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顺产的八字(什么样的八字容易顺产)
剖腹产对宝宝的命理有没有影响?
随着国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八字、风水、姓名等因素对人生的影响,近来也有很多人找我们测算,希望为孩子挑选一个好的八字的出生时间,进行剖腹产。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剖腹产是人为的,能代表孩子未来的命运信息吗?
答案是肯定的:可以。
万事万物皆有因果,凡是发生,必有根由。即使是人为选定的“八字”,既然在那一刻出生,毫无疑问,出生那一刻的“八字”所代表的因缘定数就属于这个时间出生的宝宝。
选定日期进行剖腹产这件事,看起来简单,里面含着的因果着实不少,实则也不太容易。
首先,做父母的能否找到一个好的命理师,就存在很多变数。真正吃透命理,能准确选择吉时的命理师并不多,我拜访过很多有名气的命理师,但真正深谙周易通晓术数之学的,十中无一。这需要缘分。
其次,即使选定了吉时,但因为医院或者医生的原因,宝宝无法在这个时间段出生,也是一个很大的变数。
最后,因为男孩和女孩的命理推演方法是有差异的,所以不知男女的情况下,选择八字要首先保证的是宝宝未来的一生平顺。但如果知道孩子的性别,那就可以准确推演锦上添花了。
所以,一切皆天意。无论最终是顺产还是剖腹产,都是天意的安排。在人们看来剖腹产似乎是人为的结果,但这个环节中也有种种客观因素干扰其中,实际还是天意的表现。因此,无论是剖腹产还是顺产的孩子,都同属自然,并不影响宝宝八字信息中所蕴含的吉凶祸福。
少年:对对子胜过先生;写诗讽刺堂兄;智斗富家子;抗婚
(文章有点长,大约1.3万多字,请耐心读完,感谢!)
谨以此文纪念我们伟大的领袖同志!
1、韶山名字的由来。
位于湖南省中部的韶山,在湘潭、宁乡、湘乡三县交界处,是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一的岳麓山一脉。韶山的顶峰,即著名的韶峰,海拔500多米。相传在韶峰旁边住着三位美丽的姑娘,她们勤劳善良,艰苦朴素。
一天,从彩云上飞来一只金色的凤凰,三位姑娘就骑着凤凰上天,成了仙女,所以韶峰也称仙女峰,有诗云:“绝顶才宽三五尺,此身如在九重天。”在韶峰下,群山环抱着一块不大的谷地,这个谷地就叫“韶山冲”。
韶山山清水秀,风景壮丽;传说神奇,富于魅力。据《湘潭县志》里说,五千多年前的远古时代,勤政爱民的虞舜,带着侍臣,过黄河、跨长江、涉洞庭,一路南下巡视,来到了湘江流域。
途经现在湖南湘潭和湘乡交界的山峰时看到苍松翠柏、青山绿水,心旷神怡,便让侍从们建起南巡的行宫。并在歇息休整之余,人们载歌载舞,还奏起远古时最美的音乐---“韶乐”,引得凤凰翩翩而至,嘤嘤和鸣。
所以当地的许多地名都与“韶”字有关。舜帝到过的山叫“韶山”;山间潺潺的小溪叫“韶水”;山峦绵亘下的山冲叫“韶山冲”;山上高耸的山尖叫“韶峰”。
“韶乐”怎么好听?据《论语》里说:“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韶乐》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宫廷乐舞,在齐国盛行不衰。
《韶》共分为九个乐章,以歌舞、颂尧舜功德、赞美齐国国力强盛、人民富足、君主英明为主题。演奏乐器大致可分为三组,共使用了19种乐器。齐《韶》集音乐、诗歌、舞蹈、美术和服装于一体,既壮丽宏大又活泼欢快,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孔子看到《韶》乐舞表演后,为之深深陶醉。
韶山同志故居
2、名字的由来:
公元1893年12月26日,也就是清光绪十九年农历十一月十九日辰时,这一年是中国传统的蛇年。一位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叱咤风云、在现代中国和现代世界历史上熠熠生辉的一代伟人--就诞生在这里。
