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1976年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
1976年,毛主席逝世,连下3道命令,不顾卫兵阻拦带枪守灵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师渂
编辑|林画
1976年,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
这个悲痛的消息很快传遍神州大地,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无不沉浸在忧伤与不舍之中。
而在此时的广州城,有一人更是悲伤欲绝,因为他与毛主席之间有着常人不及的深厚情谊,毛主席也是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人之一,他便是开国上将,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
虽然悲痛,但并没有失去冷静,下了三道命令后只身前往北京吊唁。
此时的北京城戒备森严,但是却坚持带枪吊唁、守灵,阻拦的卫兵也被他怒声呵斥。
那么,和毛主席之间发生过哪些故事?毛主席给他带来了什么影响?在这危急的关头下达了什么样的命令?又为什么坚持带枪进京吊唁?
()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一段往事。
相识、冲突、相知
1906年,出生在湖北省麻城县的一处小山村中,自幼家中贫苦的他没有钱上私塾,便也无法学习什么文化知识。
幸运的是,在8岁那一年他偶然间结识了一个拳师,老师傅看到身体素质卓越,又能吃苦,便把他带到了嵩山少林寺学习武功,也得以练就了一身的好本领。
学成归来,在家乡也有了一定的名气,但在那个混乱不堪的年代,哪怕有一身武艺,也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家人的命运,他们一家依然不时地受到当地地主的欺压。
终于,忍无可忍,出手反击,只是没想到下手过重,一下子把地主的儿子给失手打死了,没办法,为了躲官司,只能再一次背井离乡。
乱世之中,的一身本领也终于得以施展,他很快被军队的人看中,加入了直系军阀吴佩孚的部队。
但在这支部队中,始终感觉不舒服,因为他从底层出身,深知老百姓的疾苦,痛恨来自上层的压榨,所以十分厌恶军阀习气。
所以在后来,他响应了广州国民政府的号召,加入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中,而在这个过程中,他又接触到了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这使得他豁然开朗,在1926年9月加入了中国。
之后,他在长征中屡屡立下功劳,在红军之中也有了一定的名气,战士们都知道有一位这样武艺高强的同志。
而他与毛主席的初次相识则发生在1935年。
其实一直以来,都十分敬仰毛主席,他一直很想见见红军之中的这样一位能人。许将军一生酷爱指挥战斗,他想知道是哪一个人物可以指挥军队完成了诸如四渡赤水这样的战争奇迹。
而毛主席也早听说了的大名,1935年,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两个人也终于得以见面。
刚一照面,毛主席就激动地握住了的手:“我早就听到过你的名字,但一直没见到你这个人,你的名字是哪几个字?”
为什么毛主席会有这样的疑问?原来,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三个字,并不是许将军原本的名字,刚出生时,他的父亲给他取的名字是“许仕友”。
仕代表着仕途,但并不喜欢这个名字,受过欺压的他最痛恨的就是地主官僚,他想为大众百姓发声,为革命战士发声,所以把名字改成了“许士友”。
而毛主席听了他的解释后笑了笑,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好是好,不过,咱们能不能商量一下,再改一个字,把战士的士改成世界的世好不好?叫,做世界人民的朋友,我们这次北上抗日,眼光就要远一些,要放眼世界嘛!”
