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和生辰八字有关吗(姓氏与八字)

无药可救 2023-12-02 18:28:06 网络

宝宝取名有讲究:不雅谐音——自己给自己找的麻烦

在我国传统的取名方法中,有一种叫做谐音取意法,就是在甲字与乙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时,可以借助语音作为桥梁,用甲字的字形表示乙字的语意,或用乙字的字形表示甲字的语意的一种构思方法和技巧。

当我们读一个名字时,头脑中想到的不仅是这几个字的意义,而且还有它们的同音字的意义,有时后者还是主要的。例如:“庞礴”这个名字,除了广博、博学的意思,还和“磅礴”一词同音,取其气势宏大的意思。

谐音取意起名主要有下面几种情况:

(1)以谐音字取义

如姓赵,名辉。赵的谐音字有“照”,赵辉的谐音可取“照辉”之意,意为照耀着的光辉或光辉照耀。赵的谐音字还有“兆”,“兆辉”便又成了“预兆着(前程)光辉灿烂”的意思。

(2)名与姓组为词语,直接表示某种意义

如姓庄,名严,“庄严”一词,意为庄重而严肃;姓严,名肃,“严肃”一词,意为认真(指作风、态度)、使人敬畏(指精神、气氛)。

(3)姓与名合成为某一事物的名称

如姓白,取名云,“白云”在字面上就是白色的云朵。其印象意义为“纯洁、美丽、轻盈”。此类名字很多,如白雪、蓝天、江波、江涛、黄岩、田间、林海、林木等。

(4)姓与名成为修饰关系,从而加深、加强其意

这一类的名字是在原事物谐音名的基础上,加上一些修饰词,使其名更具有艺术色彩。如常见的白如雪、蓝天蔚、梅兰香、黄岩坚等。

(5)姓与名合成为成语或隐含着成语

此类姓名是借成语的谐音来巧妙地组成姓名,其意思基本上保留原成语的意思。如高建瓴(高屋建瓴)、黄腾达(飞黄腾达)、郑清源(正本清源)、叶知秋(叶落知秋)、安乐业(安居乐业)等。

“谐音”有时是有意的,有时是无意的。谐音产生的联想有时能令人愉快,有时却令人沮丧。选用谐音字应周密考虑,不能异化姓名,或带来消极、不雅的意义。

有些人的名字,表面上看非常高雅,但由于读起来会与另外一些不雅的词句声音相同或相似,便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嘲弄和戏谑,成为人们开玩笑的谈资,产生某种滑稽的喜剧效果。由于汉字是单音节的,所以,汉字中有大量同音字存在,这样,在名字当中就常出现“谐音”现象。所谓“谐音”就是取同音字的意义。这种语词可分为两类:一是贬义词。例如:如“姚培谦”,这个名字的构思本来是取“要培养谦虚好学的美德”之意。但细听此名,会发现“培”字与“赔”字同音,而“谦”字又与“钱”字和谐,因此,听起来就极像“要赔钱”,这个意义就显得消极和令人不快了。又如:胡礼经(狐狸精)、沈晶柄(神经病)、吴仁耀(无人要)、傅步祥(父不祥)、曾桃艳(真讨厌)、陶仁艳(讨人厌)、夏建(下贱,夏姓起名字须忌)、范建(犯贱,范姓取名字须忌)等。二是生活中某些熟语。例如:马铃淑(马铃薯)、尤咏慈(游泳池)、蔡士常(菜市场)等。

上述谐音使姓名显得不够严肃,不够庄重,在大庭广众之下容易授人以笑柄。

因取名的读音不当而闹出误会的例子,几乎每个人都碰到过。如有人叫伍世苟,一连读便有“我是狗”的意思,很不雅观。上述这些名字本来都有很好的字义,由于在口头上使用时容易引起误会,从而成为人们取笑的对象,因此也不算是好名字。更有甚者,有人曾说在某地的文化界有两位作者,一个叫宋一平,另一个叫毕云高,经常联名发表作品。两人的名字从字面上看都不错,但如果联在一起读出来,便会被不解实情的人误以为是“送一瓶避孕膏”了。

