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养父母(有养父养母的八字)

66岁老人找到失散59年的妹妹 两家直线距离不到一公里
相距1公里,相认隔了59年 当年无奈送走的七妹终于找到了
时隔59年,陆家六兄妹终于团聚了。前排右一为七妹。
七妹被送走前拍的唯一一张照片。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谁也无法预料,去社区中心配药的大姑子遇到了一个和自己嫂子长得极为相像的女人,而沿着这条线索,竟帮助嫂子找到了失散59年的妹妹。
4月15日,苏州市姑苏区的陆家老五与偶遇的张瑾做的DNA比对鉴定结果出来了:两人的确是亲姐妹!
令人感慨的是,这么多年来,张瑾家和三个哥哥相距仅一公里。一切似乎冥冥之中自有注定,亲人终于团聚。
紫牛新闻记者 周晓青 实习生 金欣受访者供图
从一次偶遇开始
那个背影如此熟悉,大姑子多了个心眼
3月27日下午3点左右,苏州市姑苏区沧浪街道三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陆家老五陆秀英的大姑子岳雪珍正在排队配药,偶然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排在她前面,岳雪珍心想:“这人长得真像我嫂子。”早就得知嫂子家中早年送走了一个小妹妹,于是岳雪珍上前搭讪询问,对方正是张瑾。面对突如其来的认亲,张瑾只是应承了几句,并未放在心上,“天下长得像的人很多,可能是巧合。”
回去后,岳雪珍将此次“偶遇”告诉了嫂子陆秀英, 陆秀英心里咯噔一下:“会不会真的是自己的亲妹妹呀?”循着线索,陆家兄弟姐妹决心追查下去。4月2日,等哥哥嫂子旅游回来,聚齐了一家人来到三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想要进一步辨认岳雪珍口中“长得像嫂子”的那个人。通过调取当天的监控录像,看到监控中的侧脸,陆家人一致惊呼,:“像,真像!”
筛选排在岳雪珍前面五位就诊者的信息,只有一位名叫“张瑾”的女性符合条件。随后,三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议陆家人联系社区,帮助他们寻亲。
DNA鉴定确认“她就是我们的七妹”
4月2日下午5点多,姑苏区沧浪街道三香社区工作人员吴伟民接到电话,对方表示,希望请社区帮忙查找一位名叫“张瑾”的居民信息,同时表明了“寻亲”的愿望,语气听上去有些焦急。
“当时我快下班了,但还是答应帮他们查一下,十分钟后联系。”随后,吴伟民迅速在电脑上查找到“张瑾”的相关信息,“第一个号码打不通,第二个号码打过去,是张瑾老公接的。”说明来意后,两家人约定,第二天在三香社区的会议室先见个面谈谈情况。
第二天上午,陆家人早早来到社区,等待与张瑾的会面。“那天第一次觉得有了希望,”二姐陆惠英描绘着当时的情景,情不自禁地抹起眼泪。坐下来面对面聊了半小时后,大家都觉得张瑾长相和陆家姐妹非常相似,当天下午,陆秀英和张瑾到苏州大学司法鉴定中心,去做了DNA基因检测。
4月15日,激动人心的消息传来,苏州大学司法鉴定中心出具司法鉴定意见书,报告显示陆秀英和张瑾之间存在生物学全同胞关系,两人的确是亲姐妹,由此确认了张瑾和陆家的血缘关系。
“好像做梦一样!”拿到鉴定结果的张瑾起初完全不敢相信,从未见过亲生父母的她,原来竟有六个兄弟姐妹,出生在一个大家族里。
59年前……
家境困难,无奈送走七妹
在接受紫牛新闻采访时,二姐陆惠英说起了59年前的往事。从她的叙述中记者得知,1960年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正好小妹出生,此时家里已有六个兄弟姐妹,生活举步维艰。母亲当时37岁,患有严重的心脏病,无奈之下父母才决定将七妹送走。
“通过我的姨奶奶联系了一户想要收养小孩的人家。”陆惠英告诉记者,送走的那天下午,她帮小妹穿好小棉袄,和奶奶一起送到了枣市桥南(现胥江新村),交给姨奶奶。此后,陆家人和小妹妹断绝了联系,关于收养小妹那户人家的情况,陆秀英和兄弟姐妹也都一无所知。
“小妹出生后,名字都起好了,叫‘秀珍’。”陆惠英哽咽的苏州话里,蕴含几十年的愧疚和深情。
这一大家子
七妹对身世有过猜测,但始终没搞清楚
4月17日下午,紫牛新闻记者来到老禾家塘岸63号5幢的张瑾家中,她和老伴、儿子一家五口住在这里。
张瑾回忆,自己读小学一二年级时,家里最早住在仓米巷,后来搬到人民路、凤凰街、道前街等地。“关于我是被抱养的事情,父母从来没有和我提过。”张瑾说,虽然从很小的时候便听隔壁邻居说过,但养父母对她视如己出,养母叮嘱她“不要去听别人的闲话”。
2015年6月,张瑾的养母去世,而养父早在1993年因病过世。至今,张瑾仍没搞清楚自己的身世,只是内心有过猜测:“是不是因为自己有先天缺陷,才被父母送走?”
