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静文的八字(廖静文的年龄)

廖静文:23岁嫁51岁徐悲鸿,30岁丈夫去世,她终身未嫁
1953年9月26日,著名画家徐悲鸿因突发脑溢血而病逝。
事发突然,身为妻子的廖静文没有丝毫的心理准备,她抱着徐悲鸿冰冷的身体一言不发,眼神空洞,似哭非哭。
直到从徐悲鸿身上掏出三颗糖果后,廖静文才情绪失控,崩溃大哭。
原来,每次徐悲鸿开完会回来,都会带上三颗糖果,两颗给嘴馋的孩子,一颗给廖静文。
而今天也是个稀松平常的日子,却不想徐悲鸿骤然离世,让人猝不及防。
从今往后,她再也享受不到徐悲鸿带来的甜了。
与此同时,过往的岁月也开始在廖静文的脑海中不断地放映着。
她想起当年徐悲鸿为了找到自己,在码头上狂奔,找到她后说了一大堆挽回的话;她想起自己前脚刚从重庆跑到成都,徐悲鸿后脚就马不停蹄地前来寻她。
当时下着瓢泼大雨,车不便前行,徐悲鸿一个人步行了四十华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跨过泥泞,风雨无阻来到她的身边……
想至此,廖静文感觉自己的心都要碎了。
徐悲鸿一生中有过三个女人,廖静文是她法律上的第二任妻子,也是陪伴他最短的,却是最痴情的一个。
徐悲鸿去世时,廖静文刚好三十岁,早年丧夫,她并没有改嫁,一生都在为这份爱甘之如饴地付出。
有人觉得她傻,有人觉得她完全丢了自我,身上没有独立女性的魅力,一辈子都在借徐悲鸿的光发亮,也有人觉得她听从了自己的内心,无悔自己的选择就行。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廖静文,走进那个秉持“为悲鸿生,为悲鸿死”理念的女人。
命运安排下,注定的相遇
1923年,廖静文出生在湖南长沙县双江镇团山村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看着襁褓里的婴儿,当下就说,不求她大富大贵,只希望她能够安安稳稳地度过此生。
虽然出身普通,但廖静文还是得到了接受教育的机会,她先后在长沙十一小学、周南女中求学,在校期间曾积极参加抗日文艺活动。
与徐悲鸿相遇的这年,廖静文刚好19岁。
彼时,他们的身份有着巨大的差别,一个是普通女学生,一个则是名满全国的画家,但命运却让他们交织到了一起。
1942年,徐悲鸿在报纸上刊登了中央美术学院招聘图书馆管理员的广告,廖静文正好看到了这则消息,顿时觉得无比激动,于是决定去碰碰运气。
当时的面试官恰好是徐悲鸿本人,怯生生的廖静文和气场强大的徐悲鸿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彼时他47岁,两鬓花白,她19岁,嫩得如同一块豆腐。
见多识广的徐悲鸿抛出一个问题:“你为什么想要来这里工作?”