韶山毛氏的“开山鼻祖”是当年投奔乞丐皇帝朱元璋并立有战功的毛太华。毛太华家住江西省吉州府龙城县(今江西省吉水县)。毛太华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做了一个下级军官,并随从明朝大将傅友德、蓝玉远征云南。云南归入大明版图后,毛太华被留下,成为镇守边关军人。
毛太华在这里娶了一位当地少数民族姑娘王氏为妻,并生下四个儿子,依次取名毛清一、毛清二、毛清三、毛清四。
明洪武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380年,毛太华携妻子王氏、长子清一,四子清四来到湖南,居住在湘乡县城北门外绯紫桥。十年后,毛清一、毛清四就迁移到湘潭县的七都七甲定居。
七都七甲这个山乡,就是今日闻名天下的韶山。从此毛氏家族便在这里繁衍生息。毛太华成为韶山毛氏家族的第一代祖先。毛氏家族从第一代至第六代没有固定的族谱,乾隆二年也就是1737年,毛氏家族修了族谱,到第七代就有了固定族谱,从此,韶山冲的毛氏子孙都以祖传谱系取名。
的父亲是毛氏家族的第十九代传人,名贻昌,字顺生,号良弼,生于1870年10月15日,去世于1920年1月23日。
毛顺生17岁时由于欠债被迫到湘军的军队中当过兵,五六年间积攒了一小笔钱,也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回家后买了地,又做一些贩卖稻谷和生猪的生意,挣了不少钱,家境也渐渐富裕起来了。
毛顺生治家严厉,他常说:“吃不穷、用不穷,人无计算一世穷。谁会盘算,谁就能过好日子;不会盘算的人,你给他金山银山,也是空的。”
因此毛顺生为人吝啬,就是老百姓说的“抠门儿”,且脾气暴躁。1936年对斯诺说:“我父亲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经常打我和弟弟,他一文钱也不给我们,而且给我们吃最次的饭菜,我越来越恨他,但父亲对我的严厉对我也有好处,使我工作上非常勤奋。”
的母亲文氏,是一位勤劳、善良、品德高尚的农村妇女。1867年2月12日生于湘乡县唐家坳的一个农民家庭,由于文家人在村里是有文化的家族,后来嫌唐家坳这个名字太土,改为棠佳阁。
的母亲比父亲大三岁,这正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女大三,抱金砖”。同当时许多农村妇女一样,她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
旧中国妇女地位低下,一般人家的女孩子是没有正式名字的。姓王的叫王氏,如果嫁给一个姓张的就叫张王氏;姓何的叫何氏,嫁给一个姓郑的,就叫郑何氏。由于的母亲在文家排行第七,所以就叫作文七妹。
1936年,给斯诺说他母亲的名字叫文七妹,而斯诺写为“文其美”,可能是斯诺觉得“文七妹”这个名字太土吧,因而写成“文其美”。
关于母亲的名字还有一种说法:据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1月版第303页曹宏、周燕著的《寻踪毛》记载,毛在1939年应国际要求,代填写一份个人简历,其中将其母亲名字写为“文素勤”。估计是毛自己给母亲起了个非常符合她老人家品格的名字:朴素、勤劳。
文家也以务农为业,比家富裕,有四十亩田,家境小康。文家所在的棠佳阁距韶山冲有10华里。
为什么把文七妹嫁到韶山呢?今天说起来更像是一个笑话。原来呀,不知什么原因,文家的祖先葬在韶山冲,后代每年都来韶山扫墓。为了扫墓时有个吃饭落脚的地方,就将七妹嫁到了韶山。
她18岁嫁到韶山,共生育了7个孩子,长子、次子早夭,第三胎生下。后来又生下两男两女,四子毛(字咏莲),五子毛泽覃(字咏菊),毛和毛泽覃都为中国革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两个女儿也都早殁。
的出生给毛家带来了喜庆,毛顺生喜出望外,要给儿子起个好名字。按规矩,必须根据《毛氏族谱》中的祖传谱系来取名。
毛顺生翻阅《毛氏族谱》后知道,儿子是毛氏第二十代孙,按谱系应属“泽”字辈。毛顺生小时候念过几年私塾,文史知识也略知一二。他晓得儿子虽然排行第三,但在存活的兄弟中居长,而古人常以东南西北对伯仲叔季,所以居长者应取“东”字。
于是,毛顺生决定给儿子取名“泽东”,字“咏芝”。
在中国农村,为了让生下的男孩顺利长大,一般有五种做法:
一是在小孩生下四个礼拜以后,这个小孩的头发被剃掉,只留下中间长长的一小簇,这表示“抓住了他的生命”;
