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字五行属什么(德字五行属什么和意义)

成语“同心同德”中,“德”是什么意思?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计“彳”部的一个汉字:德。德是现代汉语常用汉字,因此是重点汉字。许慎也认为德字很重要,所以把它排在了“彳”部部首汉字外的第一位。标题中提到的成语“同心同德”,典出《书·泰誓中》,“德”指“心意”,并不指“德行、道德”。德字的详情如下:
德。读dé。《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德,升也。从彳,㥁(dé)声。”形声字,本义是升,登。这跟现在的常用义“道德、品德”不同,要十分注意。
因为“㥁”实际上就是古德字,而这里成了德的声符,所以也说说“德”字的字形发展,如图:
(《字源》中所列的字形发展)
甲骨文里,德从彳,直声(就是目上一竖,古“直”字。其实古“德”字结合后来的字义,有点会意的意思,眼中只有直道,可不就是有“德”,再有,直着向前走,用力于始终如一的目标,可不就是德。)到金文中竖上又加了一点,强调目标点,点又渐渐演变为一横,强调终点线。后来又在直下加了一个“心”字。德遂以“㥁”为声。㥁字从直从心,也就是古“德”字。
德的本义是升,登。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升当作登。《辵部》曰:‘迁,登也。’此当同之……今俗谓用力徙前曰德,古语也。”桂馥的《说文义证》也说:“古升、登、陟、得、德五字义皆同。”读古文时可以注意这五个字,常通用。
但后来德字本义之外最常用的意义是道德,品行、节操。《篇海类编·人事类·彳部》:“德,德行。”比如《易·乾》:“君子进德修业。”孔颍达疏:“德,谓德行;业,谓功业。”君子要增进美德、营修功业。又比如《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范武子之德何如?”其实就是(子木向赵文子询问说:)“范武子的德行怎么样?”
此外,德字还有很多用法,举常用的说说:
(1)指有道德的贤明之人。《书·蔡仲之命》:“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孔传》:“惟有道者则佑之。”皇天无亲无疏,只辅助有德的人。《周礼·夏官·司士》:“以德诏爵。”郑玄注称:“德谓贤者。”到唐代柳宗元《天对》也说:“惟德登帝。”
(2)恩惠;恩德。《玉篇·彳部》:“德,惠也。”比如《书·武成》:“大邦畏其力,小邦怀其德。”大国畏惧他的威力,小国怀念他的恩德。指小国怀念周文王的恩德。
(周文王塑像)
又比如《史记·秦始皇本纪》:“刻石颂秦德。”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巡行全国,到处立碑,刻石记颂秦王朝的功德。
(秦泰山碑拓本)
(3)感恩;感激。《左传·成公三年》:“然则德我乎?”(楚共王说:)“那么感激我吗?”又比如《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以功受赏,臣不德君。”因为有功劳而受赏,臣子不用感激君主。
(4)德政;善教。《吕氏春秋·孟春纪》:“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民。”命令相国宣布德政(教化),发布禁令,实行褒奖,瞻济不足,一直施及所有百姓。
(5)客观规律。《庄子·天地》:“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指上古的君上,在天下是无为的,只不过是合乎客观规律罢了。
(6)性质;属性。《庄子·马蹄》:“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郭象注:“夫民之德,小异而大同。”那人民有永恒的本性:织布来穿衣,种田来吃饭,这是他们共同的属性。
(耕织生活)
(7)心意。比如:一心一意。《书·泰誓中》:“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商纣有亿兆平民,都离心离德;我有拨乱的大臣十人,都同心同德。后来,“同心同德”发展成为成语,指心意统一,信念一致。”德“就是心意、想法的意思。
(8)五行说指四季的旺气。《古今韵会举要·职韵》:“德,《增韵》四时之旺气。”《淮南子·天文》:“日冬至,德气为土。”又:“德已去矣。”我们讲篆刻时,秦汉印一节曾多次提到过秦有水德汉有土德、火德的说法,指的就是这里的四季的旺气。