涉世未深的廖静文耿直地说出了实话:“我想去重庆上大学。”
徐悲鸿佩服她的远大志向,欣赏她的真诚不隐瞒,当即一拍板,决定留下这个女孩。
那时候的录取比例是40∶1,本来廖静文不抱希望,还想着若是被拒绝就回老家,不曾想无心插柳居然柳成荫,她以第一名的成绩,成功被录取。
从此,廖静文就过上了帮徐悲鸿整理作品的日子。
这一场相遇,似乎是命中注定,只不过当时二人都不知道,爱情会在彼此心中生根发芽。
爱情一波三折,剪不断理还乱
工作期间,因为长时间的朝夕相处,他们之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面对突来的爱情,年长的徐悲鸿更加主动,他时常以各种理由约廖静文去乘船观赏夜色,敏感的廖静文,自然也察觉到了徐悲鸿的用心。
虽然他们之间有着二十多岁的年龄差,但廖静文早就被徐悲鸿的才华和人格魅力征服,于是她决定飞蛾扑火,接受徐悲鸿抛来的橄榄枝。
在此之前,徐悲鸿已经经历过一段破碎的婚姻和一段婚外恋,此时的他更渴望和珍惜眼前有一个女子可以和自己共白头。
于是,这段恋情发展得非常顺利,两个人很快就认定了彼此,廖静文更是下定决定,此生非徐悲鸿不嫁。
不久后,廖静文决定带“男朋友”见家长,不料廖静文的父母怒不可遏,拒不承认这个女婿。一来是两人有着28岁的年龄差,都可以当父女了,二来是因为徐悲鸿只是和妻子分居,没有正式离婚,在法律上属于“有妇之夫”。
而且当时的蒋碧薇听说徐悲鸿有了新欢,愤怒之下她直接写信给廖静文的姐姐和父亲,对廖静文进行羞辱,给廖静文扣上了“小三”的帽子。
廖静文的父亲立马对女儿进行了教育:“一个人虽然不能流芳百世,却也不能遗臭万年。”
廖静文承担不起这种羞辱,于是给徐悲鸿留下一封信,头也不回地走了。
徐悲鸿这才意识到廖静文对自己有多重要,他飞奔到码头,拦住去意已决的廖静文,深情款款地对她说道:“放心吧,我一定会离婚娶你。”
一句话,让廖静文泪如雨下,随后两人紧紧相拥,吸引了无数人驻足观看。
但蒋碧薇并不答应,选择能拖延就拖延。
迟迟等不到结局的廖静文,带着绝望的心情和徐悲鸿断绝往来,并考入成都的一所大学,一走了之。
但徐悲鸿并没有就此放弃,廖静文前脚刚走,他后脚就追到了成都,这番举动让廖静文感动不已,刚掐灭的爱情火苗又熊熊燃烧起来。
两人到处游玩写生,好不惬意,看着年轻的廖静文,徐悲鸿也觉得自己仿佛回到了少年时代。
徐悲鸿喜欢画马,廖静文就在一旁静静陪伴他,他们之间有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
但好景不长,由于徐悲鸿多次在成都和重庆间往返,身体吃不消,不久后就病倒了。
心急火燎的廖静文干脆直接请假,以便照顾徐悲鸿,到最后居然放弃学业,直接呆在了重庆,事无巨细地照料徐悲鸿。
徐悲鸿感动不已,铁了心准备离婚。
蒋碧薇听到这个消息后,悲从中来,想到徐悲鸿早已和自己没了共同语言,功成名就后,他的身边相继出现了孙多慈、廖静文,自己又何苦不放手?
但想到自己从18岁开始,就不顾家人的反对,跟着徐悲鸿过上了颠沛流离的日子,从来没真正享福过,如今他功成名就就要甩掉自己,蒋碧薇心中就愤愤不平。
于是,她狮子大开口,要求徐悲鸿给她一百万,作品一百幅,古画四十幅,外加每月收入一半。
为了尽快和蒋碧薇撇清关系,徐悲鸿一一答应了,还登报告示众人:徐悲鸿与蒋碧薇女士因性格不合,已断绝同居关系八年有余。
至此,徐悲鸿和蒋碧薇的恩恩怨怨终于画上了句号,虽然付出了很多钱财,但徐悲鸿无怨无悔,因为此时他的心里只有廖静文,那是多少钱都换不来的真爱。
三天后,徐悲鸿登报高调宣布自己再婚的消息。
这年,徐悲鸿51岁,廖静文23岁,这段相差28岁的婚姻,拉开了序幕。
疾病和贫穷,足以摧毁一个人
在世人眼里,嫁给知名画家,廖静文的后半生应该衣食无忧了,然而真实情况却是大相径庭。
