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戍(戊戍年是公历那一年)

隐身守侯 2023-08-16 21:29:18 互联网

慈禧为什么开始支持变法最后才反对:1898年6月11日戊戌变法开始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萨沙讲史堂第一千五百七十四期】(历史系列第775讲)

慈禧为什么开始支持变法最后才反对:1898年6月11日中国清朝光绪皇帝颁布《定国是诏》,戊戌变法开始。

百日维新中,慈禧态度有一定的改变。

最初她并没有公开反对变法维新,中期跳出来反对,末期直接派军队镇压。

为什么慈禧没有一开始反对变法呢?

原因很简单,慈禧也认为必须改变以往的一些制度。

慈禧上台以后,支持恭亲王奕訢一伙搞了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不改变政治制度的情况下,单纯的发展经济和军事。

满清为了洋务运动花费了很大力气,搞了整整30年,一个北洋水师就建设了20年。

北洋水师高峰期由78艘船组成,总吨位为8.39万吨,亚洲第一。

仅仅对北洋水师的拨款,就有2302万两白银。

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

甲午战争前的1891年,全国财政盈余的高峰期,也不过700万两而已。

单单购买军舰,就花费了满清全国3年的财政盈余。

满清是倾全国之力,组建了北洋水师。

随着甲午战争,这支被当作洋务运动最大成果的海军,被小小的日本彻底打垮,宣告洋务运动彻底失败。

事实证明,单纯购买洋枪大炮,请洋人教官训练一下,根本无法组建现代化军队。

同样道理,学一些洋人的皮毛,也不足以让满清富强起来。

在戊戌变法之前,满清到了人人可欺的地步。

连在华仅有二三艘炮舰和几百个水兵的意大利,竟然妄图割让浙江三门湾。

而洋商都肆无忌惮,不把满清政府放在眼里。

1875年,上海租界的洋商,谎称修建一条从吴淞港到租界的公路。

实际上,商人违背满清的命令,修建了一条15公里的吴淞铁路。

明明是洋商擅自违法修建的铁路,本应该抓捕违法者,命令他们火速拆除铁路。

清政府却还要花费28万两白银购买回来再拆除,铁路造价只有12万两而已。

对洋人软弱到这种地步,国家距离被殖民也不远了。

满清对外作战百战百败,国内各种叛乱四起,列强肆意开辟租界,国家财政连连巨额赤字。

仅仅赔款给日本的白银,就有2亿两。

这2亿两白银,需要满清30年的盈余收入。

此次甲午战争,满清被日本打败。

日本并不强大,属于列强中的小字辈,自己还背负着不平等条约。

以军队为例,日本军队远远不是一流水平,联合舰队甚至一艘铁甲舰都没有。

满清却连日本都打不过,试问遇到英法俄美德全面入侵,还能不亡国吗?

就算为了自己的位子,慈禧也必须搞新的一套,不能按照老一套继续胡来了。

慈禧也不能说,是一味阻拦改革。

只要改革不动摇她的地位,慈禧还是支持改革的。

况且,慈禧认为光绪只是小孩子,从小就被她拿捏得不行,根本毫无威胁。

慈禧让光绪去干,等于是找一个代理法人。

代理法人是干嘛的?

就是背黑锅的。

如果变法成功了,慈禧会将功劳收归己有;如果变法出了问题,她就将黑锅推给光绪。

所以,光绪的最初改革,是受到慈禧批准的。

包括《定国是诏》这些文件,都是慈禧批准以后才公开发布的。

光绪由此踌躇满志,试图大干一番,让国家富强起来。

自然,光绪也有私心,试图通过变法逐步扶持自己的政治势力,不至于整天被慈禧玩于鼓掌之上。

只是,光绪忘记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教训。

自古以来,凡是进行改革的人,必须要有一个最基本的条件:他必须得到既得利益集团的认可,或者是他有能力压迫这个集团不敢公然反对。

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功,在于秦王一手遮天,可以打压当时贵族力量服软。即便如此,最终商鞅还是被政敌搞到车裂的地步。

再看张居正,他作为首辅大臣,又得到太后的支持,权力几乎通天,改革没有涉及根本制度,留有很多余地,这才成功。

而王安石改革之所以失败,除了改革的一些措施有问题以外,他没有掌握太多权力。即便是宋神宗支持他,太后就公开反对王安石,保守反对派力量更是非常强大。

而光绪毫无实权可言,擅自进行改革又怎么可能成功呢?

