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算命浮塔(八字浮屠塔)

相见陌路 2023-09-24 05:54:51 网友投稿

我在苏州的日子里系列之六:为什么北寺塔也叫“报恩寺塔”的秘密

我在苏州的日子里,常去过观前街N次体验城市烟火味,欣赏江南苏州商业步行街商圈文化,融入苏州人的日常生活,品当地地方民俗小吃,时常会看到北寺塔,我问当地人为什么 北寺塔又名“报恩寺塔”呢?他们说,你去参观一下自然就知道了,北寺塔(又称报恩寺塔),古刹报恩寺乃苏州璀璨之明珠。它位于苏州古城之北人民路1918号,是苏州最古老的一座佛寺,距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为中国著名的江南古刹之一。始建于三国吴赤乌年间(公元238-251年),相传是孙权母亲吴太夫人舍宅而建,古称通玄寺。唐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改为开元寺。五代后周显德年间(公元954-959年)重建,易名为报恩寺。

据说也是苏州最古老的佛寺,有“吴中第一古刹”之称。 进入塔内,可顺时针“绕塔三匝”,发愿祈福。时不时会有僧人过来绕塔行走三圈。塔后方还有香殿。 寺内绿植繁茂,还有长廊,可做静心休憩之所。报恩寺塔是中国楼阁式宝塔中“上为令盛,下为重楼”的典型,各层塔门过道和塔心室门上的砖砌斗八藻井等仿木构装饰,结构复杂,是研究宋代小木作形制的实例,苏州园林景观搭配知恩图报塔让你学会感恩善良的美德。

我们作为民俗文化爱好者,游览北寺塔一种感情油然而生,原因我是北方人,对中国楼阁式佛塔并不陌生,为什么北寺塔号称“吴中第一古刹”,始建于三国,相传是孙权为报母恩所建,因而得名抱恩寺塔。 北寺塔高76米,八角九层,雄冠江南。登高可俯瞰全城风光。塔的四周尚存部分明清时期重建的报恩寺殿堂建筑。位于塔东的不染尘观音殿,俗呼楠木观音殿,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十三年,现存殿宇为明万历时重建,是苏州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殿为重檐歇山造,面阔五楹,进深五间,内四架,前置檐廊,檐高7米,四周檐柱为抹角石柱,内柱用楠木。

在观音殿南建有一长廊,陈列着目前国内最大的巨型漆雕“盛世滋生图”也称‘姑苏繁华图”,长32 米,高2米。塔后有罕见的元代石雕“张士诚纪功碑”。北寺塔塔北有古铜佛殿、藏经阁。古铜佛殿曾供铜铸三世佛,单檐硬山造,观音兜山墙,梁架、脊饰具有徽州建筑风格。藏经阁为重檐歇山楼阁式,原额梵香堂。塔东北有园,山石峭拔,水池萦回,亭榭廊桥各得其所,名为梅圃。 至于北寺塔塔南临街的四石柱三间五楼木牌坊,三开间硬山顶门厅及贴砖八字墙,则是马医科申时行祠前之物。

苏州有句俗话,将与人商量事情,称作“商量北寺塔”,上述有关瑞光塔、北寺塔的文字,还真的值得商榷。我们看到高高的佛塔,令人肃然起敬,在门口闻到了香火的味道,工作人员礼貌热情,而且每人免费都送三支香,倍覺心暖暖的,名字起的非常好,感恩寺,传统美德千古流传,笑容可掬的弥勒佛让信徒磕头求拜,隨喜功德隨心放置,幽靜的環境,走到最後,許許多多的魚兒已經長的很大,猶如鯉魚大小在水裡遊來遊去,遊客不斷,香火嫋嫋升起,希望更多的善男信女來感恩寺廟吧!