婚后的廖静文背负起了千斤担,因为徐悲鸿年岁已高,且因为长时间超负荷工作,身体早已亮起了红灯,年轻的廖静文就不分昼夜地照顾他。
而且,他们的经济条件也很一般,因为年轻时的徐悲鸿没有储蓄的习惯,经常花钱如流水,购买各种国宝,还经常散尽千金帮助其他人。
而离婚后的徐悲鸿,还要满足蒋碧薇开出的条件,所以他们的日子过的捉襟见肘。
为了生活,徐悲鸿常年累月的工作,本就不健康的身体更加糟糕了,他突然患上了高血压和肾炎,被紧急送完医院。
医生告诉廖静文:“要提前交一个月的住院费和伙食费。”
廖静文顿时傻眼了,她没有正式的工作,自然没有收入来源,而徐悲鸿更无长物,那些珍贵的字画,一时间也很难变成现金。
为此,廖静文只能到处筹集钱,急得一夜间仿佛苍老了很多。
为了省钱,廖静文开始节衣缩食,徐悲鸿吃剩的饭菜她都舍不得扔,直接就着眼泪默默往下咽。
徐悲鸿看着妻子跟着自己过着艰难的生活,心里很难过,只希望身体快点好起来,能够为妻子分担。
然而,这个愿望终究没有实现。1953年,徐悲鸿猝然与世长辞,享年58岁,此时他们刚结婚七年,徐悲鸿就扔下了年轻的廖静文和年幼的孩子,撒手人寰了。
徐悲鸿的猝然离世,让廖静文无比悲痛,但擦干眼泪后,她很快就变得坚强起来,并做了一个重大决定。
廖静文知道,徐悲鸿一生视艺术为生命,所以她要继承他的遗志。于是,在自己经济尚且不宽裕的时候,廖静文就决定,将徐悲鸿留下的遗作和收藏的艺术品,全部无偿赠送给国家文化部。
这个决定一经宣布后,就惹来了亲朋好友的反对,大家都觉得她疯了,纷纷劝她多为自己和孩子考虑。
但廖静文却决心已定,她认为这些作品中饱含了徐悲鸿对国家和人民的爱,是他耗费大半生心血换来的,她不能占为己有,只有把它们献给国家,才能发挥出它们最大的价值。
徐悲鸿去世这年,廖静文刚30岁,但她之后半生都没有改嫁,一直以徐悲鸿遗孀的身份,活在人世间。
而为了写好《徐悲鸿传记》,她还专门走进校园去读书,之后还担任徐悲鸿纪念馆馆长等职位,可以说她的一生,就是为徐悲鸿而活。
2015年,廖静文在北京的家中安详地闭上了眼睛,享年92岁。
纵观廖静文的一生,有人觉得她丢了自我,也有人觉得她痴情至极,真心一片。
不管是哪一种,总之,徐悲鸿遇到廖静文,是徐悲鸿之幸,廖静文遇到徐悲鸿,人生却经历了大起大落,但相信她无怨亦无悔。
而徐悲鸿去世后,在廖静文的安排下,丰富的遗产得到了妥善的处置,廖静文这种“化小爱为大爱”的格局,让很多人肃然起敬。
一直以来,她都坚定地走自己的路,从不在乎外界的评价,看似无奈,实则潇洒。
【参考资料】:《徐悲鸿一生——我的回忆》•廖静文
作者:一钒
责编:沐阳
徐悲鸿因不满发妻,便给儿子起了个晦气的名字,7岁那年果然出事
提到徐悲鸿的子嗣,大家都会想到蒋碧薇与廖静文为他生下的两对子女。
长子徐伯阳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长女徐静斐考入安徽农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次子徐庆平留学归国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次女徐芳芳在美国深造并多次在海外举办徐悲鸿画展。
子女们都学有所成并在艺术方面颇有造诣,称得上是真正的书香门第、艺术世家。
但却鲜少有人知道徐悲鸿真正意义上的长子——徐吉生。
吉生原名劫生,寓意“遭劫而生”,这个晦气的名字包含着徐悲鸿对这个孩子的不喜,也似乎冥冥之中注定了这个孩子未来的命运之多舛。
1920年,劫生果真遭劫,染病夭折,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七岁。而此时的徐悲鸿正在法国留学,与第二任妻子蒋碧薇比翼双飞,一同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