(9)始生;事物的开始。《庄子·天地》:“物得以生谓之德。”万物得到“一”而生成,这就叫做(德)始生。《淮南子·天文》:“日冬至,则北斗中绳,阴气极,阳气萌,故曰冬至为德。”高诱注称:“德,始生也。”冬至这一天,阴气到了极点,阳气开始萌生,所以称冬至为德。实际上,在地理学意义上,冬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但从这一天开始,太阳直射点开始北移,北半球从这一天开始,白天渐渐变长,直到夏至日再次回归,实际上,夏至日也称为德,只不过是阴之德,周而复始,永不止歇。
(冬至夏至日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10)凤凰头上的花纹。《山海经·南山经》里记载:“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凰,首文曰德。”在传说中,凤凰是人间所有美德的化身,如图:
(传说中集美德一身的凤凰)
(11)福,喜庆的事。《广韵·德韵》:“德,福也。”《礼记·哀公问》:“哀公曰:‘敢问人道谁为大?’孔子愀然作色而对曰:‘君之及此言也,百姓之德也。’”郑玄注:“德,犹福也。”孔颖达疏称:“言君今间此人道之大,欲忧恤于下,是百姓受其福庆。”在孔子眼里,天下最大的事情,是老百姓的福气。
(12)国名,德国,在欧州。
(13)星名,《史记·孝武本纪》:“陛下建汉家封禅,天其报德星云。”
(14)德还是黄河的别称。《史记·秦始皇本纪》:“更名河曰德水,以为水德之始。”
此外,德还是姓氏,《万姓统谱》有载。德还分别通“直、植、得”等字,各取所通字字义,不再一一细说。
德的小篆写法如图:
(德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287,部分图片引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五行的强和旺之分?旺是得月令支持,强是同类势众
五行之说可谓我国传统文化之一,其在八字中,强弱旺衰之差异甚为重要,而判定五行之旺衰强弱,更是选取用神之关键步骤。然而,我发现许多人对于五行之旺衰强弱存在着误解,并未熟悉掌握其原理,甚至于对于强与旺、弱和衰之判断亦是错误的。因此,本文将深入探讨,阐述五行强旺的真正意义,以期为大家对五行强旺有更清晰的理解。
首先须了解何谓旺,旺是一个形声字,旺字的本意指光明旺盛,引申指火势剧烈,亦形容事业兴隆、发达、繁盛。可见五行的旺也就是旺盛、剧烈的意思,主要是指此五行生逢月令,这种形式称为当令。或者是得月令之所生,这种形式也可以称为得令。
例如天干甲木生于春天寅月,此即为当令而旺,而甲木生于冬天亥月,虽不如寅月之当令,然以亥水所生,此亦为得令。五行之旺与否,以月令为唯一之标准,毋须他因素之参考,是以分析一种五行或天干之旺衰时,当先观察月令为何。
强字原本是指弓箭拉得紧绷有力,即强大的意思。在五行学说中,确定五行的强弱有两种方式:一是得月令而强,二是五行势众而强。这里与旺的区别在于,五行的强大不一定要得到月令,只要八字中某种五行出现的次数较多,就可以被认为是强大的。例如,丙火出生在冬天的子月,不得月令,但是如果天干地支中都是火,而且还有其他相同五行的字出现,那么尽管不得月令,但实际上五行的力量仍然很强大。
五行之旺与之强,乃是两异之概念,彼此差异颇大,不可混淆为同一。诸位宜知其故,旺者之五行未必强,而强者之五行亦不必当令得月而旺。例如某五行虽当令或得月生旺,但其月令五行或受其他五行之克制,此五行虽旺而不得谓之强。唯有八字之结构出现其他干支相生相扶之情形,方可谓之力量足够强盛。
列举乾造八字:庚戌、戊子、癸未、乙卯
此八字中,日主癸水生于冬天子月,属于是得月令而旺的情况。但是在四柱中戊土和癸水相克,加之时柱中有乙木的消耗,也限制了癸水的发挥。因此,虽然癸水是得月令而旺,但是被克耗的情况也很严重,所以这个五行不能算作强。
列举坤造八字:壬辰、癸卯、癸亥、庚申
此八字中,癸水同日主之四柱,假使生于春天卯月,不得月令,则不能谓之旺,然其中之印星和比劫较多,可谓生扶癸水之力量颇为充足,故于卯月中,癸水虽失令,然其实力仍足够强大,故可谓“不旺而强”。
至于五行之强旺与否,其异同处在于不同之衡量标准。若一五行强旺,其生克之力于四柱中亦强大。而判断一五行之强旺,以月令之旺衰为主要依据,并辅以通根、透干、组合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唯有正确分析五行之旺衰强弱,方能精确判断出四柱结构之讯息。
强旺的五行,其生克力量作用在整个命局中的影响更加显著,同时也需了解这个强旺的五行与命局中日主的关系。如果是日主所喜,必然会对日主产生正面作用,反之则会对日主带来更大的打击力量。因此,分析五行的强旺非常关键,方法并不复杂,只需经常运用和总结,根据本文所述方法,时间久了自然就能理解。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