这种谐音往往可能变成绰号。父母起名时,如不慎重,很容易给儿女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到那时可就后悔莫及了。

因名字的读音不雅而让人们引起的误会,有些属于迷信范畴。如果在生意场上遇到一位名叫毕培光的先生,那么,也许所有的人都不愿意与他做生意。因为,他的名字谐音是“必赔光”。

上述在谐音上有不雅的弊病是相同的,当然,它们在读音上引起误会的名字并不是名字本身造成的,而是在与姓氏搭配后才引起的。如常见姓氏中的吴、莫等姓,由于姓氏本身就有“无”、“莫”等不雅谐音,因此在取名的时候,往往会使原本较好的字义改变性质。如“福”、“禄”、“寿”等本来都是很吉利的字眼,但与上述三个姓氏搭配后,却变成了“吴福”、“莫禄”、“冒寿”,听起来让人不舒服。因此,在取名字的过程中,像上述这些姓氏的人应该花更多的工夫去推敲名字的读音。

人的一生就像一篇文章,只有经过多次精心修改,才能不断完善。

关注本头条号,评论区留下姓氏,生辰八字,或者其他信息,小编帮您取名字!

PS:(关注之后才会回复,请谅解!)

你知道取名字有什么禁忌与避讳吗?名字起的不好影响一生

取名字不仅要合宜,还有禁忌与避讳,其本质,是一种对人名法术的防御。

打小人术

“打小人”是一些地方的旧俗。人们将那些好搬弄是非做坏事的人叫做“小人”。平日里深受“小人”危害又无可奈何的人,会在每年惊蛰这天“打小人”,作为一种报复和情绪宣泄。人们口中说着“小人”的名字和生辰八字,一边用鞋底痛打纸剪的“小人”。人们之所以认为“打小人”管用,是因为人与名的对等关系。

姓名=性命?

著名汉学家孔飞力在其著作《叫魂》中,讲述了一桩与名字巫术相关的案件: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初,浙江德清县的东门城桥与水门坍塌了。知县从附近的仁和县雇来石匠吴东明等人进行重建。1月下旬,工程进入打桩阶段,这一环节的工作繁重吃力,需将一根根粗壮的木桩深深打入河底。当时河床水位很高,吴石匠一人日夜赶工,终于在3月初将木桩打到了河底。这时,吴石匠发现工地上的米不够吃了,他只好抽身出来,赶回老家——三十里外的商业重镇塘栖买粮。当他回到家中时,有人告诉他,曾有一名叫沈士良农夫想找他帮忙。

沈士良时年43岁,跟两个侄子住在一起。这两个侄子心肠毒辣,经常欺负沈士良,拐骗他的钱财,还殴打虐待他的母亲。

大概沈士良觉得家丑不可外扬,便决定去“告阴状”,他在土地庙里焚烧了一张黄纸,向土地爷控诉侄子的恶行。但这似乎没起到什么作用。直到2月间,有人告诉他德清在重修水门,那些石匠或许有办法。据说,把写有活人名字的纸片贴在木桩顶端,能给大锤注入力量,这就是民间传说的“叫魂”。而那些因此而被窃去精气神的人,不是生病,便是死去。

这可是一举两得的法子!一筹莫展的沈士良看到了新希望。他赶忙托人把侄子的名字写在纸片上(他自己是文盲不会写字),等到吴东明一回家,便立刻登门求访。

吴东明当然不具备这种魔力,但听过“叫魂”的流言,他生怕自己被牵扯进去,于是找来当地保正(即保长,相当于今日村长一职)把沈士良扭送县衙。知县一番审问,下令将沈士良打了一通板子,最后放了。

孔飞力书中提到的“叫魂”,在今天看来荒诞不经,但在当时谣言甚嚣尘上。民众对于名字巫术的恐惧,使得“叫魂”事件不断发酵,谣言从江浙蔓延到京城,最终惊动了乾隆皇帝。孔飞力在书中写到:“一个幽灵——一种名为‘叫魂’的妖术——在华夏大地上盘桓。据称,术士们通过作法于受害者的名字、毛发或衣物,便可使他发病,甚至死去,并偷取他的灵魂精气,使之为己服务。这样的歇斯底里,影响到了十二个省份的社会生活,从农夫的茅舍到帝王的宫邸均受波及。”