徐悲鸿
劫生的悲剧也是那个年代包办婚姻的悲剧。
徐悲鸿从小显露出绘画天赋便跟着父亲徐达章学习绘画,十几岁就跟随父亲在附近的村镇卖画补贴家用,也算小有名气。
后来徐悲鸿凭借出众的技艺,在宜兴女子学校谋得教员一职,结识了蒋兆兰和其女婿程伯威。
蒋兆兰非常惜才,对徐悲鸿颇为看重,常常邀请他来家里畅聊人生书画。慢慢地,徐悲鸿成了蒋家的常客。
蒋碧薇
有一天,徐悲鸿不经意瞥见在房间里静静读书的女子,那是蒋兆兰的侄女,蒋家的二女儿蒋棠珍,也就是徐悲鸿未来第二任妻子蒋碧薇。
那时她梳着时髦的短发,穿着裁剪得体的旗袍,衬出窈窕的身姿,让徐悲鸿眼前一亮,从此再也无法忘记。
自此徐悲鸿来蒋家的次数愈发频繁,两人一来二去便熟络了起来,蒋碧薇直爽泼辣的性格深深吸引了他,两人聊得倒也投机。
蒋夫人看着在窗前聊天的二人,有些惋惜地摇了摇头,对丈夫道:“若是棠珍没许给查家就好了。”
蒋碧薇
蒋碧薇也被徐悲鸿的才气所折服,经常在父母面前夸赞徐悲鸿,蒋父蒋母不得不告诫女儿保持距离。
想到自己已经许配人家,蒋碧薇只能暗自垂泪,责怪命运不公,让芳心暗许的两人有缘无份。
徐悲鸿渐渐发现蒋碧薇对自己的疏远,知道她已经许配给苏州查家后痛苦万分,他能感受到蒋碧薇是喜欢自己的,但二人都无法改变这个事实,只好断了联系。
蒋碧薇
没过多久,十七岁的徐悲鸿也逃不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式婚姻的束缚,被迫娶了一个父母相中的女人。
有着新思想的徐悲鸿自然对这种陋俗十分厌恶,曾试图反抗,但逃跑未遂,加之父亲病重,他也不得不妥协让步,娶了这个妻子。
这位待嫁闺中的女子没有接受新思想的洗礼,并不会反抗父母安排的婚姻,在她的眼中父母包办的婚姻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婚姻是那时女子一辈子的大事,她与其他女子一样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也许正想象着未来幸福的婚姻生活。
丈夫在外养家糊口,妻子做好饭菜等着丈夫回来一起享用,饭桌上丈夫还会绘声绘色地与妻子讲述白日里有趣的见闻。
未来他们还会有可爱的孩子,孩子一定也会继承父亲的艺术天赋。
想到这里,她不禁红了脸,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此时,她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未成婚的丈夫厌恶至极。
徐悲鸿
成婚后,这位包办的妻子为徐悲鸿的才华所折服,深深地崇拜着自己的丈夫,但是她小女儿般的美梦却没有变成现实。
徐悲鸿对这个从小在旧思想中长大的妻子充满不屑、鄙夷之情。
她争吵时的退让、平日里对丈夫与公婆的唯唯诺诺,都让徐悲鸿更加厌恶这个在别人眼里“温良恭顺”的妻子。
徐悲鸿喜欢的是接受西方思想教育,思想前卫有个性的新时代独立女性,也就是蒋碧薇那样的女性。
每当作画至夜深人静之时,他常常会想,若他娶的是蒋碧薇会是怎样?
他应该每天都迫不及待地回家,笑着与她分享身边的趣事,听一听妻子的点评。
想到蒋碧薇,徐悲鸿不禁苦笑叹了口气,收了思绪继续作画。
徐悲鸿画像
察觉到丈夫的冷落,妻子有些心慌意乱,不由得想是不是自己哪里做的不够好?
她认真操持家务,把家里的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是公婆眼里标准的好媳妇,尽管如此,却依然换不回徐悲鸿一个笑意或是一句赞赏。
就在妻子渐渐心灰意冷之时,一个好消息又重燃了她的希望,她怀孕了!
