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六月寅时(2021年6月寅日)
六月又称小恶月?农村老农说“六月三寅,粮价伤人”,是咋回事?
如今时间已走至农历六月,六月虽不如五月有隆重的端午节,其实六月的节日也并不少。六月初一的半年节,在过去那可是与春节相媲美的,隆重程度绝不亚于端午节。此外,入伏节、六月六姑姑节,也是六月的主要节日。
一:六月为啥被称为小恶月?在过去的农村,五月常被称为“恶月”或“毒月”,因为季节由暖变热,阴阳转换,地球磁场会对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同时,五月又是五毒的活跃日,俗话说:五毒醒,不安生,五月因此被称之为“恶月”,并产生了很多禁忌。
五月不起屋,五月不晒衣,都是农村常见的习俗,甚至连五月生子都是不吉利的。元好问在《遗山集》中写道,“赴官者不敢发,生子者不敢举”,著名的例子就是古代的孟尝君。
孟尝君因为生在五月初五,逢了恶月恶日,被其父下令丢掉,幸亏其母念骨肉情深,偷偷寄养,才有了后面的声名鹤起。
古代人对五月怀有敬畏之心,五月是不能杀生的,甚至连酒肉都要戒掉。白居易就在诗歌中这样描述:“仲夏斋戒日,三旬断腥膻”。
下面,我们再说说六月。
六月因其与五月携手相连,所以六月也被称之为“小恶月”,有六月不搬家的禁忌,主要原因与三伏酷热有关。初伏、中伏,小暑、大暑皆聚于此,六月为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所以,又被称之为“烦暑月”,处在闷热潮湿的环境中,人们的心情会烦躁不安。而经受了炙热阳光的曝晒,大地上的万物像被烤焦了一半,由此,又被称为“焦月”、“伏月”,“遁月”,人们是要躲避的。
二:“六月三寅,粮价伤人”是什么意思?我们知道,在古代的历法中,干支历是较常用的记时方式,这寅就是12地支中的第3位。12地支中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与十天干中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相互组合,才有了六十一甲子的说法。
六月三寅,说在六月份出现了三个带寅的日子。这里,估计有人说十二地支轮换三回,不需要整整36天吗?而这超出了一个月的总天数。其实,它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那就是一旦寅在月初出现。比如,六月初一为带寅的日子,则只需要25天就可以轮三回。
所以,六月三寅是一种特殊的情况,至于和粮价伤人相联的,则是人们在长期劳动中的一种经验总结。人们发现六月出现了三寅,那年景一定不会太好,粮食因自然灾害而减产,粮价昂贵很伤人。
三:2021年的六月到底有几寅?查看老黄历,我们可以看到,从六月初一的己未日开始,六月初八才出现了第一个寅日(丙寅日),这也标志着这个月是不可能有三个寅的,所以,直到六月二十日才出现了第二个寅日(戊寅日),所以今年的六月只有两个寅,让很多人放心,年景风调雨顺,不会出现粮价高而伤人的情况。
实际上,人们对于将五月和六月称之为恶月的说法,源于古代的科学技术并不发达,而粮食种植更多依靠老天吃饭。如今,随着人们思想认识的提高,以及科学种植技术的普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很难出现因粮价高而吃不上饭的情况了。#三农知识分享家##精勤农民线上学习节#
朋友们,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六月啦!请注意防范这些传染病!
六月健康提示
6月,气温逐渐上升渐入夏季,降雨也随之增加。新眉儿提醒您,请小心以下几种高发疾病!