听了不禁赞叹道,主席的格局和胸怀确实大啊,便欣然的接受了这个名字,之后,他与毛主席时常交流,两人的关系也更加地紧密了。
然而,一件事的发生却让两人之间有了些不愉快,甚至发生了冲突。
1936年,受人连累而入狱。
在牢房中,的暴脾气又一次发作了,居然大骂起了毛主席。其实他的本意并不是对毛主席有很大的意见。
而是因为毛主席此时已经是军队的最高领导人,他希望用这种方式引起上级的注意。
毛主席听闻这个消息后觉得十分震惊,自己虽然对算不上知根知底,但他并不觉得是这样的人,这其中一定有什么隐情。
于是毛主席便亲自来到关押的地方拜访,虽然自己是军委主席,但在面前他完全没有架子,一上来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他脱下自己的帽子,鞠了三个躬,说道:“许师长,这些天让你受皮肉之苦了。”
有些震惊,没想到毛主席竟是如此的谦逊,但此时的他还在气头上,一定要讨个说法,便从炕上跳下来叫嚣,甚至还向毛主席挥了拳。
旁人见状不妙,赶忙把两个人给拉开了,而原本带着友善态度来的毛主席此时也有些气愤,很快离开了。
主席走后,越想越后悔,明明刚才已经给了自己台阶下了,自己这驴脾气一上来,把一切都毁了。
但他还是低估了毛主席的胸怀,离开后的毛主席并没有记这一次的私怨,而是很快地冷静下来,着手调查的详细情况。
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后,毛主席认识到是一个勇敢、正直、革命理想坚定的战士。
有了这样的结论,自然是要给一个新的交待了,毛主席便差人告诉他的事情调查清楚了,自己要接见他。
为了表示信任,毛主席甚至答应了希望带枪赴约的要求。
这下子,轮到有些惭愧了,虽然他以前就一直十分敬仰毛主席,但此次的事件才让他意识到毛主席是一个真正谦逊、智慧、勇敢无畏的人,一个真正的伟人。
见到毛主席后,扑通一声跪倒在面前,说道:“主席,俺错了。”说罢,掉下眼泪来。
这眼泪里,既有重获自由的激动,又有这些日子来的辛酸,更有士为知己者死的慷慨与激昂。
从此之后,毛主席和成为了真正的挚友,关系也日渐密切,两人真正从相识发展到了相知。
良师益友
让我们把时间的指针再次拨回1976年,毛主席去世后,在第一时间就得到了消息,顿时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
但悲痛的心情并没有影响的判断能力,身为广州军区司令员的明白第一要务就是维护稳定。
所以在离开广州进京吊唁之前,连着下了三道命令。
第一条是强调了部队的调动权,确保自己离开期间不发生任何的异动。
第二条是向手下的将领们交待了具体的维护地方稳定的注意事项。
第三条则没有什么特殊,像往常一样布置了日常工作。
由此可见,毛主席对于的信任是有道理的,即使在危急时刻,他依然能够保持冷静和理性,不愧是广州军区的司令员。
工作上的事情交代完后,也正式踏上了前往北京的路途,四下安静之后,终于无法抑制自己的悲伤心情,失声痛哭了起来,而在泪光中,多年来的一幕幕在他眼前出现。
1936年,在毛主席面前跪下诉说衷肠后,主席很快走上前,把搀扶了起来,说道:“许师长,我们是不打不成交啊!”
紧接着又补充道:“许师长,你的出身我了解,你的性格我喜欢。都说文武打天下,可我毛主席是文人,没有你这武将,一个巴掌拍不响哦。”
从此之后,就真正成为了毛主席的左膀右臂,他曾经说过,只要是主席的命令,哪怕上刀山下火海,他也绝不含糊。
毛主席自然不会让他上刀山下火海,但是艰巨的革命工作和战斗任务正等着去完成。
次年,全面抗战打响,毛主席深知的战斗经验和指挥能力,而也主动向毛主席提出了要到前线“杀敌建功”,毛主席则欣然地“放虎出山”。
这一员虎将出山后没有辜负毛主席的期望,果然是屡立战功,在战场上指挥部队英勇地抗击着残暴的日本侵略者。
只是这一去,两人竟有11年没能在见面。
但毛主席一直没有忘记自己手下的这员虎将,每一次取得胜利或者是遭遇战场上的挫折,他都会亲自草拟电报来问候。有一次还专门差人给带去了陕北的名酒和茶叶。
解放战争爆发后,也是辗转各地作战。到了1948年,战争来到了决战的关键时期,毛主席在研究如何发动对济南的战役从而解放山东全境。
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执行这种规模大城市的攻坚战,此战的战果在战略上来说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一旦战胜,山东全境基本宣告解放,且此次攻打大城市战役的经验便可以推广开来,而且对于全军的士气也是一次很大的鼓舞。
在这样的背景下,毛主席自然想到了时任山东军区司令员的。他找到了刚刚结束了豫东战役的王建安,希望他可以和精诚合作。
“人言两雄难并立,我则说孤掌难鸣。你们两人的手要击响,同心协力,那我们的战士才会跟随你们去赴汤蹈火!”
王建安和都深知这其中的道理,的军队此时兵力和装备都比不上对面的敌人,但为什么能连战连捷?靠的就是互相信任、合作以及一股子信念。
攻打济南的计划经中央军委批准后,十分兴奋,可谓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好,济南早该打了!”