名字不过是一个代号而已,为何能害人?我们不妨先看看名从何而来。

世间万物都是从无到有,人名也不例外。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人类最初无名,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为了在一群人中分开彼此,就出现了只属于个人的标志——名。

你敢答应吗

占有一个人的名字,从而控制他的生命,在古典小说中时有出现。如《西游记》中金角大王对战孙悟空的情节:“二魔道:‘……你今既来,必要索战。我也不与你交兵,我且叫你一声,你敢应我么?’”金角大王执了紫金红葫芦,跳在空中,把底儿朝天,口儿朝地,叫声“者行孙”孙悟空忍不住应了一声,便飕地被他吸进葫芦里去了。绘画/吕不问

汉代《说文解字》中还有一个说法,说明了名存在的必要性:“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以口自名。”这就是说,人们生活在一起,白天交流,可以通过打手势表达,可到了晚上,谁也看不见谁,因此必须用语言交流,并且有一个固定称谓来称呼自己。由此,人名出现了。

人名将“你”“我”区分,但随之而来的是“名”与“我”的黏连。

假想一下,当我们呼唤某人的名,他通常会作出相应的回应。久而久之,这种呼叫——应答的关系固定下来,人们便认为名与人之间有了某种实在联系,甚至将二者等同起来,并由此相信“知其名则可制其身”。

英国学者弗雷泽在《金枝》一书中,把这种原始思维做了一番解释:“未开化的民族对于语言和事物不能明确区分,常以为名字和它们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之间,不仅是人的思想概念上的联系,而且是实在的物质联系。从而巫术容易通过名字,犹如通过头发、指甲及人身其他任何部分一样,来危害于人。”

既然名字会被巫术利用,给他人造成伤害,那么在名字上下功夫,就能避厄。于是,与名相关的禁忌与避讳出现了。

唤人落马有法术

《封神演义》中商将张桂芳会“唤人落马”的法术。在讨伐西岐与周纪交战时,他只要大喊对手的名字,对手就瞬间失神,落马被俘。靠着这一招,张桂芳重伤黄飞虎,生擒西岐猛将周纪,风光无限。

字是名的盾牌?

中国人素来注重取名。一个好的名字,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看上去赏心悦目,还影响着人一生的运势。

先秦儒家经典《礼记·内则》记载了新生儿命名的场景:“三月之末,择日……父执子之右手,咳而名之。妻对曰:‘记有成。’”婴儿出生三个月后,在“命名礼”上,父亲握着孩子的小手,为之取名。名字通常含有对孩子的期许,因此母亲替孩子回答:“会好好记住的,希望将来能有所成就。”此后,如不改名,这名将与新生的孩子命运相连、休戚与共,伴随他直至永远。

如此慎重取的名,是要被所有人响亮地呼唤吗?其实不然。“三月之名”主要通行于家族内部,男子待到二十岁,行了冠礼(即成年礼),则另取一字。因此,名,除自称外,几乎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能直呼其名而不显唐突的,只有君亲师,其他人出于尊重和客气,必须讳名而称其字。这就是先秦儒家经典《仪礼·士冠礼》中所说“冠而字之,敬其名也”。

为何要“敬其名”?古代礼学家们没有做进一步的解释。学者叶国良在《中国传统生命礼俗》一书中分析指出,在名外另取一字显然与远古时期人们对姓名巫术的防御有关。古人行冠礼前,受到父母家人的保护,行冠礼后则需独立面对复杂的社会。因此,需要另取一名,来防范未知世界中的伤害,这就是冠字的本意。