所以说,戊戌变法必然失败。

另外,就算是慈禧也没想到,光绪已经很缓和的改革(有很多激进主张根本没有公布出来),仍然遭到满清贵族官僚集团的坚决反对。

今天讲民族团结,很多人不明白一个道理。

直到1912年满清灭亡,满清核心权力始终掌握在旗贵手中,并没有分散给汉人。

再说通俗一点,满清核心权力,主要掌握在爱新觉罗一家手里。

我们看看满清最后几年,国家几乎要崩溃,权力在谁的手里。

溥仪的父亲载沣为摄政王,就是国家最高掌权者,他全名是爱新觉罗·载沣。

这还不算夸张,在1911年满清接近灭亡之前,为了忽悠民众,仓促搞了一个责任内阁。

这个内阁包括总理大臣爱新觉罗·奕劻(满清宗室),协理大臣叶赫那拉·那桐(满)和徐世昌(汉),外务大臣梁敦彦(汉),民政大臣肃亲王爱新觉罗·善耆(宗室),度支大臣爱新觉罗·载泽(宗室),学务大臣唐景崇(汉),陆军大臣荫昌(满),海军大臣爱新觉罗·载洵(宗室),司法大臣爱新觉罗·绍昌(觉罗),农工商大臣爱新觉罗·溥伦(宗室),邮传大臣盛宣怀(汉),理藩大臣爱新觉罗·寿耆(宗室)。

内阁总共13人,满族占到9人,其中爱新觉罗皇族7人,汉族竟然只有4人。

而汉族的外务大臣、学务大臣、邮传大臣都是不掌握实权的部门,而徐世昌的协理大臣也是挂个名字而已。

可见,即便到满清灭亡之前,汉人并没有掌握中央任何实权,所有权力操纵了爱新觉罗家手中。

虽然戊戌变法期间,满清权贵集团多成为一群不学无术之流,只剩下荣禄等区区数人尚且有些才干。但是,他们是不惜代价会维护自己的利益的。

这是因为,这些既得利益集团其实通过国家权力,掌握了中国的绝大部分财富,而不是靠什么本事。

一旦失去权力,这些人的财富也会迅速丢失,就像辛亥革命以后,一些满清皇族公主都要去求生一样。

他们认为光绪的改革,本质就是打压他们集团的利益。

即便是最无所谓的教育改革,满清权贵集团也是反对的。

当时这些人不看书不看报,大部分吃喝玩乐,哪里愿意去刻苦读书呢?他们根本就不可能通过教育来出头。

那么,这些教育改革的受益者,就是普通汉人或者满人。

这些人进入官僚体系以后,就会挤压他们的力量。

再说经济上鼓励民营经济。

满清权贵哪里懂得什么经商,最多也是利用权力入一些干股,借此分红罢了。

变法改革最终结果是出现大量汉人资本家,而资本家一旦强大起来,就会试图获得政治权利。

显然,这对于满清既得利益集团来说,也是极为不利的。

其余的改革,也都是类似的。

所以,满清权贵包括比较开明的荣禄等人,一律强烈反对变法。

他们利用一些底层民众对改革的不满,向慈禧太后表示极大的反对。

慈禧太后表面上一手遮天,但一个人是无法唱得了一台大戏的。

掌握国家权力不是说单口相声,再好的主角也要有一群配角帮忙。

慈禧自然可以打压甚至杀掉一批,但她不可能同所有自己人对着干。

所以,她很快动摇,出手废除变法。

此时光绪却感到了极大的危险,因为变法还涉及权力的争夺。

以慈禧的老辣和狠毒,废除变法很有可能还会向光绪下毒手。

光绪被迫进行自卫,出现了谭嗣同冒险联络袁世凯要求武装一事。

袁世凯不会冒险和没有实力的光绪站在一起,由此戊戌变法彻底失败。

光绪被囚禁,最后被毒死,谭嗣同等人则掉了脑袋。

为什么满清最终并没有任何的政治改革成功?

原因就是满清权贵集团不愿意放弃任何的国家权力,宁可最终被暴力推翻,鸡飞蛋打。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