其实对于这一计划,早已是胸有成竹,战斗一开始,他就使出了自己经典的“牛刀子”战术,在外围阵地迅速撕开了一个口子,直插济南城内要害。
等高层原本以为济南城可以守一个月以上,因此迟迟不肯撤出城内的兵力,但在王建安、等名将的浴血奋战下,仅8天时间,战斗就宣告结束。
济南城内的山东省政府主席王耀武被活捉,手下11万部队全军覆没,或被消灭,或被俘虏。
而这一战也使得高层和国际上的各个势力认清了此时中华大地上正在发生的故事,只要想,他们就有资格和能力与任何人任何军队作战,的士气则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陈毅元帅在得知济南城下发生的荡气回肠的大胜仗之后也是兴奋异常,提笔写下了豪情万丈的诗篇:“鲁南大捷催战鼓,许是英雄猛如虎。今日西进战胶济,泉城活捉王耀武。”
而在后来谈到此次大捷时却十分谦虚,他总说:“我是按照主席的指示指挥打仗的。毛主席了解我,信任我!”
除了在工作方面毛主席和互相信任、帮助之外,在爱好方面,毛主席也是经常提点。
由于家境原因,从小就没有上过学,仅有的一点文化知识还是革命期间在部队里学习的,自然不太能上的了台面。
毛主席就经常在这一方面指导。1973年,在接见各大军区负责人时毛主席就问是否有读过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说自己是读过的。
但是毛主席却笑着摇了摇头,说道:“《红楼梦》要看五遍才有发言权,要坚持看五遍。中国古典小说写得最好的是《红楼梦》,你们要搞点文,文武结合嘛!你们只讲武,爱打仗,还要讲点文才行啊!文官务武,武官务文,文武官员都要读点文学。”
任军区司令的平日里工作十分繁忙,抽出一点时间来读书不容易,更何况还要读五遍,但是答应了主席的事情总是要做到的。
于是,他便想了一个办法,托朋友的关系找到了南京大学中文系的教师吴新雷,由他帮助整理了一本五万字的精简版。就这样,算是真正读完了五遍红楼梦。
多年以来的革命友谊对于毛主席和来说是弥足珍贵的,而毛主席对来说更是良师益友一般的存在。
带枪吊唁
到达北京后,直奔人民大会堂,在那儿刚刚设立了毛主席的灵堂,强忍着悲痛,在很短的时间内到达。
而他的身上此时正带着一把配枪,这是当年解放战争时期从的一个军长手中缴获的,多年来他一直视若珍宝,一刻也不离身。
中央决定,政治局委员要轮流为毛主席守灵,而等到进入时,却被卫兵拦住了。
“首长,进去不能带枪。”很明显,的意图被识破了。
但他却丝毫没有慌张,怒目圆睁,对着这个卫兵说道:“我为什么不能带枪进去?”
卫兵则有些紧张,解释道:“中央有规定。”
“哪个中央规定的,我这个中央政治局委员怎么不知道?”气势汹汹。
见此情景,卫兵们也不敢再过多阻拦,便放进去了。
主席已经离去,但对于来说,几十年的往事依然萦绕在他的心头。
回到家后,止不住得嚎啕大哭,然后把各种画报或者报纸上毛主席的照片都剪下来收集好,然后把自己卧室四周的墙壁都贴的满满的。
再一个人木讷地坐在房间的地板上,四处张望,一言不发,一待就是一整天。
多年以后,身边的人道出了他这样做的用意。把毛主席的照片贴满四周,就好像毛主席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依然打量着他。
而他坐在地板上则可以继续和自己最敬仰的毛主席对视、交流着,就像二人在多年来一直做的那样,仿佛时光从未带走一些什么。
结语
出身贫苦的无疑是悲惨的,受尽了压迫,见证了太多的人间惨剧。
但他无疑又是幸运的,有着一身好武艺,接触到了自己认可的信仰并一生为之战斗,又碰到了毛主席这样知人善任、心胸宽广的领袖。
在革命年代中,正是有着这样的领袖和战士们,才带领着全体的中华儿女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凶狠的敌人,重新矗立在世界之林。
铁汉亦有柔情,毛主席逝世之后,掉下的眼泪和亦然前往吊唁的身影,正是对这一段燃烧的辉煌岁月最好的见证和纪念!
参考资料:
和毛主席由冲突到和解 初见小白 政府法制 2011-05-10
毛主席去世,的反应 陈冠任 百年潮 2016-01-04
带枪吊唁毛主席 方喜保 湘潮 2006-04-05
和毛主席的难忘情谊——写在上将百年诞辰之际 崔向华 军事历史 2006-05-01
毛主席让读《红楼梦》 王春南 红楼文苑(2012.3) 2012-09-01
:一生最敬毛主席 鹤翔 党员干部之友 2006-01-05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