与之相似的现象,在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中也有体现。

弗雷泽在《金枝》中记载道:“(古代)每一个埃及人都有两个名字,一为真名,一为好名,或一为大名,一为小名;好名或小名是为大家知道的,真名或大名则小心隐瞒,不让别人知道。”还有:“在澳大利亚的一些部落中,男女老幼除了公开用的名字外,每人都有一个秘密的或神圣的名字,是出生后不久由自己(家族)的老人给取的,只有个别极亲近的人才知道。这个秘密名字只在极庄严的时刻才用一下,平时绝不提它。如果说出这个名字,被妇人或外人听到,就是最严重地违犯了本族族规。”可见,取新名以保护“真名”的风俗并非罕见。

天作之合

“问名”是传统婚礼礼仪“六礼”中的第二礼,即由男方遣媒人到女家询问女子姓名与生辰八字,后卜吉凶。上图是写着男女双方姓名与生辰八字的庚帖,又称八字帖。古代女子名字不轻易示人,特别是不能向异性透露,暴露闺名就相当于裸露身体,是一件伤风败俗的大事。摄影/朱子浩 林语尘

敢问小姐芳名

《仪礼·士昏礼》中,记载了古人婚姻礼节的六个步骤,其中有“问名”一节,就是结婚前男方需问清女方的名字。在我们现在看来,不就是知道一个人的名字吗?多么简单!为何要郑重其事地将其列入礼仪的程序?这是因为在古代,男方要通过女方的名与生辰八字来占卜凶吉。倘若占卜结果为凶,即使情投意合,有情人也大多难成眷属。

但在古代要知道一位女子的名,可非易事。

“孟母三迁”的故事妇孺皆知,但是“孟母”的名字是什么,无从知晓,仅仅通过这个称呼知道她的儿子姓孟,她的丈夫也姓孟。还有鲁迅笔下的祥林嫂,祥林是这位命运悲苦女性的名字吗?显然不是,这是用已故丈夫的名字来称呼她。

那古代女性究竟有没有名字?有。她们在未出嫁前拥有过属于自己的名,也就是前文所说的“三月之名”,人们又称之为“闺名”或“阃(kǔn)名”。比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金钏,这都是她们的名。

遗憾的是,女性的名被提及的机会很少。在中国古代社会,男女不仅“授受不亲”,甚至互不通问。女子一般养在深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活动范围局限于闺房,最多也就是去庭院走动走动。她们的名字只可留在父母家称呼,不能被外人知道,特别是不能随便向异性透露。因为“名”代表“我”,若轻易示人,等于轻易让他人拥有,相当于一件伤风败俗的大事。此后,女子出嫁来到夫家,一般只称姓氏,名就更加秘而不宣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古装影视剧中还常有“在下××,敢问小姐芳名”的场景,就是闺名禁忌的反映。

可以说,女性的闺名、阃名,一如其“名”,走不出庭院闺阁的小小空间,越不过原生家庭的危楼高墙。

不要忘记你的名字

日本动画电影《千与千寻》近期正在中国热映,这是一个与名字相关的故事。女主人公名叫千寻,千则是女巫给她取的代号。女巫汤婆婆是鬼界澡堂“汤屋”的大主管,靠剥夺他人名字,来掌控、奴役别人。但千寻始终不忘真名,最终战胜巫术,找回了来时路。上图是《千与千寻》电影海报。供图/IC photo

当避讳成为制度

在古代,人名禁忌不仅是文化传统,需自觉遵从,当它与权力结合,又形成一套严格的避讳制度,被统治者强制推行。最初的避讳制度只涉及天子(即“君讳”),后来,家长、上级乃至圣贤之名都成了避讳,由此才有了“家讳”“宪讳”“圣贤讳”等诸多名目。《春秋公羊传·闵公元年》里就有著名的一句话:“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简单地说,避讳就是人们不能直接称呼君主或尊亲的名字,凡遇到与其名字相同的字眼,需用改字、缺笔或阙字等方法回避。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论语·微子》中有“何必去父母之邦”一句,在汉石经残碑上却记作“何必去父母之国”。“邦”字之所以改作意义相通的“国”,是为避汉高祖刘邦的名讳。刻石经是在东汉熹平年间,那时儒家经典的尊崇地位早已稳固,但仍需让位于避讳,可见帝王避讳之权威。不仅如此,汉时所有典籍中的“邦”字,在当时统统都要改作“国”。这就是避君讳。

