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9月26日八字(1970年2月13日八字)

无药可救 2023-08-26 15:45:23 互联网

图说襄阳百年变迁:一跃成为全国明星城市,大城市,区域中心城市

看襄阳百年变迁(2):1950-1999年阶段 成为颇具影响力的明星大城市

自东汉荆州刺史刘表迁州治于襄阳县后,襄阳从此成为各朝各代的战略要地、兵家必争之地、商贾云集之城,代代皆为州(道、路)郡(府)官署所在地及区域性商贸中心,明清两朝还曾短暂地作为抚治、提督驻地,历史地位长期处于汉江流域首位。历史和城建爱好者中襄号结合襄阳市规划展览馆图片,在第一集讲到襄阳从清末中南重镇,到民初湖北省第一大地区,再到新中国湖北省第一个城市(县级)的部分历史。第二集主要以襄阳市规划展览馆图片展示襄阳从新中国湖北省第一个城市(县级)到“内陆科技经济特区”、全国排名首位的明星工业城市、汉江流域首个非省会大城市、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阶段的近代面貌及发展史。

1949-1965年经济恢复期,作为新中国湖北省设立的首个城市,襄阳市经历了专署直辖、省政府直辖(1950年5月襄阳地区与襄樊市实行地市分家)、复归专署直辖的三个阶段区划变动。尽管区划调整较多,但省、地、市三级仍然推动城市完成了历史转变,从传统手工业迈向机械化加工工业、重工业新时代,驱动整个地区走向现代化。

1951年7月,襄阳地区最大的交通工程——樊城护城河解放大桥通道项目在四官殿一带开工,这项工程由襄樊市失业工人救济委员会组织本地群众建设,桥梁类型为石桥,长21米、宽9米,工期4个月。11月1日,东连鹿角门街、西接火巷口街的解放大桥竣工,两端通达樊城周边乡村,后来形成了著名的樊城老字号商业街——解放路,也是襄阳首条“解放”元素公路。

1952年开始,一批以机械化加工为特征的轻工企业在襄阳市应运而生,在万户到施家营一带兴建了襄阳地区第一个工业区,地方产业得到迅速发展。

1953年,襄阳专区人民医院门诊大楼。该院成立于1949年7月1日,前身为襄阳专署直属医院,现为襄阳市中心医院。

1957年,襄阳地区工业企业达到142家,总产值6093万元,较1952年增长了1.42倍,位居全省前列。

1958年,襄阳市“水火并进”,一是首座炼铁炉架了起来,为地区重工业史添加浓墨一笔。二是襄江一号试航成功,构成汉江水上运输、水上应急服务体系。

60年代中期,国家大力布局三线建设,襄阳市是重点投资地区,一大批现代工业企业和科研机构相继落户,对襄阳建成中国明星工业城市、全国重要的大城市、鄂豫陕渝区域性中心城市产生积极影响。

1968年,国家水电部批准修建引丹工程。1969年10月正式动工建设引丹工程,修建了与红旗渠齐名的鄂北第一大灌区——引丹灌区,有效提升鄂北地区农业生产能力。

1969年9月6日,襄阳地区首座汉江大桥在襄阳古城东侧、樊城古城南侧开工,在仅有一台机械设备的情况下,约40万人民按照“人民大桥人民建”理念,自愿参与建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原本两三年工期的桥梁工程缩短至256天,刷新了中国桥梁建设速度纪录。它的建成,结束了汉江两岸人民时而摆渡的历史。这座桥梁是铁路公路两用桥,铁路桥长892.6米,1970年4月26日通车;公路桥长812米,1970年5月20日通车。

20世纪60年代,襄阳城西门外的土地还是一片苍茫的景象,这里种植有树木、庄稼,还有少量古建筑形成点缀,风景不错。

20世纪60年代,樊城人民广场及出城通道(长征路)景象展现出大城之雏,人们走在街头感受着现代化建设的果实,对未来充满希望。

1970年,襄阳地区国内生产总值8.67亿元,粮食产量109.9万吨。20世纪70年代,汉丹铁路、焦柳铁路、汉江大桥等交通项目建成,使襄阳成为国家重要的交通枢纽。

1970年,襄樊水泥厂与樊城前街形成鲜明的对比,厂门前的道路上车流不断,厂内的工业设备快速运转,人们看到了发展的希望,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支持现代化建设。

1973年2月26日,襄阳地区修建排子河渡槽,1974年7月15日竣工。排子河渡槽是引丹工程附属建筑物,全长4320米,位于襄州区石桥镇境内,被誉为“亚洲第一渡槽”。

20世纪70年代的襄阳城小北门段城墙景象。第一感觉就是低调中压抑不住的霸气侧漏,城东的汉江大桥更是为襄阳增添了一份威武雄壮,形同襄阳古城手中的一把利剑。

1976年7月16日,襄阳地区组织社会各界参加横渡汉江活动。此次活动在汉江大桥边举行,这个区域是汉江的一处“地标”,能够凸显襄阳之美。

20世纪70年代末,全国大批优秀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高材生集聚襄阳,在襄阳开创了最早的人才大潮,社会经济得到高质量发展,使襄阳成为全国中等城市发展地方工业的领军城市——中国十大明星工业城市。

1980年,襄阳地区的最大客运站——襄阳汽车客运站景象。现为襄阳汽车客运中心站,距襄阳火车站400米,附近曾经还有两座汽车站,是襄阳人口流动核心区,对樊城发展和城市北拓起到重要作用。

建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襄阳市首座体育馆,看起来是不是有点眼熟?它就是位于人民广场东侧的襄江商场,后来在诸葛亮广场建起了更大的体育运动场。