新冠肺炎
近段时间,“二阳”频频冲上热搜,部分人群(距离上次感染已超半年时间的老年人、免疫力低下人群)抵抗力下降可能更快,面对免疫逃脱强的变异毒株时,发生二次感染的风险会相应增加。面对“二阳”的潜在风险,我们仍应“防阳”。
坚持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做好个人防护是预防新冠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式。无论您是否“阳过”,都需要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聚集、常消毒、保持1米社交距离,做到这些能有效保护自己避免再度感染。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养成良好卫生行为习惯:坚持规律作息、健康饮食、适量运动、良好心态。居家时,保持室内日常卫生,定期开窗通风;出游时,遵守咳嗽礼仪,注意手卫生,关注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物。外出活动首选户外场所:对于家中老人和孩子,外出时尽量不去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出行首选户外郊游踏青,放松身心。坚持做好自我健康监测:每日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如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时,可先行抗原检测,并居家隔离休息,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必要时,应及时就医。积极接种新冠疫苗
为提高人群的群体免疫能力,补齐不同人群的免疫水平差距,我们仍需要加强疫苗接种,共筑免疫屏障。根据《应对近期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疫苗接种工作方案》的要求,建议2大类4小类目标人群,尽快完成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全面筑牢免疫屏障。
目标人群、时间间隔和疫苗选择
一览表
注:3-17岁人群仅可使用国药中生北京公司、北京科兴公司、国药中生武汉公司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和智飞龙科马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细胞)。
食源性疾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食物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的或中毒性的一类疾病。
顾名思义,凡与摄食有关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都属于食源性疾病。常见的致病菌有沙门氏菌、蜡样芽胞杆菌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等。
造成食源性疾病的原因通常是由于贮存不当导致的食物变质,加工时生熟不分或加热不彻底引起的。多见于熟肉制品、酱卤肉、蛋制品、乳制品和粮食糕点类食品中。
一、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
●养成良好的食品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加工制作食品前要洗手。
●重视食物的保存温度。多数致病菌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约为20-40℃,所以在夏季,饭菜在常温下保存不应超过两小时,应在冷却后及时存放冰箱,在冰箱保存的时间也不要超过3天。
●杜绝潜在的感染风险。餐饮行业从业人员如发生腹泻呕吐、患有化脓性皮肤病、或其它传染性疾病时,应立即离岗。
●不认识的野菜不要吃。吃野菜时要注意安全第一,不认识的不采、不吃,以免中毒。
●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吃野菜。一些野菜的膳食纤维比较粗,肠胃功能较弱或是患有慢性肠胃炎的人食用易引起消化不良,甚至引发腹痛、腹泻等症状。
二、怎么办?
●不要轻易服用止泻药,以免贻误病情。进餐后如出现呕吐、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时,可用手指刺激咽部帮助催吐,排出毒物。但病人已经昏迷的时候,不宜进行人为催吐,否则容易引起窒息。
●如果腹泻症状持续,并还有便血、发热、脱水等症状,尤其是老人、小孩敏感性高,须尽快就医治疗,谨防休克。
●患者须调整饮食,吃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糖盐水等,减轻胃肠道负担;同时注意腹部保暖。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起病急,患者症状轻重不一,重症病例常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出现高热、惊厥、昏迷直至痉挛性瘫痪,甚至死亡,且幸存者常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乙脑主要通过携带乙脑病毒的蚊虫(主要为三带喙库蚊)叮咬传播,猪(尤其是仔猪)是乙脑主要的传染源,高发季节为夏秋季(6~10月)。人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流行区10岁以下儿童最为易感,近年来,由于乙脑疫苗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适龄儿童接种率较高,乙脑病人的发病年龄构成也发生了变化,发病年龄开始向大年龄推移,中老年病例增加。
为了有效防控乙脑,需做到以下两点:
一、接种乙脑疫苗
接种乙脑疫苗,提高人群免疫力是预防乙脑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接种的乙脑疫苗有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种:乙脑减毒活疫苗分别于儿童8月龄、2周岁各接种1剂;乙脑灭活疫苗分别于儿童8月龄接种2剂,间隔7~10天,2周岁和6周岁各接种1剂。成人可知情同意、自愿自费接种二类疫苗(乙脑疫苗)。
二、及时防蚊灭蚊
通过及时清理居所附近的垃圾,将房前屋后可能积存雨水的缸、桶、坛、罐等器皿彻底清除、倒扣、加盖或定时换水清理,以及填塞树洞、石穴、坑洼等措施可防止蚊虫产卵,以有效降低蚊虫密度。个人要加强自身保护,可通过使用纱窗、纱帘、蚊帐、蚊香、驱蚊剂、穿长袖长裤及浅颜色的衣服等方法避免被蚊虫叮。对猪圈等场所定时进行卫生清理及蚊虫消杀也十分重要。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由流腮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生,非常容易在托儿所、幼儿园和学校里出现暴发。