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张瑾小时候患有软骨病,走路严重内八字,后来养父母带她去看了老中医,每天按摩腿部,直到2岁才完全治好。在陆家哥哥姐姐们找到她之前,张瑾有时也会思索,亲生父母家中会有多少兄弟姐妹,而自己会是排行老几,种种疑问都因苦于没有一丝线索而搁置下来。
一张七妹幼时的照片珍藏几十年
陆家老三陆根寿介绍,他们兄弟姐妹一共七个,大哥陆根海已去世多年,二姐陆惠英、四弟陆根元、五妹陆秀英、六弟陆福元,现在找到了七妹,一家人终于团聚了。
几十年来,每年春节家庭聚会,大家都会想起流落在外的七妹,尤其是二姐,想起小妹便忍不住泪流不止。陆根寿哽咽着说,母亲很早就去世了,父亲临终前心里也放不下这事。
66岁的老五陆秀英保存着唯一一张七妹儿时拍的相片,那是她被送走之前留下的纪念。陆秀英介绍说,相片中的张瑾10个月大,被送走之前特地去拍的,过去一直放在家中的玻璃相框内,几次搬家都小心翼翼地保留着,生怕弄丢。见面时,陆秀英把照片拿出来给张瑾看,“七妹小时候很好看,大眼睛,小脸红扑扑的。”
想起送走小妹的情景,陆秀英说,自己心里满是不舍:“我比她大6岁,小妹几个月的时候,我经常喂她喝米汤。”
张瑾说自己的身份证和户口本均显示出生于1961年6月,但听姐姐们说,自己是1960年被送走的,当时她已经出生10个月,“或许养父母是从领养我那时开始算的。”
这么多年,哥哥姐姐就在不远处
没有拥抱,没有喧哗,欣喜藏在一杯茶和几盘干果里。陆家兄弟姊妹分别时,他们刚谙世事;再见时,已然白发苍苍。能坐在一起聊聊天,便是最幸福的事。
聊天中,陆家人才注意到,三个哥哥都住在银桥新村,两个姐姐住在西环路附近,几家靠得非常近,而小妹与哥哥们的家直线距离不到一公里,他们平时经常在同一个劳动路菜场买菜,也会去同样的三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配药。
“七妹回来了,现在我不是最小的了,”老六陆福元开心地表示,家里人商量,小妹多年在外生活,和家人都不太熟悉,直接一起吃饭有些唐突,怕她感到拘谨,不如选择喝茶聊天,氛围比较轻松自然,先沟通一下感情,之后慢慢相处。
数十载牵挂惦念,一朝重逢,镜头前,陆家兄弟姐妹们拍下了第一张全家福。
你是否在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01——
怀孕时听说,宝妈多看、多想漂亮宝宝的模样,生出来的宝宝就会像画中或脑海中的一样漂亮。于是,我给卧室贴了一张超可爱宝宝的大画报,经常对着肚子里的宝宝说“一定要有像爸爸一样的双眼皮大眼睛!”嗯,你可能猜到了,叮当偏偏遗传了我的单眼皮,但神奇的是,生完他以后,我居然变成了双眼皮!
以前我一直以为,我的抬头纹是后天的。可能是爱抬头45度仰望天空?也有可能是因为老爱瞪着眼睛生气?或者是因为老了?直到看到我那刚出生的儿子睁着圆圆的眼睛看着我,才发现,原来抬头纹也会遗传,这纹路和我的一模一样!
同理的还有我的双下巴,我体重不过90,可我却有明显的双下巴。叮当出生时体重不到6斤,却有着和我一模一样的双下巴!