二是花几个铜板,买一个小小的银锁,用红线系在他的脖子上;
三是把剪下的头发与狗毛混在一起,然后缝进小孩的衣服,这样妖魔就会把男孩当成动物,也就不骚扰他了;
四是让男孩带上耳环,妖魔便以为他是不值得搭理的女孩;
五是给男孩取个女名。的父亲给他的字叫“咏芝”,就是第五种意思,因为在他之前有两个男孩夭折。
可长大后并不喜欢这个带有女性色彩的字。他从小仰慕湘军中勇敢善战、治军有方的第二号人物胡林翼,而胡的字为“润芝”。“咏芝”与的字后一个字完全一样,因此,决定将自己的字改为“润之”。这样,一代伟人的名和字就是这样诞生的。
还有一种说法,说文七妹生下后,毛顺生找人算卦,算卦先生说这个孩子命里缺水,所以父亲便给儿子起名为“泽东”,因为“泽”的意思就是“润泽”,根据湖南占卜的经验,起这样的名字可以弥补水的不足。
由于前两个儿子都夭折,母亲文氏生怕泽东也不能长大成人,在满月之后就带他到了湘乡娘家。的外婆贺氏是个有经验的人,她请算命先生给看了八字,说是小官人命大福大,要拜个长寿的干娘,才能长大成人。
先是认了七舅母为干娘,因为七舅母家孩子多,可以庇护长大成人。文七妹信佛,便又烧香拜佛,祈求神灵保佑,并开始吃起了“观音斋”。的母亲也给他找人算了一个“八字”,“八字”讲很有出息,长大后会成为国家栋梁,但“八字”太大,必须祭拜一个神灵,这就是为什么要拜一个石头为干娘了。
出生不久,被寄养到棠佳阁的外婆家。原因是的外婆信天王菩萨,她总说韶山冲上屋场的风水不好,要不前两个外孙怎么会死去呢,她就硬把留在棠佳阁,一直长到了四岁。
在棠佳阁的后山,有个龙潭溪,溪内有一股清泉,不论天气怎么干旱,终年流水不断,这股泉水被称为“龙泉”。在潭边矗立着一块巨石,高两丈八,宽两丈。相传几千年前这个地方出过妖怪,经常兴风作浪,把水搅浑,还时常涨大水。有个能人为民除害,就把妖怪压到石头下去了。这块石头就被人们赋予了神奇的色彩,人们称这块巨石为“石观音”。
的外婆认为石观音最长寿了,便要女儿抱着外孙来到“石观音”前烧香叩头,认做干娘,还取了个小名,叫石三伢子。据当地乡亲们说,自从拜了这块石头做干娘,龙山托出来的的水就变得特别清了,而且也不涨大水了。
后来在革命活动中还用过与之有关的名字,有时用“石山”做笔名。新中国成立后,他的亲属们还叫他“主席三哥”、“主席三叔”等等。
1950年,当派彭德怀出兵朝鲜时,对彭德怀说:你的小名叫石穿,我的小名叫石三伢子。你这块石头投向麦克阿瑟,我这块石头投向杜鲁门。
外祖母家后山的石观音
3、四岁时聪明机智有胆量的故事:
童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棠佳阁的外婆家度过的。这是一个大家庭,四世同堂,全家大小20余口人。外婆对他格外宠爱。在这里过得无忧无虑快乐自在。同表兄妹们一块嬉戏,一道去放牛、打猪草等。
的二舅文玉钦,排行第八,喊他八舅。文玉钦读过几年私塾,在种田之余,在家开设蒙馆,教文家子侄们读书。
四岁的跟着大孩子们一起去听课。一次,文玉钦让孩子们背《百家姓》,这些孩子们贪玩,读书不认真,有的背不出来。有的背得不完整。
而作为“旁听生”,却背得一个字都不差,这让二舅十分惊奇。当外婆知道此事之后,笑不拢嘴,说:“我看呀,咱们石三伢子准是文曲星下凡哩!”
四岁时在外婆家过年,外婆给他穿了一身新衣服,头上戴了一顶红风帽,他高高兴兴地跑出去和小朋友玩耍。
棠佳阁有一位特别喜欢逗小孩子玩的老爷爷,他看到小孩子们蹦蹦跳跳地玩儿,便故意板起面孔,捋着白胡子对小孩子们说:你们为什么在这里玩耍?你们讲不出道理。我就把你们的耳朵割下来当下酒菜。其他孩子一听,吓得撒腿就跑,只有仍然站在那里不动。
白胡子老爷爷很奇怪,就问他:“你为什么不跑?难道你不怕我割掉你的耳朵吗?”
一点儿也不害怕,反而仰起小脸瞅着老爷爷反问了一句:“老爷爷,你为什么要割我的耳朵呢?”
老爷爷依旧板着脸,说:“我喜欢呀!我要割下你的耳朵当下酒菜。”
学着大人的口气说:“做人要讲道理。如果你有道理,我的耳朵就给你吃;如果你没有道理呢,我就要扯掉你的胡子。”说着就笑眯眯地看着老爷爷,并且主动揭开红风帽的扣子,把耳朵露在外面。
白胡子老爷爷大吃一惊:这个只有四岁的孩子,竟有这样的智慧和胆量,确实从来没有见过。他高兴地把举过头顶,笑呵呵地说:“聪明的小伢子,爷爷不割你的耳朵了。爷爷想找下酒菜,就去割那大笨猪的耳朵!”