这是她与徐悲鸿共同的孩子,又是丈夫第一个孩子,他应该也很期待吧。
这个消息于她来说就像沙漠之中濒临渴死之人突然得到一捧清泉,饮完之后又充满力量继续寻找沙漠的出口。
她细心孕育着肚子中的小生命,满心欢喜地期待新生命的到来可以改变这个家冰冷的现状。
每当徐悲鸿外出工作,她就会在空荡的房子里一边等着丈夫一边温柔地抚摸着自己显怀的肚子,祈祷宝宝平安降生。
徐悲鸿
怀胎十月,一朝分娩。1913年的一天,这个满含母亲希望却又不被父亲期待的孩子呱呱坠地。
家人围着刚出生的奶娃娃打转,家里洋溢着和谐与幸福的气息。
这时的徐悲鸿就显得格格不入,他面无喜色,分毫没有初为人父的激动与惊喜。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不管是古代还是近现代,给新生儿起名都是一件大事。
当新生命诞生,父母会花费很多心思,综合很多方法来给孩子起一个朗朗上口、寓意深远的名字,诗词歌赋、周易五行均广受欢迎,不但如此,取名时还要避开取名的忌讳。
家人看着哭声嘹亮的孩子,便让徐悲鸿给他取个名字。
“劫生。”徐悲鸿冷冷说道。
劫难横来,遭劫而生。
对徐悲鸿而言,这个孩子只是他劫难般的婚姻的牺牲品,恨屋及乌的情绪也自然发泄到了襁褓之中的婴儿身上。
徐悲鸿的父亲闻言大怒,一个父亲怎能给自己的儿子取如此不吉利的名字,简直荒唐!
他让徐悲鸿赶紧给孩子换一个吉利的名字,没想到徐悲鸿却不愿。
见他如此执拗,徐达章便只能给孙儿改成谐音“吉生”,讨个吉利。
徐悲鸿
徐悲鸿的妻子刚刚生产完身体虚弱乏力,意识模糊间听到丈夫为孩子取的名字死如死灰。
原来他并不像自己一样期待着这个孩子的到来,一时间,她已经失去了言语的力气,原来就算得到了清泉也走不出这沙漠。
两串绝望的泪珠从她的脸颊滚落,甚至没有人注意到。
吉生的到来让两口之家变成三口之家,本来生活可以渐渐回归到正轨。
但偏偏此时徐悲鸿的父亲徐达章病重垂危,家里的氛围又一次变得凝重。
为了给父亲治病、挑起养家糊口的重担,徐悲鸿不仅在学校担任图画教员,平日里也更加努力地作画卖画。
徐悲鸿的妻子不再期待自己的丈夫转变态度,每日忙着照顾儿子和病重的公公。
1914年,徐达章去世。
徐悲鸿还未从父亲离世的悲痛中痊愈,妻子的身体也每况愈下。
自从生完孩子,她的眼中不再有年少时的光芒,不再对生活抱有多余的幻想,不久后积郁成疾,在他们成婚后的第五年郁郁而终,至死她都想不通为何丈夫厌恶自己至此。
蒋碧薇
而后来关于徐悲鸿的传记中都鲜少提到这个缘分浅薄的发妻,不知道看到尚且年轻的妻子离世徐悲鸿会不会有一丝懊悔与愧疚。
临终前,看着年仅三岁的儿子,她心中充满不舍,只盼望丈夫能善待吉生。
随着吉生慢慢长大,徐悲鸿渐渐发现这个不被自己待见的儿子着实有些绘画天赋,他欣喜至极,想让儿子继承自己的衣钵,开始亲自指导儿子。
但是没过多久,为了追求更高的绘画水平,徐悲鸿考虑良久还是决定把儿子放在老家,自己背井离乡来到上海学习。
只身来到上海后,徐悲鸿在好朋友的帮衬下,考入法国天主教会主办的震旦大学,也就是后来的复旦大学法语系,兼顾绘画与法语学习,为以后留学法国做准备。
徐悲鸿作品
在这期间徐悲鸿认识了许多著名的油画家如周湘、高奇峰、高剑父,在画作上得到了他们的赞许和指点,进而坚定了留学深造的打算。
他还结识了维新派领袖康有为,深受赏识。在康有为的支持下,徐悲鸿获得赴日本东京深造美术的资助资格。
得到赴日深造资格的徐悲鸿非常开心,开心之余,他又想起了多年来一直在他心底的女人蒋碧薇。