人类是流腮病毒唯一的天然宿主,感染者是唯一的传染源,感染者中有20%~40%呈隐性感染。流腮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食品、玩具或其他物品传播。流腮发病初期会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数小时至2天后出现腮腺肿胀、疼痛,咀嚼及吃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除此之外,流腮还有可能会引发脑炎、脑膜炎、听力损失、卵巢炎、炎等并发症。
为了有效预防流腮,需做到以下两点:
一、接种含流腮成分的疫苗
通常在宝宝18~24月龄时政府会免费为宝宝接种1剂次麻腮风疫苗(可以预防麻疹、风疹以及流腮),但根据WHO有关腮腺炎疫苗的立场文件中表明,要达到对腮腺炎的长期免疫保护需要接种2针疫苗,所以建议家长们最好给宝宝继续接种第2剂次含流腮成分的疫苗。成人可在知情同意、自愿自费的原则下接种含腮腺炎成分的二类疫苗。
二、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在流腮高发季节家长们应尽量避免带宝宝到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如要出门,最好戴上口罩;并要培养宝宝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四勤一多”: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身体、多喝水。在人员比较集中的环境下,如学校、幼儿园等,应加强教室通风,增加晨、午检。如发现可疑病例,及时进行医学观察。
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斑丘疹、耳后及枕后淋巴结肿大,病情较轻,预后良好。
人类是风疹病毒唯一的宿主,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日常密切生活接触也可引起传播。妊娠期妇女患风疹可累及胎盘及感染胎儿,造成自然流产、死胎、和出生后死亡、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等。风疹的传染源包括临床患者、亚临床感染的患者及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的患儿。人对风疹普遍易感,自2008年麻风、麻腮风疫苗纳入儿童常规免疫规划疫苗后,小年龄儿童发病越来越少,发病年龄出现后移现象。
为了有效预防风疹,需做到以下两点:
一、接种含风疹成分的疫苗
儿童可免费在8月龄接种1剂麻风疫苗,18~24月龄接种1剂麻腮风疫苗,从而有效预防风疹发病。成人可在知情同意、自愿自费的原则下接种含风疹成分的二类疫苗。育龄期妇女接种含风疹成分的减毒活疫苗后,应至少3个月内避免怀孕。
二、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应及时隔离病人,控制传染源,同时加强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对于学校内暴发,应做好晨、午检及因病缺课学生随访,发现疫情尽早采取措施进行防控。妊娠期妇女(特别在早期),须避免与风疹患者接触。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一组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
手足口病全年均可发生,4-7月为发病高峰期,发病人群主要是5岁及以下儿童。当健康的孩子接触了患儿的粪便、疱疹液、唾液等分泌物,或者接触了被患儿污染的毛巾、牙杯、玩具、餐具等物品或环境,都可以感染。甚至还会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也可能会被感染。
一、托育机构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托幼机构是手足口病聚集性及暴发疫情发生的主要场所,应注意做好以下防控措施:
●每日进行晨午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采取立即送诊、居家观察等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托幼机构和小学等单位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时,应当在24小时内向当地县(区)级CDC报告;
●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建议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天;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经风险评估后,可建议托幼机构停课10天;
●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老师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状况;
●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定期对玩具、儿童个人卫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定期对活动室、寝室、教室、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托幼机构应每日对厕所进行清扫、消毒,工作人员应戴手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托幼机构应配合门采取手足口病防控措施。
二、个人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勤洗手:洗手对预防手足口病非常关键,大人要养成孩子饭前便后、外出后洗手的习惯,大人处理完宝宝的尿片、粪便后也应洗手。
●吃熟食:被粪便污染的水果、食物上会含有肠道病毒,一定要清洗干净,不要给孩子吃生冷食物、不要喝生水、不要吃没有完全做熟的肉食。
● 勤消毒,常通风:宝宝的餐具、玩具、排泄物、家庭环境等应勤消毒,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减少病毒停留。
「文教体卫」2022年7月2日(星期六)农历壬寅年六月初四
文教体卫2022年7月2日
星期六
农历壬寅年六月初四
听古今中外 品世间百态
1)人社部、教育部、民政部联合印发通知,部署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岗位发布工作。三星堆博物馆青铜馆全新升级,107件精品青铜出土文物悉数亮相。
2)7月1日至12月31日,《悬崖之上》《1921》《攀登者》《我和我的祖国》等20部电影精品力作在全国展映。
3)西藏罗布林卡藏医药天文历算古籍利用项目已启动,现已完成3万余叶的影像采集。
4)世锦赛:中国跳水女子双人10米台11连冠,王宗源男子1米板成功卫冕。世联赛:中国女排零封波兰结束了三连败。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