4、最早的口头创作:
1901年春,才八岁。这一年春节,就像往年一样,他跟母亲到外婆家过年,在阵阵锣鼓、鞭炮声中,一群耍狮子的队伍进村来了。这是一种流行于民间闹春的“狮子灯表演”,不是我们现在杂技团的真狮子表演。把“狮子”的双眼做成鼓鼓的形状,寓意神圣、威严,民间多用于驱邪、纳吉、迎新。
兴高采烈地跟随大人去看耍狮子。按照当地习俗,狮子耍到谁的身边,谁就要赞几句吉利话以讨个口彩。那些吉利话通常都是整齐押韵而富有诗意的顺口溜。小时候长得很可爱,虎头虎脑,眉清目秀,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很招人待见。当狮子活蹦乱跳地耍到身边时,耍狮子的人要讨个口彩,便让说几句。小小年纪的他灵机一动,便脱口而出地唱出了这首诗:
狮子眼鼓鼓
1901年
狮子眼鼓鼓,擦菜子,煮豆腐。
酒放热些烧,肉放烂些煮。
这首“诗”,最早见于陈晋著《与文艺传统》,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3月版。
擦菜子:是当地自制的一种腌菜,“擦菜子煮豆腐”是湖南人十分喜欢的一道菜。
这首诗其实是一首活泼有趣的顺口溜,他从一个儿童的视角,生动地描写了狮子的可爱形象和烧酒煮肉的热闹农村气氛。八岁的孩子最大的快乐便是有好吃的,尤其是粮食比较短缺的年代。
在农村,只有过年才有这种待遇,所以烧酒煮肉炖菜也便成为过年时孩子们最青睐的事情。的朴素语言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童年很聪明,记性好,学唱快,唱得也比较多一些,正是这些源自于湖南农村中活生生现实生活陶冶,“润物细无声”地开启了童年时期的诗境性灵,这是到现在为止,我们能够见到的最早的口头创作。
5、童年劳动和淘气的故事:
和大多数农村穷苦人家的孩子一样,从六岁起就开始帮助大人干活了。到13岁时,他便整天在田里和大人一样地干。起先,他在家里帮着扫地、放牛、打柴、种菜、挑水、喂猪、推谷、舂米等,后来,就到田里从事犁田、插秧、收谷等劳动。
干活勤快认真不偷懒。锄禾的时候,人家锄一两遍,他锄两三遍,并且见草就拔。喂牛时,他经常用铁篦子给牛梳毛,以防止牛毛里长虱子。他把牛栏和猪舍都打扫得干干净净,他家喂的牛和猪从不害病。此外,他还在屋后的山坡下开了一块菜地,种出各种各样的蔬菜。
干活还肯动脑筋,找窍门。玩耍,是儿童的天性。和同伴放牛时,经常在山坡上玩耍,一玩起来,往往就误了放牛,要么是到了时间,牛还没有吃饱,要么是牛跑到人家的田里去啃庄稼,惹了乱子。怎样才能既保证放好牛,又让大家玩得痛快?和大家商量了一个办法。
他把小伙伴分成两班,一班负责放牛,另一班负责采野果、拾干柴、割青草。到了一定的时候,再把牛拴起来,让他们吃割好的青草,小伙伴们则集合起来,讲有趣的故事,做开心的游戏。这时候,把采来的野果分给大家,有时还把分剩的野果或自己的那一份抛向空中,让大家抢着玩。这样,大家玩得很开心,牛也放好了。回家时还带着一把干柴,大人们见了也高兴。
干活实在不慕虚名。一天,父亲让他和弟弟毛去收豆子。
他们俩一块到了地里,弟弟挑了一块豆子长得稀的地方,不一会儿就收了一大片,却选了一块豆子长得密的地方,老老实实地收割。父亲来到地头一看,连声称赞弟弟干得快,责备大儿子收得慢。并不忙着辩解,只是示意让父亲看看自己收的豆子。结果,父亲不说话了。
爱吃好东西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是吃不让吃而想法吃到的,便是孩子们最大的乐趣了。和普通孩子一样,也会想方设法去找好吃的。
在他们念书的私塾后面,住着一户人家。这家的女主人叫邹四阿婆。邹四阿婆的房子周围种着枇杷树、柚子树和桃子树。一到收获季节,枝头上挂满了果子,馋得孩子们直流口水,恨不得变成小鸟,飞上树去,一口一个吃个痛快。可是邹四阿婆看得很严。
每到这个时候,她总是手里拿着长长的竹竿,像哨兵一样严阵以待,随时准备教训这些"小泥鳅"。要是哪个孩子胆大偷摘了她的果子,她准会大嚷大叫,穷追猛打,完了还要向家长和先生告状。孩子们在背后都骂她"小气鬼"、"背时婆",存心跟她作对。
有一次,邹四阿婆家的桃子熟了,红红的桃子挂满了枝头。孩子们看准了机会,趁邹四阿婆不注意,一下子都拥到树上,痛痛快快大吃起来。正在得意之时,忽听得一声吓人的叫声--"好啊!"邹四阿婆出其不意地出现在他们的脚下。
"哼!这回看你们这些'小泥鳅'往哪里钻!"邹四阿婆冷笑着,挥动竹竿就朝孩子们打来。
有的孩子被吓懵了,茫然不知所措。却镇定自若,冷静地指挥伙伴们躲闪。邹四阿婆看到本来就比一般的孩子长得高大,又不慌不忙地指挥别的孩子来对付她,气就不打一处来,便把攻击的目标集中到他身上。她声色俱厉地呵斥道:
"好啊,石三伢子,你充司令,我就先逮住你!"