首先,水陆城门就是指盘门,不能与盘门并列。所谓的“盘门三景”就是指吴门桥、盘门、瑞光塔三景。其次,“阖闾”也不能写作“合闾”。

苏州早期的佛教寺庙,都由“大户人家”舍宅为寺。最著名的虎丘寺,当时称“云岩寺”,就是苏州王家舍宅为寺的,有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为证:“云岩寺,在长洲西北九里虎丘山,即晋东亭献穆公王珣及其弟珉之宅,咸和二年,舍建精庐于剑池,分为东、西二寺。”至于云岩寺塔即虎丘塔的建筑,要比寺庙晚很多。

顾湄《虎丘山志》收录隋王劭《舍利感应记》称:“苏州于虎丘山寺起塔,其地是晋司徒王珣琴台,掘得砖函银合子,有一舍利浮之钵水,右转四周,舍利初发,州大降雨,未至寺,日便出,乃有杂色云临舆而行,徘徊不散,至于塔所,空里有音乐之声,既而天又阴晦。舍利将下,云暂开。舍利入函,云复合。先是,寺内凿石井,井吼二日。盖舍利将来之应也。”

《百城烟水》云:“晋王珣与弟珉尝据丘为别墅,已而各舍宅。咸和二年,即剑池分建东、西二寺。唐避讳,名武丘寺,一名报恩寺。会昌间毁,后合为一。宋至道中,知州事魏庠奏改云岩寺塔。”在“云岩寺塔”之后有注云:“隋时建。《吴郡志》云,初立塔基,掘得一舍利,空中天乐鸣,井中吼三日。”

我们怀着知恩图报的心情,向上仰望北寺塔只见宝塔九级八面,高不可测。一般古塔都是七级浮屠,而北寺塔为九级,听到旁边的导游说这是象征着孙权作为帝王的九五之尊。但我想这可能是附会之说,因为原来该塔曾是十一层的。

跨上石级,进入塔内,开始和古塔近距离接触了。踏着木结构的楼梯一步步地向高处迈进,登上了一层又一层。也没刻意去数,自己都不知道在第几层了。古塔内部出奇的大,虽然早知这是苏州最大的佛塔。但是登临之后尤觉壮观,但北塔中是很宽敞的,你几乎不用担心头会撞到塔内的建筑物。 虽然她是一座塔,宽敞程度却已接近了高大的阁楼。正在感叹中,忽听前面一位游人说上面就是最高层了。于是顾不得汗流浃背,进行最后的攀登。

登上塔顶,整个苏城尽收眼底。大体上保存了老城的风貌,与其它城市市中心大造高楼而言,苏州实属难得。塔附近的建筑物是不能超过该塔三层的,以防破坏古塔的风水和古城的天际线。北寺塔高75米,三层大约为25米,和现在的古城区限高24米,大致相同。

北寺塔著名的古迹除了宝塔之外还有建于明代的楠木观音殿,为重檐歇山顶,气势雄伟。枋柱间数十幅彩绘画工精细、风格独特、连绵成片。气势超过了忠王府内的天平天国壁画,堪称震撼。 院内还有张士诚记功碑,为沈万三所立。可见当时做生意和现在一样,想要做大,都要和官府搞好关系。塔院北侧的山水园则山石突灵、池水回流、亭台曲径、别有情趣。以园中宝塔而闻名,塔北是以山水为意境的古典花园,园内池面宽阔,山石空灵,俯视水中巍峨塔影,别有一番情趣。

北塔报恩寺虽然没有其它寺庙一般宏大。但里面国保、省保单位,又有后园静幽的亭台曲径,人文底蕴着实丰厚。

苏州的建塔历史尽管没有距今2500多年这么早,但可上溯到1900多年前的三国东吴时期。《崇祯吴县志》记载:“瑞光禅寺,在盘门内。吴赤乌四年,孙主为报母恩,建舍利塔十三级,敕僧性康居之,赐名普济禅院。唐天福二年,僧智明琮远重修宝塔。宋元丰二年,神宗命漕使李复圭延圆照宗本禅师说法,时有白龟听讲、法鼓自鸣、翠竹合欢、宝塔放光,故堂名四瑞。崇宁四年,奉敕修塔,塔放五色毫光,赐名天宁万年宝塔。宣和间,朱勔捐资并建宝塔七级,复赐寺额瑞光禅寺。”

