅兰在经历婚姻种种考验以后,她更喜欢关注推荐给用户一些女性成长类型的影视作品和书籍,鼓励自己的女性读者独立自主,因为这种影视作品打破了某种约定俗成地看待世界的方式,有时这些作品带来一些的不适感,刚好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也是这些作品真正的价值所在。

这些作品让很多女性妈妈群体从“不可见”走向“被看见”“被听见”,埋下理解的种子。我们女性是需要被这个时代看见的,这不仅仅是女人的奋斗,而应该是全社会,男性和女性共同的奋斗的目标。

女人的敌人或许也从来不是男人,而是那些不公平的思想与行为,要成就“平等的一代人”,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接力奔跑。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女性,不应该为了取悦别人而自我否定自己,归根到底,无论是女性生育自主权,还是生活的主动权,女人最重要的还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做那个更真实的自己,因为人这一生最重要的事,就是做自己。

一个人一生最大的拖延无非就是拖着没做自己罢了,我们的生命很有限,真的没时间说别人、怨别人、模仿别人,得赶紧做那个最好最真实自己,因为你会在不断努力成长中邂逅更美好的自己,这难道不是最好的遇见吗,人生最美好的遇见就是不断的努力中邂逅了那个更好自己。

面对很多年轻人不愿意结婚,很多父母时常看到雅兰会感慨,你看看你这么年轻,和我女儿差不多,孩子很大了,我女儿还没结婚,很多叔叔阿姨聊天都会这么说?

但是父母并不懂子女的压力,父母和子女之间在结婚生子上存在很多矛盾分歧。

“人的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这是阿德勒心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而人际关系矛盾往往起因于对别人的思想或行为的干涉。

而很多父母自己面对子女不想结婚生孩子,在心里有很多压力,往往都是催婚,所以很多年轻人不怎么喜欢和父母一起生活,我其实特别理解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也理解那个年代的父母他们各自的立场。

现在社会很多年轻人选择独居,很大程度上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压力有关的。包括雅兰自己也时常有想要独居的想法,有时候矛盾激发的时候,仿佛觉得结婚就是一种错误,离婚反而是一种放生和解脱。

一旦有机会,就想要逃离这些不愉快的经历和压力。现在的年轻人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独立性较强,在婚恋问题上坚持宁缺毋滥。

独处,正在慢慢的演变成这个社会的一种新常态化。

社交网络媒体的兴起,对我们这个时代人际关系和沟通方式都带来了巨大影响,对我们处理关系的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先来说说我们情感模式的底层逻辑:说白了就是与自己原生家庭的关系模式,健康的人际关系,需要建立在安全感上,而安全感首先来自我们与原生家庭的关系。

一个家庭里,爱与亲情,付出与责任,都必须建立在自由且完整独立的个体之上,家庭成员之间的边界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知道自己和对方的需求、彼此的权利和义务,知道哪些在自己掌控范围之内,哪些掌控是需要交给对方负责。

我们越能够清楚的了解关系中双方的想法和行为,彼此在关系中感受的压力就会越小,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就进一步加深和稳定。

任何一段关系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只有保持它的成长性,并且让关系中的双方或多方在保有自己独立性的同时,创造共有体验,才是一段良性发展的关系。

诗人里尔克说;“爱一个人,是所有事情中最难的,爱是终极的考验和证明,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爱做准备。”

爱的关系,是一种深刻的共识:你可以成为更好的你,我可以成为更好的我,我们共同成为更好的我们。

哈佛大学幸福课的主讲人沙哈尔教授说:

“对于什么是幸福,人们各执一词,但对于如何变得更有幸福感,人们的关注点就相当集中,如果你每天写下感恩或快乐的三五件小事,不出三个月,你的情绪就会有积极的、稳定的改变。”

压力是客观存在的,但我们对压力的态度是可以有选择的,焦虑和恐惧不是你,它们也无须主导你的生活。

我们如果意识到这一点,正是选择的力量,就会给在黑暗中的自己带来新的光亮。

“纵使我们心生悲伤,我们仍在成长;纵使我们遭受磨难,我们依旧满怀希望;纵使我们疲惫不堪,我们还是从不放弃。”

我们必须深刻的认识到,没有谁可以许诺给我们自己幸福的人生,也不存在一成不变的完美幸福,我们需要接受这个客观事实,并努力按自己的想法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雅兰发现,让生活改变的都是那些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每天告诉老公我爱你;给年迈的父母多买点吃的用的,多陪父母说话,多给父母一个拥抱;出门时喷上自己最中意的香水,穿自己喜欢的衣服,化一个自己喜欢的妆容;如果有时间可以练上几笔大字,或者学习插画,烘焙,学点乐器,便是“偷得浮生半日闲”了。

雅兰慢慢地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心理节奏,并且保持柔软和开放的心态,去享受生活里的忙碌,也去创造新的作品,培养新的爱好。

苏轼说:“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所谓心花怒放,并不是我们苦苦追求的彼岸,而是我们正在体验和创造的每个当下,专注每个当下的身心合一,就是幸福本身。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有这么一句话: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

既然来这一遭,就放手一活吧。

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自己想去的远方,修炼自己,让自己成为那个最幸福的女子吧!