再说邹阿四婆把竹竿指向石三伢子,他立即挥手让大家撤退,自己也纵身跳下树旁的沟里。"扑!扑!扑!"伙伴们跟着纷纷跳下树来,石三伢子带着大家一溜烟地跑出沟外,飞身爬上两棵大枞树。
等邹四阿婆气喘吁吁,跌跌撞撞地追来时,孩子们一群小猴似地高踞树上,有的嘻嘻笑着,有的扮着鬼脸,庆祝自己的胜利。
调皮捣蛋也许永远是男孩子们的一个天性,也不例外,而且在这方面更显示出他“超人”的智慧。
邹四阿婆家不仅果树多,而且邹四阿婆还很会做干果,什么梅子、黄瓜、茄子、生姜等普普通通的东西经她一加工立即就变成了色、香、味、型俱佳的珍品。韶山冲的人都夸她手艺高。和小伙伴们也知道她做的东西味道好,因此总打她的主意。
为防止"小泥鳅"们偷吃,邹四阿婆做干果、干菜时,总得费一番脑筋。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把干果、干菜加工后架上梯子,放到房顶上去晾晒。
孩子们眼巴巴地望着高高的房顶上晾晒着的那些食品,口水直往肚里咽。怎么办呢,够是够不着的,搭梯子吧,目标太大,容易让人发现;用竹竿挑吧,又怕弄出响声,惊动了主人,还是不行。咳,要是有天兵天将,从天而降,把房顶上那些好吃的东西扒拉下来多好啊!想到这里,眼睛一亮,好,天兵天将?有了,就让"天兵天将"来帮忙吧。
他让伙伴们拿来一条长线和一根竹竿,自己捉来一只螳螂,把它系到线上,又把线扎在竹竿上,手举着竹竿一挥,螳螂被抛到干果里,再往下轻轻一拉,螳螂锯齿般的长腿就把干果带了下来。这样反复多次。伙伴们忍住笑,像鸡啄米一般,抢着拣地上的干果吃。
太阳落山了,邹四阿婆搭着梯子上房,去收拾干菜。"噫,奇怪!又没有起大风,鸡又飞不上去,地上也没有痕迹,干果怎么少了呢?难道背时的喜鹊、乌鸦也知道我做的干果好吃?"
这时,躲在暗处"看风景"的和他的小伙伴,直乐得捂着嘴巴揉肚子。
少年时期的有时很调皮,但也很诚实。有一次,他和一群小伙伴一起到人家的菜园里偷黄瓜吃。正当大家咂着小嘴,津津有味地吃着"战利品"的时候,主人出现了!伙伴们吓得四处逃散,但却没有走,好汉做事好汉当,他忙给主人赔不是。主人不但没有打他,还说他是个"诚实的孩子。"
6、乐于助人的故事:
从小参加劳动,深知农民生活的艰辛和不易。他对穷苦农民非常同情,经常去帮助他们。有一年秋收季节,农民把稻谷打下来摊在坪里晒着。突然,天下起了大雨,农民们都忙着抢收自己家里的谷子,而却先跑到一个佃户大娘的家里帮着她收谷子,然后才回去收自己家里的。他父亲生气了,大声呵斥:“哼,自家的谷子流到沟里去了,你倒好,去帮别人家收谷子。!”说着,扬起手要打他。
而却说:人家家里很苦,还要交租,损失一点就不得了;我们家的谷子多得是,损失一些也没什么关系。
父亲很生气,说:“你说没有关系,你还吃饭不吃?”
却笑着说:“我每餐少吃一口,也就还给你了。”父亲还很生气,在母亲的劝解下,父亲也就不说话了。
一个冬天的早晨,天下着雪,刮着风,天气很冷,去学校读书。在路上,他看到一个穷苦青年,乱蓬蓬的头发落满了白花花的雪片,脸上显出饥饿的菜色,只穿着一件单衣,冷得浑身打颤。他和这个青年说了几句话,知道他实在是没钱买衣服,就把自己身上的一件夹衣脱下来让他穿上。
有一家姓毛的农民,是家的邻居,他把猪卖给了的父亲,过了六七天,父亲叫去把猪赶回来。这时候猪价已经涨了。
到了卖主家里,卖主觉得吃了亏,说:"猪价涨了,我又喂了十多天,现在我是太吃亏了,猪不卖了。"通情达理的十分理解卖主的心情,便说:"是呀!你又喂了十多天,还是说好了的那些钱,你当然不卖了。"于是,他便退掉了这桩买卖,空着手回到了家里。
有一年冬天,和他的叔叔一起从学校回家,半路上在一家客店歇脚,同住一屋的人偷走了的棉裤。那人被叔叔追回后准备好好收拾一番。当了解到这人是事业工人时,就把棉裤给了他,留他吃饭,分别时还给他一些铜板做路费。
少年不光关心、同情贫苦农民,还非常富于正义感,敢于打抱不平。当时,韶山有个叫毛承文的农民,敢于和地主豪绅对抗。因此,地主与封建族长勾结,给他扣上"破坏族规"的罪名,押进祠堂,准备惩罚。知道后,立即与贫苦农民一起冲进祠堂与族长讲理,迫使族长释放了毛承文。