康居国约在今中亚巴尔喀什湖与咸海之间,“去长安万二千里”,西汉时臣服于匈奴和大月氏。东汉时期,康居国是西域大国,领地广袤,人口众多。西域康居国高僧性康不远万里来到吴郡(今苏州),讲经说法,传布佛教。吴大帝孙权特为他在盘门建一座寺院。孙权为报答母恩,又在寺院中造了—座13层的舍利塔,这是今苏州境内有确切记载建塔时间的最早塔,赤乌四年即公元241年。后因寺内出现四瑞,塔顶放光,而改称“瑞光塔”。

在今天的北寺塔所在地,原来并不叫报恩禅寺。据《乾隆长洲县志》记载:“通元寺,旧在城北陲,即今报恩寺基。半隶吴县界。吴赤乌中,孙权母吴夫人舍宅建……开元中,诏天下置开元寺,寺改名开元,金书额以赐。寺中有金铜元宗御容,又有陆柬之书碑。大顺二年,寺为淮西贼孙儒焚毁。后唐同光三年,钱镠更建开元寺于吴县西南三里半。”

可见,在吴赤乌四年,孙权为报母恩,在盘门建舍利塔。同样在“赤乌中”,孙权母吴夫人舍宅建寺于城北陲,因而瑞光禅寺和报恩禅寺都追溯到“赤乌”年间。盘门内瑞光塔的前身是真正的报恩之塔,有13层之高。而今天北寺塔所在地所建的报恩寺,最初叫“通元寺”。到了唐开元中,改名为“开元寺”。在“大顺二年”即公元891年寺被焚毁,塔是否还在?不得而知。“后唐同光三年”即公元925年,钱镠在“吴县西南三里半”处另建开元寺,即盘门内寺庙。

在“大顺二年”焚毁的开元寺废址上重建的寺庙,后来使用了报恩寺的名称。据《乾隆长洲县志》记载:“报恩讲寺即故开元寺废基。周显德中,钱氏于此重建寺,移支硎山报恩寺额榜之……建炎四年,罹兵燹。元至元中重建……明隆庆中,再毁,重建。本朝康熙间修。地居北城,俗又称北寺。乾隆十六年春,皇上南巡临幸。寺旧有塔十一成,宋元丰中,经火复新,苏轼舍铜龟以藏舍利。建炎又火。绍兴间,僧大圆再建,仅九成。明隆庆时,火烬其半,郡绅严恪等修。至今存。”

北寺塔所在的“报恩寺额”,来自支硎山报恩寺,得名时间是周显德中(954-961年)。寺中之塔原来11层,经建炎兵火后,绍兴年间重修的塔是9层。

《苏州府报恩塔寺志》收录明祝允明《报恩寺功绩总纪》,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该寺从通玄寺到开元寺,再到报恩寺的变化历程:“浙西之佛刹,其最大且久者无过于苏城之报恩寺,昉于吴,废于陈隋间,复于唐,坏于唐末,再起于吴越,增辟加称于宋,三修于元,而大备于今日焉。其初通玄者,吴大帝为乳母陈氏创造而名者也。陈隋之废,以县令孙宽唐之复以僧慧頵也。其曰开元者,玄宗命天下名蓝以年号为额,而郡以此寺应诏也。大顺乾宁兵火荡之,后武肃钱王乃置开元于别地,而即故址更建兹寺,取支硎报恩旧额揭之,则报恩之名之始也。”

据1995年版《苏州市志》记载:“报恩寺在今人民路652号。据梁简文帝《吴郡浮海石象铭》称,该寺始名通玄,乃赤乌间孙权为乳母陈氏立(一说系孙权母吴夫人舍宅建)。梁武帝时僧正慧始建塔。唐玄宗时因其年号改寺名为开元。会昌间独存。吴越钱元璙迁寺至盘门内(今开元寺)。后30年复于故址建寺,移支硎山报恩寺额于此。”北寺塔位于苏州平门内。其所在地北寺(后称报恩寺),最初为三国东吴赤乌年间(238-251)孙权为报母恩所建。在进门入口处的北塔胜迹牌坊正面便有知恩报恩四个大字。厚重的石牌坊承载着历史的沧桑和孝子孙权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孙权的母亲即吴国太,大家对她应该很熟悉,因为小说《三国演义》中有一段在镇江北固山甘露寺招亲的精彩故事。