20世纪80年代初期襄阳火车站全貌,现在看似觉得没有亮点,但在当时也是一座宏伟的建筑,直到如今全国部分城市如广州、长沙火车站都还是这种款式。那个时候的家用车还很少,人们出行主要靠公交车、自行车和步行,少量停车位足够满足车辆停放,广阔的场地平常还是活动举办地。后来,襄阳火车站新建了出站口,对车站外形进行古典样式改造,火车站广场改造为公共停车场和出租车停靠站,修建了前进路地下通道及前进路与中原路过街天桥,扩大了火车站公交站场。

1982年,襄阳城鼓楼商场大厦景象。今天的鼓楼商场就是在这基础上改扩建而来。

20世纪80年代的樊城复兴路景象。位于汉江大桥与鱼梁洲大桥区间。

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樊城前街、前进路景象。强烈的视觉反差来源于城市发展的澎湃动能,前者是历史老城区,后者是襄阳北拓的新城区,如同现在的邓城大道,前进路正是襄阳中国十大明星工业城市的一个缩影。

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樊城中原路景象。此时的襄阳如同今天的沿海发达城市,现代工业企业、科研机构遍布城区。

20世纪80年代的体育馆(今襄江商场)、人民广场景象。这一带是襄阳华丽转身的始发站,大庆路工业区铸就了人民广场的繁华。

20世纪80年代的襄樊汽车产业开发区景象。该区是全国第一个以汽车产业为主的开发区,也是襄阳三线工业、地方工业、民营工业与外迁工业(招商引资)、外资工业(国际化)并驾齐驱的开始。

1983年,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汽车试验场在襄樊市油坊岗奠基。1984年10月5日,二汽襄樊基地破土动工。二汽的东迁带动了外资的涌入,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为襄阳升格为大城市及建设国际化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1992年11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级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襄阳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城市,也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唯一一个国家级高新区所在地、鄂豫陕渝毗邻地区30万平方公里范围内最大的工业基地和人才集聚地,翻开城市北拓提速新篇章!

1995年,襄阳市国内生产总值和工农业总产值均比“七五"末期翻了三番,成为全国同类增长最快的城市之一,湖北省第二大城市地位更加牢固。

1996年,国务院明确襄阳市为“鄂、豫、渝、陕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1996年7月,国家建设部确定襄樊市为大城市。这一年,全市总人口557.5万人,城镇常住人口182.3万人。建成区发展到52.06平方公里。国内生产总值达257亿元,工农业总产值664.2亿元(工业总产值570亿元),财政收入15.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398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12元。

1999年8月18日,汉江大道改造工程开工典礼。同期还启动了17项旧城改造重点工程,促使襄阳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有效提升襄阳的城市形象,产业建设方面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由于本篇内容过长,此处省略一万五千八百八十八字。

1999年襄阳全貌。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襄阳,是一座科技发达、工业强劲、农业领先、活力充沛的区域中心城市,是一座影响力很大、极具竞争力的著名产业龙头城市。

回顾历史(1950-1999年),襄阳(襄樊)市完成六次跳跃后,迅速成为集现代化城市、明星工业城市、全国重要城市、区域核心城市等特征于一身的中国重要的现代化明星大城市和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

第一跳,1950年跃入城市行列,设立襄樊市,成为新中国湖北省首个获批设立的建制市,获得了发展先机。襄樊市紧跟现代化浪潮大兴土木,建设现代化城市,拓展城市骨架,形成工业集聚区,为国家布局产业项目和交通枢纽创造了契机。

第二跳,60年代国家启动三线产业建设,选定襄阳重点投资,构成三线产业集聚区,襄阳随之一跃为全国重要的工业核心城市。同期启动一批铁路公路等交通项目,使襄阳成为全国交通枢纽。

第三跳,70年代超前思想推进地区改革开放,聚焦科学技术,大力发展地方工业,计算机设备厂、电视机厂、棉纺厂、橡胶厂等一批处于时代风口浪尖的企业迅速崛起,构成了与三线工业相媲美的“双驱”龙头产业体系,引起了中央极大的兴趣和高度重视、强烈关注,被国家机构称为现代工业样板城市,也是全国最早的一批改革开放样板城市。

第四跳,80年代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战略东移襄阳,建立第二基地,地方工业体系更加完善,实现全国骨干产业全覆盖,省内外数万民众聚集襄阳大展宏图,助力拥有强大产业体系的襄阳成为中等城市领军者,与无锡、南通等地入选为中国十大明星工业城市,排在首位。此时,襄阳地区生产总值高于长沙、合肥等省会,也许这一时期就是襄阳1950-1989年这段岁月里的最光辉的日子。

第五跳,90年代襄阳获批设立高层次开发区,成为影响周边地区的“政策特区”,投资优势和改革开放环境仅次于沿海城市和部分省会级城市。1992年1月,湖北省政府批准正式成立襄樊汽车产业开发区,同年11月获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级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个高能级平台的建立,为襄阳从中等城市升格为大城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六跳,迎来21世纪前的高光时刻。1996年,国务院明确襄阳市为“鄂、豫、渝、陕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国家建设部确定襄樊市为大城市。襄阳以较大的城市建成区、较强的现代化产业、较多的科技人才,以及人口优势,入围全国42个大城市序列,也是辐射范围达3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在鄂豫陕渝区域战略地位仅次于重庆、武汉、西安、郑州等。

基于上世纪70-90年代的跨越式进步,襄阳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名城。当前,襄阳正在加快建设骨干型省域副中心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奋力打造汉江流域高质量发展标杆,积极开展|型大城市升级行动,书写汉江流域中心城市新篇章。(信息来源:中襄号)

笔者拥有本账号标注为“原创”内容的所有版权,未经允许不得用于商业化转载,公益性转载请联系授权。本提示长期有效。

#10月财经新势力#​#襄见美好#​#看鉴襄阳#​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