7、童年读书叛逆对对子:
1902年的早春,刚刚过了元宵节,父亲就把刚过8岁的送到离家不到二百米的南岸邹春培老师的私塾里,接受启蒙教育。
父亲送进私塾,是有他自己的打算的。由于他的精明能干,家业渐渐兴旺发达起来,但由于读书不多,总觉得差人一等。更让他伤脑筋的是在一桩柴山讼案中败诉。本来是他自己有理,但由于识字不多,明明有理说不出来,而对方则引经据典,强词夺理,说得头头是道。
结果他由原告变成了被告,人家由被告变成了原告,眼睁睁地看着柴山断给了人家。于是,他深深地感到,没有文化害死人。他痛下决心,一定要让儿子读书,也能引经据典,给自己争口气,再也不吃眼前亏。
邹春培老师教学认真、严厉古板,经常体罚学生。天资聪颖,不需要老师费神,大家给他起了个绰号:“省先生”。
从小酷爱游泳。一天中午,天气炎热,邹先生因事外出。临走的时候,他嘱咐学生温习功课。天资聪颖的很快就把老师布置的功课做完了。于是,他就叫着几个同学到学校前的池塘去游泳。
邹先生回来,正碰上他们赤身地在水中嬉戏,非常恼火,便想惩罚一下这些调皮鬼。他知道用背书来考,那是难不倒他的。不但老师让背的都背过了,他会查《康熙字典》,老师没让他背的他也背过了。所以邹先生要对对子,对不出来就要用竹板子打手心。
先生出的对子是"濯足",指洗涤。“濯足”语出《孟子 离娄上》:“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意思是说清水用来洗涤装饰品,污浊的水用来洗脚。不假思索,立即对以"修身"。“修身”即修养自身的意思。《礼记 大学》中有“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先生听后,也不得不连连点头。
一天放学后,邹先生把带到一畦菜地里,扯下一茎牛皮菜,让带回家去,并说:“明天一早来上学,必须还找一茎与牛皮菜能‘对仗’的菜。”明白了老师的意思,不一会儿,他就从路边扯出一茎马齿苋,交给老师。
“牛皮菜”对“马齿苋”太绝了,连一向刻薄的邹老师也不得不佩服的睿智、聪颖。
对“马齿苋”情有独钟。1966年6月间,在韶山滴水洞居住时,工作人员知道爱吃马齿苋,就到处去找,有从河里捞了几条鲫鱼,做了一道菜,吃了高兴地说:“这餐饭吃得很香,还是家乡的菜好吃。”
那时候的私塾里的先生都信奉"严师出高徒"、"棍子底下出好人"的理论。平时,私塾先生的手里都掂着一根竹板。它的用场主要是打先生不满意的学生。打击的主要部分是手心,当然,有时也打脑袋、打屁股。
除了打板子外,主要的体罚形式还有"罚跪香",就是跪在盛铜钱用的非常硌人的"钱板子"或砂石上,一根香燃完了才让起来。此外还有其他各种形式的体罚。对这种惩罚学生的方式非常反感,并用实际行动来反抗它。
根据斯诺的《西行漫记》记载:十岁时曾经逃过学,和今天的孩子离家出走差不多。但他不敢回家,怕挨打,便朝县城的方向走去,以为县城就在一个山谷里。乱跑了三天之后,终于被家人找到。他这才知道他走了三天,只是来回兜了几个圈子,离家才八里路。
以为回到家一定会挨打,没有想到的是,他的父亲比以前稍微体谅一些了,老师态度也比较温和一些。所以他得出结论是:这次“罢课”胜利了。
1909年.在家务农两年以后,来到韶山乌龟井私塾读书,老师是毛简臣。一次,毛先生离开教室去取教具,当即跳上讲台,手舞足蹈地给大家演讲起来。待老师回来时,他迅速溜回原位。老师看见有人踩坏了讲台,知道肯定有人在自己出去时上台了,便出了上联让学生对,若对不出,便要追究学生,惩罚上台者。上联是:
跳跳跳,跳下地;
轻松对道:飞飞飞,飞上天。
老师听了。连声叫好,也就不惩罚了。
8、作的第一首五言诗
在南岸私塾读了两年书,长进很快。有一天,邹春培找到毛顺生,对他说:“润之了不得啊,他的才学比我高,我已经教不了啦。”1904年,离开南岸私塾。
后来在回忆起自己的私塾老师时曾经深情说过:“邹先生是好人啊!他是个严师啊,我那时读书顽皮,不懂得严是爱、宽是害,还造过他的反哩!”