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邀请蒋碧薇与他一起东渡日本。
与其说邀请,不如说私奔。
蒋碧薇收到徐悲鸿的消息时又惊又喜,一方面她的内心非常渴望再次见到徐悲鸿,但另一方面又碍于与蒋家定下的婚事,因此她十分纠结。
就在蒋碧薇犹豫之时,她的未婚夫查紫含在考试中企图作弊被抓,闹出不小的动静。
生性直爽要强的蒋碧薇鄙视这种不磊落的作风,又怎会嫁给自己鄙视之人。
再三思量过后,蒋碧薇还是决定答应徐悲鸿,偷偷与他一同赴日学习。
虽然这悔婚的举动让查家非常不满,也对蒋家产生了一些影响,但是蒋父蒋母想若是宝贝女儿能真的找到幸福,他们也认了。
蒋碧薇来到上海后,徐悲鸿送了她一只刻着“碧薇”的水晶戒指,这就是蒋碧薇名字的由来。
从此,蒋棠珍便改名蒋碧薇,并一直用着这个徐悲鸿给她起的名字。
碧薇,碧绿色的玉石与薇菜,是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徐悲鸿的发妻永远也不会知道原来他给心爱之人取名也是有美妙的寓意的。
蒋碧薇与徐悲鸿
在日本的两年,徐悲鸿饱览了公私收藏的大量珍品佳作,深切地感受到日本画家能够会心中国文人画的不同之处。
同时,他也与蒋碧薇如胶似漆地生活着,完全忘记自己的儿子吉生还远在家乡。
徐悲鸿从日本归国后声望逐渐提升,受聘为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
1919年徐悲鸿又携蒋碧薇赴法国留学,考入巴黎国立美术学校学习油画、素描等,并游历西欧诸国,观摩研究西方艺术佳作。
随着学习的深入,徐悲鸿的技艺也水涨船高。留学4年后,徐悲鸿的绘画水平已经达到可以与欧洲同期的艺术家相媲美的地步,其油画作品《老妇》入选法国国家美术展览会。
距离国内万里之远,又是事业的上升期,他根本无暇顾及在老家尚且年幼的吉生。
吉生长大后也常常会疑惑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都有父母陪伴,自己却没有。
祖母禁不住他的软磨硬泡便告诉了他,他的父亲是个画家,去日本留学了。
过了两年又告诉他,父亲又去法国留学了。
吉生心想,他的父亲能去那么多地方留学一定是个很厉害的人物,便常常缠着祖母讲父亲的故事。
徐悲鸿作品
听完父亲的故事,吉生便会像别的小朋友一样炫耀,“我父亲是个厉害的画家!”
“我们怎么没见过,你骗人!”
虽然依然有小朋友嘲讽他,但吉生并不在乎,他一直以父亲为榜样,刻苦练习画技,盼望着父亲回来的时候可以夸奖他勤奋。
可是他最终还是没有等来父亲的一句夸奖,甚至都没有见到父亲。
1920年,七岁的吉生不幸感染天花,不治而夭。应了那个不吉利的名字,果然遭了劫难。
而此时,徐悲鸿正在法国拜著名画家达仰为师,登上他艺术生涯更高一个台阶。
旅欧回国后,徐悲鸿继续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大作,多次在海内外举办画展,成为名副其实的著名艺术家。
徐悲鸿与齐白石
徐悲鸿确实是一个好的画家,但是对于徐吉生来说,他却不是一个负责任的好父亲。
在病重垂危之际,徐悲鸿常常会想起那个还未来的及长大成人的长子,他甚至没有好好照料过儿子,若是他顺利长大应该会很像自己吧。
徐悲鸿眼含热泪,非常后悔年少时冲动之下给儿子起的不详的名字,让无辜的孩子遭遇不幸,成为封建婚姻制度大厦倾倒的牺牲品。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