中国生育率低于警戒线,人口出生率创43年新低,房价成“避孕药”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人口是组成一个国家的必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是构成社会的主体。正是因为人的存在,社会生活才得以存在。

在2021年过后,人们对于当今国内的人口变化趋势以及相关的一些问题和现象展开了讨论,在诸多人们关心的社会问题当中,人口相关问题可以说是一个“热点”了。

相关数据

关于2021年的人口数据以及最近数年的人口变化趋势,其实人们已经十分清楚了:2021年,我国的人口出生率达到六十年代以来的最低值。

在新增人口数量上,全年的新生儿数量仅比死亡人数多48万人,这几乎表明增长的人数无限接近于死亡的人数;人口出生率更是只有7.52‰,比2020年下降了1.00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比2020年下降1.11个千分点。

总而言之,我国当下的人口增长速度达到了十分缓慢的地步,甚至有专家表示,人口“负增长”时代已经到来。

国家发改委给出的数据显示,人口增长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出生人口持续减少,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育龄妇女人数持续减少,2021年,我国15—49岁的育龄妇女与2020年相比,减少了大约500万,其中21—35岁育龄妇女相对减少了大约300万;其次就是因为生育水平也在持续下降,这是因为人们的生育观念、初婚初育年龄增加等情况的存在。

数据大体上体现出一种“生育难”的主题,相关信息也是多方面的。对于我们而言,数据已然成为定局,难以再改变,但是导致数据产生的观念因素,是值得思考的。

生育:婚姻之后的“难题”

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爱情、婚姻、家庭、生育可以说是一个有先后顺序的人生序列,往往只有经历了前一个阶段,才能够进入之后的阶段。

如同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维克多·特纳(Victor Witter Turner)在《仪式过程》当中所表述的:在通过仪式过程当中,人们往往会经历一种身份上的三重变化:准备、交融和通过。

简而言之,对于每个人来说,人生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从一个孑然一身的个体,到为了成为一个“不孤单的人”做准备,最终成功实现一种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在这一过程当中,婚姻与生育都是个体的“必经之路”。

尤其是生育,对于当今的年轻人而言,生育仿佛总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之所以人们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一方面是因为现如今整个社会的物质生活水平提升,人们的生计方式也不再是传统的小农经济,不必依靠生育去为家庭带来劳动力,所以人们的生育年纪普遍延迟。

另一方面,当今社会对于个体的能力要求增高,所谓“成家先立业”,想要得到一份不错的职业,为自己提供最基本的经济生活保障,往往需要一定的学历或者是社会阅历积累。

对于当今的人们而言,普通的本科毕业年纪就已经在23岁左右,硕士研究生毕业则会在25、26岁,博士研究生毕业则大多已经到达而立之年。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抛开人们对于生育的欲望不谈,即便是想要建立能够生育子女的条件,往往也会在25岁左右,生育年纪晚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社会现状与传统观念的强烈冲击之中,生育的必要性似乎仍然存在。

生育成本:将许多人“劝退”

那么既然生育这一行为本身还是比较有必要的——传统观念、家庭存续、养老保障,那么为什么人们还是会对“生孩子”这件事如此抵触呢?

这就不得不说到生育成本了:现如今想要将一个孩子抚养成人,需要一对夫妻,甚至是两个家庭付出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去实现的,这一点对于许多经济水平比较普通的家庭而言,都是难以接受的。

原国家卫计委在2017年进行的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影响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的前三个因素分别是“经济负担”、“年龄隐患”以及“无人照看孩子”,影响因素占比分别为77.4%、45.6%和33.2%。

从这一组数据当中我们可以发现,起码影响女性生育意愿的最大因素是经济压力,那么对于男性而言,经济压力势必也是同样存在影响的。

那么将子女养育成人大概需要花费多少钱呢?数据显示,全国家庭0-17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48.5万元;0岁至大学本科毕业的养育成本平均为62.7万元。

作为对比,截止到2019年,我国的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1559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8063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则为13328元。

简而言之,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将一个孩子养育到成年,基本上就相当于整个家庭二十多年的全部可支配收入。这也就表示,对于整个家庭而言,其生活水平势必会大打折扣。

现今社会当中,人们的消费观念受到全球化以及消费主义等因素影响,超前消费、享受消费的情况并不罕见,加之购房安家难免需要按揭买房,常年的房贷、车贷使得不少年轻人才刚一工作就背上了债务。

对于此时的年轻人来说,不光经济压力大,还会遭遇生育的难题,相比之下,就会有许多人选择暂时不生孩子,等到经济压力小一些、生活有起色之后再生育;或者干脆选择成为“丁克家庭”,将兴趣都放在两个人的生活品质上。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有网友表示:当今居高不下的房价无异于是一剂“避孕药”,让很多处于生育年龄的夫妻想生孩子却没有能力生孩子。

诚然,当今的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了十分显著的一个社会问题,这对于每个个体而言都是有影响的:无论是人口“负增长”还是老龄化,一旦出现,都是危及整个社会的。所以对于年轻人来说,在理性的同时,不妨思考一下适合自己的对策。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