1906年秋,到井湾里私塾毛宇居门下读书。毛宇居是的堂兄,才华横溢,有“韶山一支笔”的美称。
有一次,老师毛宇居外出,临走前规定学生必须在室内背书,不准走出私塾房间。老师前脚一走,少年就上了山,摘回一书包毛栗,分给所有的同窗,也敬奉塾师一份。老师返回后,责问为什么要违反私塾的规矩,朗声回答:“闷在屋里,头昏脑胀。死背硬读,也是空的。”老师十分恼火,但知道用背书的方法惩罚,难不倒这位记忆力很好的学童,便指着天井说:“我要你写诗赞井!”沿着天井转了两圈,便口占了这首五古。
五言诗
赞井
1906年
天井四方方,周围是高墙。
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
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
与他的老师兼堂兄毛宇居
这首诗最早见于1987年12月26日香港《文汇报》载赵志超所撰文中。收入湖南地图出版社1991年版江建高等编著《韶山导游》。
天井是指房屋和围墙中间的空地。其形如井而露天,故以为名。天井是不能蓄水的,只供四周房屋采光与雨水流通之用。这首诗可以说是借题发挥,寓意深刻,尤其是后两句让毛宇居惊喜难抑,终身难忘。
1950年,在北京会见他的老师毛宇居,两人还曾谈起赞井咏诗的往事,笑着说:“这也是你老师逼出来的呀。”
一直反对填鸭式和经院式教育,新中国成立后,他号召学生除了学习,还要学工、学农、学军,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如果他老人家今天看到我们的孩子,背着一个大大的书包,没有快乐的童年,他老人家一定会伤心万分的。
9、反抗父亲
在私塾里学到了越来越多的知识,对父亲的粗暴态度也越来越不满,并开始用学得的知识,引经据典地反驳这种态度。父亲经常无端地骂他“不孝”,他就说, “经书上讲‘父慈子孝’,必先有‘父慈’,而后才能有‘子孝’,哪有父不慈、而子能孝的呢?”父亲说他“懒惰”,他就反驳说:年纪大的应该比年纪小的多干活,父亲的年纪比我大很多,应该做更多的事,等我到了父亲的年纪,会比父亲干的活还要多。本来毛顺生是想让儿子有了学问,帮他“引经据典”打官司,没想到却用学到的知识对付他,这是毛顺生始料不及的。
毛顺生期望儿子将来成为同他一样生财有道的精明的人,一旦发现儿子的行为不和自己的准则,便用高压手段来管教,父子冲突就不可避免。
1936年曾经对斯诺说过:“有一件事我记得特别清楚。我大约13岁的时候,有一次父亲请了许多客人到家里,我们两人在他们面前争论了起来。父亲当众骂我懒而无用。这激怒了我。我骂了他,就离开了家。母亲追上前来,竭力劝我回去。父亲也赶来,一边骂一边命令我回去。我跑到一个池塘旁边,恫吓说如果他再走近一步,我就跳下去。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提出了停止内战的要求和反要求。父亲要我磕头认错。我表示如果他答应不打我,我可以跪一条腿磕头。战争就这样结束了。我从这件事认识到,我如果公开反抗,保卫自己的权利,我父亲就软了下来;可是如果我仍温顺驯服,他反而打骂我更厉害。
回想起来,我认为我父亲的严厉态度到头来是自招失败。我学会了恨他,我们对他建立了真正的统一战线。同时,他的严厉态度大概对我也有好处。这使我干活非常勤快,使我仔细记账,免得他有把柄来批评我。”
10、智斗富家子
在上私塾的几年中,对同学团结友爱,礼让为先。放学之后,在回家的路上,有些同学总喜欢抢头,他却从容不迫一步一步地慢慢走着,十来岁就很有大人风度。对人很有礼貌,但对于无理取闹的人,却从不信邪,力主治服。他常常对人说:“逢恶就莫怕,逢善就莫欺。”
一天, 从韶山到外婆家去,当走到一个山谷的时候,突然有一个人双手插腰拦住了去路。抬头一看,来人是当地一个姓赵的富豪人家的子弟。早就听说过,这个人经常在穷人面前舞文弄墨,以富欺贫。
赵某横在路上,摆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傲慢地说:“我知道你是文家的外甥。今天要考考你;若能答得出,我就放你过去,若答不出,哼!就别想过去。”
也双手插腰,不慌不忙地说:“你爱问就问吧!”
赵某想难为,说:“百家姓里的‘赵钱孙李’分开如何解释,合起来是什么意思?”
稍加思索便说:“赵公元帅的赵,有钱无钱的钱,有理无理与李同音。大宋天子赵匡胤说过:‘有钱龟孙不讲理’!”
赵某听后满脸通红,又恼怒,又尴尬,但理屈辞穷,只得让他过去。
11、抗婚的故事
对父亲最大的“不孝”,大概要算默默的抗婚了。十四岁那年,毛顺生给他包办娶了个十八岁的媳妇罗氏,名字叫罗一秀,也有书上说叫罗大秀。罗氏,韶山杨林乡人,生于清光绪十五年九月二十六日,即公元1889年10月20日,比大四岁零两个月。毛顺生之所以给14岁的儿子找一个“大媳妇”,是有他的如意算盘的。
一是毛罗两家本是世交。罗氏祖母毛氏,是的祖父毛翼臣的妹妹,即的姑祖母。旧时中国习惯于表兄表妹结亲,如林黛玉和贾宝玉,贾宝玉和薛宝钗。谓之“亲上加亲”。也就是“亲不亲,自家人,砸断骨头连着筋”。
二是毛顺生想要拴住的心。当时虽辍学在家务农,但人大心大。父亲怕他飞走,想用媳妇把他拴住。