苏州是孙吴早期的政治中心。孙权还在今盘门内建造过普济禅寺。今殿宇俱废,尚存一北宋瑞光塔,见证了当时该地亦为佛法兴盛之地。佛教于东汉时传入中国,江苏第一次大量修建寺庙则是在东晋南朝时期,苏州三国时期所建的报恩寺和普济禅寺是属于较早的了。

后来随者孙权领土的不断扩大,偏居东南的苏州对于江淮一带的军事行动难以作出快速反应,已不再适合作为孙吴的政治中心。于是孙权开始了西迁,从苏州(吴郡)到镇江的铁瓮城,然后到南京的石头城、再到湖北鄂州的吴王城。最终定鼎南京,揭开了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的序幕。现在的北寺塔是经过金兵南下破坏之后于南宋绍兴年间重建的。她以独一无二的高度,脱颖于姑苏诸多宝塔之中,与虎丘塔双双成为苏州的象征。 苏州是全国保存宋代古塔最多的城市,仅市区就有5座宋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宋以前的宝塔则少有存世,这是因为宋代的造塔技术相比之前代有很大的提高。于是一大批宝塔经历了千年的雨打风吹,奇迹般地保存到了现代。

北寺塔高76米,八角九层,雄冠江南。登高可俯瞰全城风光。塔的四周尚存部分明清时期重建的报恩寺殿堂建筑。位于塔东的不染尘观音殿,俗呼楠木观音殿,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十三年,现存殿宇为明万历时重建,是苏州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

殿为重檐歇山造,面阔五楹,进深五间,内四架,前置檐廊,檐高7米,四周檐柱为抹角石柱,内柱用楠木。 观音殿南建有一长廊,陈列着目前国内最大的巨型漆雕“盛世滋生图”也称‘姑苏繁华图”,长32 米,高昂2米.。塔后有罕见的元代石雕“张士诚纪功碑”。

塔北有古铜佛殿、藏经阁。古铜佛殿曾供铜铸三世佛,单檐硬山造,观音兜山墙,梁架、脊饰具有徽州建筑风格。

藏经阁为重檐歇山楼阁式,原额梵香堂。塔东北有园,山石峭拔,水池萦回,亭榭廊桥各得其所,名为梅圃。

至于塔南临街的四石柱三间五楼木牌坊,三开间硬山顶门  厅及贴砖八字墙,则是马医科申时行祠前之物。

我在苏州的日子里欣赏吴中第一古刹-苏州北寺塔,读懂了苏州人的知恩图报的真谛所在。

苏州的寺院和佛塔数不胜数,城外最著名的肯定是大文豪苏东坡亲自打卡站台的虎丘塔,而城内的自然就是这座相传三国时期东吴大帝孙权为他母亲建造的北寺塔了。

孙权除了是称霸一方的霸主,也是一位大孝子,传说他是为了报答母亲养育之恩建的“报恩寺塔”,北寺塔可不是孤零零的一座塔,而是一整座寺庙,根据记载最早它叫做通玄寺,到了唐元年间,苏州人就响应皇帝号召,把它改名为开元寺。

直到宋朝,为了迎请佛教的圣物佛牙舍利,宋徽宗赵佶专门写了《佛牙舍利赞》一文,还赐予寺号“万岁”,这才有了新的名字“报恩万岁寺”。

而北寺塔本身的经历也着实坎坷,在“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南朝时代它就屹立在那儿,不过那时候有11层高,可惜后来被焚毁,到了北宋年间才重建起来,这时候就只有9层了。

好景不长,靖康之耻后金兵南下,不幸的北寺塔再次毁于战火,直到南宋朝廷安定后才得以重建,成为一座八面九层中国楼阁式佛塔,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规模宏大,重檐复宇,从那以后北寺塔一直是苏州古城的地标和第一高度,直到今天。也记录了我在苏州的日子里:曾多次探访为什么北寺塔也叫“报恩寺塔”的秘密。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