避君讳是避讳制度中最严肃的一项,有时甚至连皇后、太子的名也不能触碰。据成书于清代的《清稗类钞》记载,在慈禧垂帘听政的某年,新科进士参加朝考,试题为“麦天展气润”。有一位进土在诗中用了“翠浪”二字,阅卷者看见,吓了一跳,惊慌失措。原来慈禧的小名叫翠妞儿,馆阁中应试,均避“翠”字。这是久居京师的人都知道的事,但外省举子大多不知。再加上俗语中,“浪”为妇女风骚的代词,“翠”字已是不可用,哪还禁得住再加一“浪”呢?这样的考卷若进呈太后,必定掀起血雨腥风。主考官纵使欣赏他诗文俱佳,也只能摈斥。一个“翠浪”,就这样掀翻了一位新科进士的锦绣前程。

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顾炎武曾在《日知录》中记载过这样一件事:唐兵部尚书王绍原名王纯,与宪宗李纯同名,李纯当时为广陵王。顺宗即位后,册封宪宗为皇太子。于是,王绍上书请求改名。皇帝特令群臣讨论此事,有人认为,皇太子也是人臣,不必讳太子名。如果王纯是东宫中的侍从,太子是他的上级,出于避宪讳,倒是必须改名。由此看来,讳太子名当时并非定制,但王绍似乎仍然改了名,可见当时人们对于避讳的谨小慎微。

为避君讳,人们不仅改名,需要的时候,还得“换姓”。如姓籍的人,为避西楚霸王项羽(名籍)讳,改为席氏;姓庄的人为避汉明帝刘庄讳,改为严氏;姓师的人,为避晋景帝司马师讳,改为帅氏……甚至连天上的神仙也不能幸免。那个在广寒官中“寂寞舒广袖”的仙女嫦娥,原本叫恒娥(恒是姓),因汉文帝名恒,于是仙女恒娥也只好屈从,改为嫦娥了。

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曾谈到魏晋六朝时的一个习俗:“比方想去访一个人,那么,在未访之前,必先打听他父母及其祖父母的名字,以便避讳。否则,嘴上一说出这个字音,假如他的父母是死了的,主人便会大哭起来——他记得父母了——给你一个大大的没趣。”

那些快递收件名

人们对名的忌讳,在生活细微处也有体现。右图中的快递箱上写的都不是真名,大部分人在填写收寄件信息时,会另取一名作为代号。这些收件名或是风趣,或是别有意味。总之,人们不愿意将自己的名暴露于大庭广众之下,被陌生人知晓。随着快递实名制的推行,这些奇奇怪怪的收件名也将慢慢消失。

魏晋这一习俗,说明古人很重视避家讳。唐代坊间曾流行一种叫《讳行录》的小册子,堪称当时的社交指南手册,专门将达官贵人和知名人士的家讳及行第,依次列出来,以免人们在社交活动中触了霉头。可见,避家讳在当时是多么普遍和重要。

历史上,还有一例家讳大案,今天看来十分荒唐: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父亲名晋肃,因为“晋”和“进”同音,李贺欲参加进土科考试,竟遭人非议。韩愈为此专门写了篇题为《讳辩》的评论文章,为李贺辩解,质疑当时的避讳陋习:“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为犯‘嫌名律’乎?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可谓一针见血,痛快淋漓!只是在避讳制度的影响下,人们的思想已被钳制,难以改变。即便像韩愈那样名人出来仗义执言,奔走呼吁,也无济于事。

除了国讳、家讳,还有所谓的“宪讳”,这指的是在官场和社交圈中,下属不能直呼长官的名字。五代时的“五朝元老”冯道,喜读《道德经》,其幕僚在讲解《道德经》时,为了避讳,便想了个变通的方法,将开篇“道可道,非常道”六字,读为“不敢说,可不敢说,非常不敢说”。真是太有才了。不过,《道德经》一书专讲“道”,书中处处可见“道”,如此读法,岂能圆满。