三是为了亟待解决家庭劳动力的问题。这是毛顺生最主要的原因。毛家当时有水田20多亩,毛顺生又长年在外贩猪贩米,家里只有一个长工。文七妹既要照顾公公毛翼臣,又要照料毛家三兄弟,尤其是毛泽覃,当时才2岁。而罗氏身高体壮,是一把操持家务的好手。
但始终不承认这桩婚事,从未和她同居。他白天一直在田间劳动,晚上帮父亲记完帐便回到自己的小屋,点灯读书,很少和罗氏讲话。父亲也无可奈何,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毛罗氏”作为的原配妻子写进毛家家谱。至今在韶山的家谱中是这样记载的:长子,原配毛罗氏,继娶杨开慧,继娶贺子珍,继娶。罗氏也是短命,在1910年正月初二寅时去世,估计与自己婚姻不顺有关。
右一为,右二为的堂伯父,右三为的父亲,右四为的小弟弟毛泽覃
12、辍学在家务农
1907年至1909年秋,辍学在家务农。白天,他像大人一样到田间劳动;从事扶犁、掌耙、扬谷、下种等农活,晚上还要帮父亲记帐。这样白天晚上的忙,当然是很疲倦了,但还要坚持每天看书到深夜。凡是在韶山冲能够找到的书,他都找来如饥似渴地阅读,甚至连和尚的经书也找来读。
每天晚上,帮父亲记完帐后,就躲进自己的卧室,点起桐油灯,看书看到深更半夜。父亲一觉醒来,看到他的屋里还亮着灯,总是喊他:"还不睡呀!明天早起还要下地干活呢!"这时候母亲也催他说:"快点睡吧!莫熬夜了,这样会把身体搞坏的。"泽东也总是回答说:"好!就睡了,就睡了。"可是他并没有吹灭那盏桐油灯,而是用蓝布被单遮住窗户,不让灯光透露出去。然后在暗淡的灯光下读书,看小说。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反复阅读了《精忠传》、《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这些书当时被私塾先生称为坏书,是犯上作乱的书,但还是反复看了。
热爱劳动,也热爱读书。他在家里除了劳动,就是看书,但这二者之间,往往也会产生矛盾。
一天,父亲让往田里挑粪。挑了一会儿,父亲看到田里没人干活了,就到处去找。后来,父亲终于在一座古坟后的老树下找到了儿子.的父亲毛顺生见他两手捧着书,正看得津津有味,两只空桶安安稳稳地放在身边。父亲不由得火冒三丈,质问儿子为什么不好好干活。指着扁担两头的大粪桶说:“爹,我只是歇会儿。从天亮起我已经挑了好几担了。”
“到底几担?”
“至少也有五六担吧。”
“嗬,半天才挑五六担!”
“那你说半天能挑几担?”
“二十。起码也得十五。”
风波过后,他们回去吃午饭。到了下午五点钟前后,田里又不见了儿子干活的影子。父亲生气地跑过去,轻而易举地在古墓旁找到了儿子,一眼就又看到了上午那恼人的场面:端坐在那里看手中的书,空担子搁在一旁。父亲不由得又大发雷霆。儿子却从容不迫地说:
“我会规规矩矩地干活,但我也需要看书。我保证先干活后看书。田里的活干完后,我总可以干自己的事了吧。”
“可是,你才挑了几担就躲到这儿来看书?”
“来看书之前,你要我干的我都完成了。”
“完成什么了?”
“吃过午饭后,我已经挑了十五担粪。”
父亲不由得目瞪口呆,半天挑十五担粪是够辛苦的,但儿子为了看书,却提前干完了,他还能说什么呢。
从此之后,总是天天先干完父亲派给他的活,然后抓紧时问去读他的书。
13、走出韶山冲之前的两首诗:
1907年的夏天,到外婆家附近的保安寺玩耍。他看到寺院四周盛开着色彩斑斓的凤仙花。这是一种不择土壤、随处生长的小花,因花瓣可用来染指甲,故俗称指甲花。望着顽强生长、傲暑盛开的指甲花,少年不禁萌生写诗欲望,并联想起古人各得其趣的咏花诗文:陶渊明归隐田园,独爱菊花;周敦颐生性清高,独爱莲花。此时的却偏爱枝叶弱小、意志坚强的指甲花。
五言诗
咏指甲花
1907年夏
百花皆竞放,指甲独静眠。
春季叶始生,炎夏花正鲜。
叶小枝又弱,种类多且妍。
万草披日出,惟婢傲火天。
渊明爱逸菊,敦颐好青莲。
我独爱指甲,取其志更坚。
通过读书,开始认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产生了恢复学业的愿望。
这首《耕田乐》,正是记载了这段时间的耕读生活状况和心
杂言诗
耕 田 乐
1908年
耕田乐,天天有事做。
近冲一墩田,近水再墩望,多年副产积满仓。
农事毕,读书甚馨香,坐待时机自主张。
这时候,毛顺生打算把十六岁的送到湘潭县城一家米店当学徒,指望他能继承家业,发家致富。起初并没有反对,觉得这也许是有意思的事。
恰在这时,的表兄文运昌告诉他,湘乡县有一所新式学校,叫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在那里可以学到新的知识。而且文运昌也在那里读书。
听说后,十分高兴,决心前去求学。为了说服父亲,他和母亲商定,邀请八舅文玉钦、堂叔毛麓钟、表兄王季范和同族长老以及私塾老师来家劝说,因为大家给毛顺生说,这种“先进的”教育可以增加孩子赚钱的本领,毛顺生听后,觉得儿子进洋学堂也许是件有利的好事,就同意了,答应了他的要求。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