单眼皮、抬头纹、双下巴……缺点都让他遗传了!让我先替儿子哭会儿……
他刚出生那会儿,几乎所有的人都说:“这孩子像她妈!”好吧好吧,我承认,绝对亲生!
这还不是最诡异的,最让我觉得他就是另一个我的时刻是,我和他做同样的手部动作,比如他抓东西我也抓、他伸开手指我也伸、他握拳我也握,他的手型、五根手指的弯曲弧度、纹路居然和我的一模一样!
有时候看着他我就会想象自己婴儿时的模样,会不会和小家伙儿一模一样呢。可惜的是,由于我小时候一张照片也没留下,所以也无从比对。不过,有趣的是,叮当百天时候拍的照片,居然和爸爸百天时候的照片非常相像!那是不是可以进一步推断,我和他爸从小就很有夫妻相?
——02——
这些样貌上的相似当然可以完全归功于遗传基因,但在带孩子的这两年多,我越发觉得孩子的行为和性格,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基因决定的。
先说说我自己,我从出生40天就离开亲生父母,到我11岁父亲去世,回到母亲身边。我基本没有接触过自己的亲生父亲,可在我回家后,家人却告诉我,我拿筷子的怪异手势和父亲一模一样,我笑的样子、皱眉的样子、思考的样子、沉默的样子都和我那已去世的父亲很像,在我身上或多或少能看到父亲的影子。后来,当我想念我的父亲时,我就会拿着照片,对着镜子,想象他的样子。
跟叮当相处的这两年多,我渐渐回想起一些童年的记忆片段。而这些片段,要不是因为叮当的出现,我以为它们也都只是我的想象。
叮当走路的时候有点内八字,我就想起了我大概三四岁时,在农村的一片空地上练习走路,自己矫正内八字。因为养母说女孩子这样走路不好看,我就在走路的时候特别注意脚尖不能往回扣。我已经不记得我是什么时候没有内八字了,也没有人对我提起过这事。从打真正记事,我走路的姿势就很正常了,没有一点内八字的影子,所以一直以来我都很质疑这段模糊的记忆。
叮当胆子小估计也是随我。这孩子两岁前出门必须得拉着大人手;游乐场里所有旋转的、脚踏不实的娱乐设施他都不玩,怎么鼓励、诱惑都不上去,比如秋千、蹦蹦床、旋转木马……;他玩滑板车时,只要远远地看到有人或者有车来,立刻就不滑了,非要等人过去才敢滑。这跟我小时候真的太像了。印象中我小时候出门一直拉着养父的衣角,走哪儿都拉着;我小时候也不敢坐秋千,不敢转圈圈,稍微有点危险的活动都不敢参加。骑自行车时,只要有车或者有人朝我过来,我都会紧张地抓不住把,所以我到现在也不敢骑车上路。
照现在的育儿理论,说是因为小孩子没有安全感会这样。放在我身上我信,因为我小时候真的极度缺乏安全感,我自认为给了叮当足够多的爱和安全感,他还有这种表现,那就只能说是天性使然了。
——03——
叮当是个小书迷,每次看到他坐在书架前认真看书的模样,我就记起儿时的自己嗜书如命。去别人家串门时,只要看到书就走不动道,我可以很沉默的看一整天书,小说、科普、漫画、报纸、杂志……只要是书,就来者不拒。
叮当爱看书或许跟我早早开始亲子共读有关,但我承认我家并没有给他创造耳濡目染的阅读环境。现在的我,对书籍的热爱远没有小时候强烈,我和叮爸看手机和电脑的时间远远大于看书时间。所以我觉得叮当爱看书这个行为习惯或许也有遗传的成分在里面。
——04——
如果不是带着孩子看着他一步步成长,我应该不会回忆起关于童年的很多事情。因为身世和性格的原因,我很少跟生母或者养父母谈论起我的童年,也没有照片我小时候的留下来,所以我不知道我小时候长什么样子,做过些什么事。
但我在叮当身上好像看到了自己童年时的影子,我愿小心呵护他,就像爱自己一样爱他,也在育儿中弥补自己童年的不足,疗愈那颗受过伤的小小的心。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叮当妈育儿时光机”——家有一子,名叫叮当,在成长的道路上每天都有新进步。叮当妈将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一一记录,分享经验,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来说出你和孩子的故事吧~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