历史上,避讳制度的实行曾带来很多的问题。避来避去,最后到了“下笔即妨,是书皆触”的程度。人们因害怕犯讳变得小心翼翼、“讳莫如深”起来,这严重妨碍了人们的表达和正常交往,避讳行为由隆敬尊崇渐渐走向虚假伪善。最终,违背了它的初衷。

责任编辑/张舒羽 图片编辑/朱浩

上古八大姓中的奥秘,为何全是女字旁?你的姓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所用的名字是代表一个人符号,而姓则是代表一个家族的符号,姓在中国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名的意义,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的姓在前而名在后,这是表示我们尊敬家族,尊敬祖先,而西方人大多数都是名字在前而姓在后,他们尊重的是自己。

华夏姓氏图腾

探本寻源,中国号称百家姓,然而实际姓氏却远远不止百家,据史学家考证,中国自古至今共出现过13579个姓氏,这其中的单姓达到6931个,复姓为4329个,三字姓也有1615个,四字姓为569个,五字姓有96个,六字姓是22个,七子姓为7个,八字姓3个,九字姓7个,十字姓仅有1个(伙尔川扎木苏他尔只多)。中国的上古八大姓是指:姬、姜、姚、嬴、姒、妘、妫、姞八个姓氏,不知细心的您是否注意到,这八大姓氏都有女字旁,就像日本的文字都是汉字的偏旁冠尾一样,这其中的缘故源远流长,上古八姓代表着中国的原始社会人类史。

母系氏族时代

中国的姓氏起源于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社会时期,那时女姓的地位崇高到无法企及的高度,无论是部族首领还是一家之主,其统治地位无法撼动,甚至到了连孩子都“只识其母,不知其父”,而姓是区分各个部族的标志符号,所以,中国的古姓绝大多数都是以女字旁做旁或底的。

周封诸侯

这上古八大姓在经过漫长岁月的演变过程中,又繁衍出了更多的姓氏,尤其是在周朝时期,周天子分封了七十一诸侯国,这些诸侯有许多人便以其封地为姓,所以说,现今中国的绝大多数姓氏,都是从这上古八大姓中演化而来的。

黄帝姬轩辕

在上古八大姓中,姬姓与姞姓是同源,都是出自于黄帝轩辕氏,相传黄帝居住在姬水之滨,便以姬为姓,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说“黄帝有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其中就有一位姓姞,周天子曾分封了53个姬姓诸侯,后来又从这些姬姓中繁衍出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等411个姓氏,而从姞姓中也产生了吉、燕、严、孔、蔡、鲁、郅等众多姓氏。

炎帝神农氏

姜姓起源于炎帝神农氏,炎帝出生于姜水,因此便以姜为姓,炎帝与黄帝共同打下了华夏民族的根基,据考证,自齐国第一代国君姜太公起,姜姓共繁衍出了包括吕、谢、齐、高、卢、许、崔、邱、纪、淳于、东郭等100多个姓氏,炎帝和黄帝两位的后人中产生了中国的绝大多数姓氏,这也是中国人为什么称自己为“炎黄子孙”的根源。

上古明君舜帝

姚姓和妫姓起源于舜帝,据《通志·氏族略》中记载“姚姓,虞之姓也,虞帝生于姚墟,故因生地为姓”,据考证,姚和妫都是舜帝所立的姓氏,《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舜帝是上古的贤明君主,他的子孙也很昌盛,从姚姓演化出陈、王、胡、孙、袁等70多个姓氏,而姚作为大姓一直沿用至今,妫姓则繁衍出了薛、胡等姓氏。

少昊帝嬴挚

嬴姓起源于“五帝”中的少昊,《帝王世纪》中记载“少昊帝名挚,字青阳,嬴姓也”,少昊帝是华夏民族的奠基者之一,嬴姓最大的历史功绩就是建立了大秦帝国,实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由嬴姓演化出了李、黄、梁、徐、马、秦等30多个大姓,而嬴姓本身却十分罕见了。

大禹治水

姒姓起源于大禹,据《通志·氏族略》中的记载“女志于水中得月精,神珠如薏姒,爱而吞含之,遂生夏禹”,大禹便以姒为姓,大禹因治水而名扬天下,他的儿子启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夏王朝,而姒姓演变出了夏、娄、邓、曾、鲍、谭、关、窦、欧阳等30多个大姓,但作为始祖的姒姓,现今已不足2000人了。

祝融大战共工

妘姓的始祖是上古时期的“赤帝”祝融,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祝融与水神共工发生过一场“水火大战”,所以祝融被后世尊为“火神”,从妘姓繁衍出的姓氏有董、曹、彭等大姓,而妘姓在后来逐渐去掉了女字旁,成为现在的云姓.如果您也是华夏民族的大姓,请对号入座,看看您是哪位圣贤的后人?

这样取名改名的人,学业感情事业都能交好运

从命理学上讲:【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从中可看出,姓名对一个人命运的影响排在了第六位。

圣钟老师言:起名也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业务,而这其中利用八字起名,是受众最广的一个方法。

八字起名要求八字研究工作者必须能准确的对八字中四库土进行定性,这样才能精准地为取名选择五行的运用。因为在选用八字起名时如果八字的旺衰定不准,用神取不准,那么名字起的再华丽再好听,也很难起到用名字来补充八字五行的平衡作用。

所以说八字的水平是起名的基础和关键,也是设计一个名字的第一步。接下来说一下传统的八字取名步骤。

一、判断八字身弱的特点

或者说找到八字身弱的原因所在,也就是八字五行中存在的缺失状况。不同的八字有着不同的五行,其中最为明显的身弱命格就是某一个五行根本不在命主的八字当中。

例如命中五行有土、水、火和金,唯独缺少木,就意味着他们的八字木弱严重。而若想通过姓名补全命中的五行之木,则可以选择一些带有五行之木属性的子,例如林、森、苗、栋等都很合适,不仅易读易记而且非常容易理解,更是能够补全五行上的缺失。

再例如一个人命中水很旺,水是命理五行忌神。就不应在姓名中起带水的字,如雨、淋字等,这样就不利学业、婚姻和事业。

二、考虑名字本身的五行变化

要说根据八字来选择名字的最佳结果就是名字中所用的字五行皆为日主喜神,并且五行为相生关系。如此一来姓名和命主的八字命格之间就不存在任何克制的变化了,可以顺利解决八字偏弱怎么起名的问题。

但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毕竟必须名字中的每一个字都符合五行相生的要求,以及保证五行为命主的八字喜忌用神,也就是不和其本身的八字五行存在相克的关系。

三、注意字本身所拥有的含义

名字中的每一个字除了有着五行属性之外,还有着外在和内在的含义。有的字让人一眼看上去就会觉得无比的舒服,而也有的字不仅不适合作为人名使用,就连生活中工作上都很少提及这类字,很显然后者是不适合作为姓名来使用的。

每个人的名字要伴随其一生,自始致终和本人荣辱与共,在如今的社会交往中,最初接触到的就是对方的名字,好的名字往往会给对方留下很深的印象,有时一个好名字可以在无形的气脉之中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走向!

从命理改运的角度讲,名字以个人的生辰八字五行喜忌而起,从五行方面提升自己的运势,这是看不见的风水,通过取名改名从而达到改运助运旺运的目的,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而从姓名角度讲,姓名数理的暗示诱导力确实对人生有各种影响。有的人因姓名数理五行不全,或常患病体弱,或不管如何努力,总不能缔结美好良缘或终生努力而无所成就,或感觉不论做何事总不顺利,似乎世间万事万物都在与其做对为难。此时可考虑用五行去调理,而改名则是首要的。

总之,一个人姓名的好坏吉凶,关乎每个人的人生发展,关乎命运的走向和贫富吉凶。

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姓名是如此的重要,因此,在人生发展的道路上,我们除了靠自己的先天运气和后天努力,更需要为自己、为孩子取一个好名,为美好吉祥的人生锦上添花!

学国学网特邀圣钟老师讲解周易起名改名,内含起名精华15步骤,轻轻松松教给你如何周易起名!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